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社会形态(中国历史五种社会变化)
发布时间:2023-04-07 04:38:13 作者:互联网收集 浏览量:807
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它的第一阶段)。五种社会形态划分的依据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严格来讲,是人类的生存关系,就是人类社会人与人之间在生存生活中的关系。
生存资源的分配不公,改变了人的生存关系,尤其是其中的生产资料分配不公,改变了人的生产关系。这种关系的改变,生存资源产生了私有财产,进而巩固成私有制,私有制产生了剥削,剥削产生了生存矛盾,生存矛盾形成了阶级。阶级之间的生存矛盾就叫阶级矛盾。
阶级矛盾,是由于生存利益的不同或对立而引起的。阶级矛盾不仅表现在经济方面,还表现在政治和思想方面。政治方面和思想方面的阶级矛盾,又是经济方面阶级矛盾的表现和反映。
在阶级社会中,各个社会的基本阶级之间的矛盾,成为这个社会的主要矛盾。如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些基本阶级之间的矛盾,是与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直接联系在一起的。
那么,有人就问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我们现在几乎是全民打工时代,我们的阶级矛盾是什么?
我们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我们没有阶级矛盾,城里人看不起乡下人,体制内的人比体制外的人有优越感,常驻人口福利优先外来人口等等,这些都是人民内部矛盾,不在此讨论范围。
马克思当时划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强调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阶级矛盾时,正处于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闹革命时期,将无有生产资料的工人阶级定性为无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定性为资产阶级。工人与资本家就是这两大阶级的代表人物。
人类社会,在二百多年来的资本主义国家和近百年的社会主义国家共同发展下,迈入人类生产力迅猛增长的新时代。工业化社会早已不是当初的工厂化社会。工人和资本家的划分,代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已太片面,跟不上新时代,不适应新社会,不能准确描述生产关系。人们挂在嘴边的再也不是万恶的资本家和工人叔叔,而是老板与员工。所以,在当今社会,我想,能代表两大阶级的名称应是老板与员工。
员工包含了所有主要以劳动力交换报酬维持家庭成员生存的社会劳动者,这些打工人是真正没有生产资料的无产阶级(无产是指无有或少量拥有生产资产,不是无有家产等生活资产);相反的都能算是老板。老板中 ,对区域社会内有较大贡献影响的成功老板叫企业家。社会矛盾不再是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而是老板与员工的矛盾。
马克思依据生产关系划分社会形态,但起名却没有统一按照生产关系起名。一个社会的生存资源分配制度决定了该社会的生存关系,生产关系是生存关系的主要社会关系,生存关系决定了社会形态。
原始社会是以部落定性生存关系,他们的生存关系不是原始,原始一词是名词,不是动词,不能表达生存关系,更不能表达生产关系,所以,用原始来定性社会形态的描述是不科学严谨的。他们对社会主要生存资源的分配制度是按人分配,生产关系是自然合作关系,人与人之间只有抱团合作,才能共同生存,社会才有生产发展的希望。所以,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是合作制,社会形态应叫合作社会。
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是奴役制,他们对社会主要生存资源的分配制度是按权分配(权指将人物化的权力,把劳动力物化成生产资料的权力),阶级与阶级之间矛盾主要表现是附属物化矛盾,生产关系是奴役制关系,社会形态应叫奴役社会。当然,如果奴隶一词作动词定义,原名奴隶社会的叫法无疑是正确的。
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是封建制,他们对社会主要生存资源的分配制度是按功分配(功指自己或祖辈为更高级别的统治者立功创造的价值),阶级与阶级之间矛盾主要表现是雇佣租赁矛盾,生产关系是封租制关系,社会形态应叫封租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是招工制,他们对社会主要生存资源的分配制度是按利分配(利指为更高级别的统治者创造的利益利润),阶级与阶级之间矛盾主要表现是劳动力薪酬矛盾,生产关系是薪酬制关系,社会形态应叫薪酬社会。这比资本主义更好理解生产关系,资本主义一词不是描述生产关系的,用它描述社会形态更难理解阶级关系。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是招聘制,他们对社会主要生存资源的分配制度是按税分配(税指为国家或集体创造的税收收益),人们内部矛盾主要表现是工资待遇矛盾,生产关系是工薪制关系,社会形态应叫工薪社会。这样描述生产关系和社会形态也许同样更好理解。
未来社会的生产关系是制,他们对社会主要生存资源的分配制度是按分配(指为国家或集体创造的收益),人们内部矛盾主要表现是消费自由矛盾,生产关系是制关系,社会形态应叫社会。
合作社会的生产方式以游猎生产为主,奴役社会和封租社会的生产方式以农业生产为主,薪酬社会与工薪社会的生产关系以工业生产为主,而社会的生产关系以业为主。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