首页  > 百科热搜  > 诸葛亮草船借箭是真吗?

诸葛亮草船借箭是真吗?

发布时间:2023-07-04 11:04:16     作者:煮酒君     浏览量:183    

诸葛亮草船借箭

诸葛亮(公元181年-公元234年),字孔明,号伏龙,亦称“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属山东临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诸葛亮还是个多面手,他不仅政治、军事上的手段让天下群雄畏忌,还在文学、书法方面有着钻研,除此之外,他还是个发明家,作木牛流马、孔明灯及连弩等用于行军打仗(木牛流马、连弩均已失传)。

诸葛亮草船借箭

吴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极力塑造诸葛亮“智绝”的形象,在他身上附会了很多表现“智”的事件,所谓“草船借箭”便是其中之一。现在,就让我们回溯那个金戈铁马的时代,来探讨“草船借箭”的由来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感受那个时代的豪杰们“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风发意气。

诸葛亮草船借箭

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与《三国演义》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它忠实地记述着发生在三国时期的某些真实的历史事件,而《三国演义》则是在此基础上的深化,将那段历史以文学的手法表现出来,《三国志》里很多的事件在时间、地点,甚至是人物上发生了变化。

三国时期,吴侯孙权曾真正意义上的“借”到了敌方的箭支,此事发生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孙权与曹操在濡须(今属安徽无为县)一带摆开阵势,两虎相争。东吴与曹操相比,毕竟势弱,在屡次挑衅没有得到曹军反应之后,便搞不清曹操的虚实。孙权以吴侯之尊,亲自带人前往战场窥探曹营,被曹操探子发现,但因为孙权尚未上岸,难以擒获,曹操便下令,以乱箭击之。孙权因身在船舱,幸免于难,但箭支奇多,单面受箭竟然倾斜得似要倾覆,孙权急中生智,命人将船转过一面,两面受箭才逃过了船毁人亡的下场。吴侯回到东吴后,命兵士取下箭支,尚可“二次”利用,虽是无意,却得了许多箭支。这就是历史上真实的“草船借箭”,但更确切一点来讲,应是“探敌得箭”。

吴侯孙权“探敌得箭”,与“草船借箭”之事相去甚远。首先,孙权此行是为探察敌情,并非有意前去“讹箭”;其次,船身两面受箭,目的是防止船只倾覆,而非为使另一面也插满箭支满载而归。孙权并非有意在此事上摆曹操一道,这是“智”所不及,意外而已。

此事见于鱼豢《魏略》记载,“权(孙权)乘大船来观军,公(曹操)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鱼豢,曹魏时郎中,其所著《魏略》,这些事件与鱼豢生活的时代相同,故由他所记述,可信度极高。鱼豢对魏极为忠心,这一点,从魏亡后鱼豢坚决不做晋朝之臣可见一斑——既然如此,鱼豢自然不会在曹操与孙权开战时反而赞扬敌人,但曹操箭击孙权,的确为东吴带来益处,应是史实。裴松之作著《三国志》时,所引用的史料,以《魏略》数量为最。后人赞其“魏氏别史五家,盖可与陈寿《志》参考而互见者,亦一时记载之雋也。而鱼豢典略,特为有笔力。”古来学者一致认为“殊方记载,最为翔实”,也肯定了《魏略》在史料中的地位。

有关草船借箭的第二条线索,来自唐肃宗时期的雍丘(今属河南省杞县)城守张巡。唐朝“安史之乱”爆发,令狐潮率叛军数万人猛攻雍丘,此时的雍丘城内,守军仅千余人。雍丘地处偏僻,城内物资储备不足,在多次粉碎叛军的进攻之后,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张巡以夜色为掩护,以绳索将草人坠下城墙,令狐潮方面不知有诈,万箭齐发之下,亏了数十万支箭。此事见于《新唐书·张巡传》记载:“城中矢尽,巡(张巡)缚藁为人千余,被黑衣,夜缒城下,潮(令狐潮)兵争射之,久,乃藁人;还,得箭数十万。”

这两次借箭,都与《三国演义》之中描述的诸葛亮草船借箭有着明显的差别,张巡之战干脆发展到了攻坚战上,而孙权的“行径”,也与诸葛武侯的“智商”相去甚远,但仅是如此,我们尚不能断定草船借箭之事一定没有发生,我们还需要证据。

从记载三国时期的史料来看,我们鲜少能够找到与诸葛亮有关的借箭之事的记载,退一步来讲,就算是宋、元朝之流的历史平话小说中,诸葛亮也不是借箭一戏的主角。宋、元时期,历史故事逐渐进入话本的“题材库”之中,以借箭一事为例,此时的主角儿已经变成了周瑜,没吴侯孙权什么事儿了,而在智慧这一项“技能”之上,也有突出,即“谢丞相箭”这句话的出现。

在宋、元人的眼中,借箭已经变成了有预谋的军事行动,这一段故事,以宋元时期的《三国志平话》中的描述最为传神:“周瑜用帐幕船只,曹操一发箭,周瑜船射了左面,令扮棹人回船,却射右边。移时箭满于船。周瑜回,约的数百万支箭。周瑜喜道:‘谢丞相箭。’曹公听了大怒。”《三国志平话》在原有的历史事件上做了较大的改动,首先是主人公的变化,其次是地理位置,自濡须(安徽无为县境内)移到了赤壁(今湖北省赤壁),空间跨度上达到上千里;再次,便是将战役发生的时间进行了挪移,自建安八年改动为建安十三年——虽然经过了这一系列的改动,但这仍不是我们熟知的草船借箭的故事,故事中周瑜的船上尚无草垛,更谈何草人?而在宋代初期,甚至没有提到这是一场有预谋的军事行动,离所谓“神机妙算”还差着十万八千里。

综上所述,历史上没有真正的草船借箭之事,更与诸葛亮扯不上关系,那么罗贯中为什么要创作出这“用奇计孔明借箭”之事呢?这要从作品的基调来看。《三国演义》“拥刘反曹”的倾向已是众所周知,另外两大阵营的人物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作者的“打压”,所谓“草船借箭”,不过是这众多深具“拥刘反曹”性质事件其中的一件罢了。最后,草船借箭在现实中也是缺乏可操作性的,试想,满船的草,曹军要是射过来火箭呢?

收藏文章

收藏

文章标签: 草船借箭     诸葛亮    
上一篇:秋天多吃白菜,配2种食材这样炖,不放肉都美味,减肥期间敞开吃 下一篇:Word里最难删的东西!98%的人都不知道怎么处理,用这5招轻松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