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团长、水果团长……因为感动而“热血开团”
发布时间:2023-09-14 18:10:03 作者:光明网 浏览量:489
中新财经4月16日电 (左宇坤)“每天买个菜,跟要出道一样,还得成团。”这句玩笑一般的话,是最近上海市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调侃。
当下,有一群被称作“团长”的人,成为了上海“最可爱的人”之一。平日里,他们可能来自各行各业,但疫情当前,他们成为了蔬菜团长、水果团长、鸡蛋团长……为填饱居民们的肚子而努力着。
“团长”和工作人员们在处理团购的物资。 受访者供图
团长的诞生
说起开始做团长的原因,身在上海杨浦区的郭林坦言,平时自己工作忙,没有什么买菜做饭的习惯。“小区被封控后,就觉得必须想办法弄到吃的,也正好能带着大家一起团菜团肉。”
上海松江区艾达的小区自从疫情封控后,各种群应声而起,最热闹的就是团菜群。“我之前就一直在朋友农场里买菜,已经买了2年了,看到邻居们买不到绿色蔬菜很焦虑,就分享了这个渠道。” 从4月1日开始,艾达的群里就开始了接龙团购。
上海长宁区的马雅则是从“副团长”一步步“升上来”的:“最开始被好心邻居拉入了小区团购组织,接受了大家不少帮助。慢慢做‘副团长’帮忙团,再自己找资源自己开团。我们小区比较小,又是老人居多,我就默默地觉得能帮就帮一点。”
同样因为感动而“热血开团”的还有上海浦东区的子琪:“某天我男朋友幸运地抢到了新鲜牛奶,但是必须一箱起卖。送到家一看保质期太短了,我俩肯定喝不完,就决定送给对门邻居一些。”
子琪平时和邻居并没有什么接触,敲开门,开门的伯伯看起来比自己爸爸年纪还大些,子女不在身边。“说明来意后,伯伯一直要给钱,我们一直拒绝,最后硬塞给他的。”
“谢谢,谢谢你们,我们真的买不到。”对门伯伯的这句话触动了子琪,因为想帮助更多的人,开始了自己的团长之路。
团购的各种物资。 受访者供图
团长的历练
说开始容易,但真正开始后的每一步,发布信息—发起接龙—解答疑问—发起收款—统计信息—制作表格—对接商家—催促物流—对接居委和志愿者—分货算账……步步都不简单。
郭林回忆道,刚开始的时候很“崩溃”。整个小区通用一个群团购群,群里团蔬菜、牛奶、鸡蛋、米面油的都有。有时好几种东西在群里一起接龙,某个东西到了时间就要截团,两小时之后又有人继续接了起来;还有时几个人分别开团,居民的钱却转给了一个人。
“一开始还没想太多,但一会儿功夫就收到了好几千块钱,收到钱反而开始紧张了。”回想起第一次开团的经历,郭林调侃道,自己本身的职业是律师,要是带着几十户邻居一起被骗了,传出去职业生涯怕不是就到此结束了。
“约好下午就能送到的菜,天黑了还是没等来。邻居们都在群里热心提醒我,以防万一,千万保留好证据。”还好,郭林终于在凌晨1点半等来了菜。
由于运输资源的紧张,“等待”是团长们日常要经历的事。
“目前物资是比较充足的,成本和难度还是出在车子运费上。”在上海从事团购物资运输的徐师傅告诉中新财经,现在只有带通行证的货车才能进上海,自己老家不少同行老乡想来帮忙也有心无力,“来一趟上海,行程码带星了,就很难再去别的地方了。”
说起目前运费比起日常的涨幅,徐师傅给出的数字是“10倍”。
“我在上海市区里跑,不少同事同行被隔离了,运力也紧张,从农场把菜运出来的整车运费基本都从几百涨到几千。”徐师傅说,还听同行聊起过,有人有渠道从外地弄来物资到上海卖,一次发车的成本从原来的一千元出头涨到一万元左右,但市里有人愿意出价三、四万元买。
“我一般一车拉200份,有时凑巧的话是几个小区拼一车,卖不掉也不能剩,蔬菜一往返就坏掉了。”正如徐师傅所言,团购的“起订线”也考验着团长们的智慧。
“我们小区很小,一共就100来户,每次成团都不容易。”马雅有次的团购订单需要70份起订,实在成不了团,便想办法从隔壁小区拉了20个人入团。
“我们和旁边小区隔着铁栅栏,可以换物,而且都属于不算严重的防范区。牵线搭桥成功后,我们小区的成团率就再也没担心过了。”马雅说。
居民们在团购群里交流。 受访者供图
团长的进击
“当我在小区的团购群里看到了甘特图(一种项目管理专业表格),我恍惚间以为打开了工作群。此时我开始意识到,我们小区并不简单了。”从事设计行业的子琪发现,随着团购一轮轮开展,小区里涌现了一批深藏不露的“技术型邻居”。
“在小区里开了几回团,把产品和交互的知识都用上了。我甚至还画了小区不同弄号楼号分布图和分发时候的动线图,从来没这么有职业成就感过。”子琪说,前几天小区里有位大爷,一晚上分好了三头整猪,还听说有的小区派出了有外科医生经验的居民分猪肉。
“结合供应侧和需求侧现状,甄别供应商资质,完成价格与物资交付期的谈判,产出SOP标准化操作流程文档,逐步完成小区团购生态。”子琪的朋友圈里,有团长这么打趣道。
曾经对肉菜蛋奶一窍不通的郭林,最近也沉迷在食物的世界中:“鸡蛋30个/板,每板45元,8箱即96板起送,是我能拿到的极限了。”因为曾分2批团了5000多颗鸡蛋,郭林说朋友现在都叫自己“杨浦蛋王”。
不过“杨浦蛋王”坦言,自己的“滑铁卢”是香蕉。“不要轻易团香蕉,特别是按每把为单位算钱的。数量差异倒不是关键问题,关键是水果商是按箱算的,可能说好的6把/箱,实际收到的是5把/箱甚至4把/箱,分发很困难。”
“我在小区20年了,以前天天早出晚归,谁都不认识,这次大家都熟了。”马雅最难忘的是帮助小区的老人们团购,“一些老人不会用手机,我们就帮忙处理现金;一些老人不会接龙,我们就帮着接。后来把不少叔叔阿姨都教会了,他们还高兴地说掌握了新技能。”
艾达最难忘的经历,则是一次突然的“吃鸡”:“我们小区对面是肯德基,太久没吃炸鸡了大家都馋得很。我家正好在小区前排,直接用嗓子吼出来了肯德基的店员,加上联系方式团购了一单。”
艾达的邻居们感慨,目前能吃到炸鸡简直超越了90%的市民了。还有邻居说,儿子知道能吃炸鸡作业都无心写了,一遍遍问拿回来了吗。
刚刚送到,等待分发的团购物资。 受访者供图
团长的感动
“如果不是因为做团长,我可能永远不知道,居家隔离时最受欢迎的竟然是粽子和包子。”马雅解释道,半成品比肉菜要急缺,因为有的人不擅长做饭,或者租房子的没有炊具。奶和蛋也急缺,都是烹饪方法简单的。
疫情之下,大家缺少的物资不尽相同,很多也是日常想不到的。
子琪团购过的特殊一单,便是女性使用的卫生巾。“起因是看到小区群里有位年轻妈妈求助,因为实在没有卫生巾,已经剪开宝宝的纸尿裤用了。底下也有好多女生都在问,正好有朋友知道卫生巾的团购渠道,我就决定团这一单。”
两天之后,子琪的“女生用品群”成团了。“分到每个人手上时,大家都会说好多次谢谢谢谢。我还收到了女生送的糖果巧克力可乐,感觉特别温暖。”
马雅也提到,可乐成为了当前的“硬通货”。“之前我们严格居家隔离,大家很默契地都只团必需品;现在成为防范区可以下来溜达收货了,就团起了可乐。”
“可乐超快成团的!但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送来了,我们附近小区好像至今都还没团到碳酸饮料,等收到了我一定一口气喝两听!”
艾达还记得前两天晚上,上海下了大雨,但团的鸡蛋来了。“我们在楼下开始发东西的时候,陆陆续续来了好多人,有两口子来帮忙的,有孩子睡了妈妈来帮忙的,还有几个邻居伞也没打雨衣也没穿,就跑出来了。”
“我们小区团的这个水果,有需要的小区可以自己联系下。”“我们小区团的农场主8号来送货,可以帮忙给你们小区的老人送一袋米过去。”随着团购的逐渐壮大,周边几个小区还组建了“团长群”,各个团长在里面相互帮助相互分享,只为了能信心满满地跟自己的邻里说一句:“吃的都有,别急!”
“这只是我们年轻人,能做到的最最普通的事。”马雅说。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完)
来源: 中国新闻网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