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好成渝合作“双城记”
发布时间:2023-08-23 14:24:43 作者:光明网 浏览量:296
一列成都开往重庆方向的动车组行驶在成渝高铁上。吴正琪摄
川渝不断拓展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涵,完善合作机制,支持川渝毗邻地区融合发展、发挥重点地区示范带动作用,共同推动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近日,推进川渝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合作座谈会在成都举行,双方就发挥川渝合作机制作用,共同推动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快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等议题展开座谈,进一步推动川渝合作走深、走实。
携手构建内陆开放经济高地
“自从成渝高铁开行‘深夜动车’以来,我几乎都是买星期天21∶30以后的动车到重庆,一是因为21∶30到22∶15分这个区间的动车乘客相对较少,购票相对容易;二是对我们这种需要两地通勤的上班族,周末可以好好陪伴家人。”2018年7月初,在成都工作的陈何伟接到调动通知,工作日大多要在重庆管理项目,为期三年。同年7月19日,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发布消息,为了提高成渝高铁通勤频率,决定依据平时和周末客流情况在20点以后加密成渝两地动车开行,其中最晚一班从成都始发的动车是22点53分。
从2015年12月份开通运营拟定的日开行23对,到2019年7月份日开行近100对,从设计时速250公里/小时到近300公里/小时。加开、提速的背后是成渝“双核”日渐紧密的联系,更是川渝合作不断加深的证明之一。
2011年,国家发改委印发《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2016年国务院批复《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2019年7月10日,推进川渝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合作座谈会在成都举行。
秉持“巴蜀一家亲”的合作理念和“川渝一盘棋”的大局意识,川渝不断拓展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涵,完善合作机制,携手打造内陆开放经济高地。
协同合作促共赢
川渝地缘相接、人缘相连、文缘相融。四川和重庆同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上,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新时代深化川渝合作大有作为。
地处四川东部的广安紧邻重庆两江新区,是四川确立的“川渝合作示范区”。今年6月份,广安邻水县高滩川渝合作示范园正式启用“023”作为电话区号,在四川率先实现了一地双号。同时,邻水县也是四川距离重庆最近的一个县。
四川迅华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就设在高滩川渝合作示范园,公司生产部经理文武斌说,尽管企业的客户大多在重庆,但园区紧邻重庆渝北区,到重庆两江新区仅15公里。“我们主要为重庆长安、长安福特、东风小康等重庆汽车企业生产配套内饰产品,把公司设在邻水,生产成本和物流成本都能有效控制。”
目前,高滩川渝合作示范园74个签约项目中有62个来自重庆,33户投产企业中有28户来自重庆,入驻企业100%为重庆配套。
今年4月2日,广安市印发了《川渝合作示范区(广安片区)2019年度合作计划》,从合作领域、事项、责任单位等几个方面列出涉及产业、公共服务、生态环保领域37项合作计划。
通过加强产业协同,坚持补链成群、相互配套,川渝两地正在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制造业发展,力争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在重庆永川港桥工业园,重庆理文造纸有限公司与来自四川等地的造纸企业携手,为永川区打造了第一个百亿元产业集群;在四川宣汉,国内玻璃纤维棉龙头企业重庆再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此落地建厂。
数据显示,2018年四川引进重庆投资到位资金1457亿元,四川在渝投资到位资金1696亿元,渝资入川连续三年超千亿元。
此外,川渝两地在多个方面都展开了有效的协同合作。比如,交通建设不断提速。除高铁外,目前川渝地区已建成和在建高速公路有15条、共有16个出口通道,川渝两地已经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并预留成渝超高速磁悬浮建设通道。再比如,双方民生领域不断合作深化。川渝两地已经实现了医保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启动了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并将加深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合作。
7月10日,川渝两地签署了“2+16”协议(方案),将全面合作向纵深推进。其中“16”指15个专项工作方案(协议)和1个《共建合作联盟备忘录》。根据方案,川渝两地将从深化重点行业和领域合作、支持川渝毗邻地区融合发展、发挥重点地区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成渝相向发展四个方面展开合作。
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数据显示,川渝两地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从1997年的3241.2亿元、1509.8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突破4万亿元、2万亿元。川渝经济总量提升至占全国经济总量的6.8%左右。
致力打造中国第四大城市群
在7月10日举行的推进川渝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合作座谈会上,《深化川渝合作推进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重点工作方案》签署并首次提出两地发改委将设立联合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和综合协调。
“深化合作”在前,“推进一体化发展”紧随其后,这就意味着强化“一盘棋”的观念是要更好地发挥川渝合作机制,唱好“双城记”则需要双方共同推动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1年,国家发改委印发《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2016年国务院批复《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今年4月份发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则进一步明确,成渝城市群要“培育形成新的重要增长极”,合力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从‘经济区’到‘城市群’区别至少有三点。”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盛毅进一步向记者解释,首先,经济区覆盖整个有经济联系的区域,城市群则重点覆盖有经济联系的城市,不包括农村部分。其次,经济区以行政区域为边界,城市群则以城市本身而非城市行政辖区为边界。最后,经济区承载的功能更多元化,发展任务和方式不同,如既包括城市经济也包括农村经济,推进发展需要同时规划和建设,而城市群则主要包括城市经济。“如果将经济区视作区域经济发展面的载体,城市群则是这个载体的骨架。”盛毅说。
按照《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到2020年成渝城市群将基本建成经济充满活力、生活品质优良、生态环境优美的国家级城市群。这也意味着成渝城市群有望成为继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之后的中国第四大城市群。
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由来已久。从城市发展布局来看,成都提出“东进”战略,重大项目布局向东延伸;重庆也呈现出明显的“西进”趋势,重庆科学城等重大项目在渝西片区布局,这里已成为全市工业化、城镇化最活跃的区域,2018年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30%。
此外,两地已经建立起多层次合作长效机制。包括重大战略决策机制,每年轮流主办一次高层联席会,党政主要领导研究重大合作战略,确定全局性重大合作事项;协调会商机制,常务副省(市)长联席会议,相关省市级部门负责人参加,每半年召开一次,会商制定年度合作计划、定期督促落实,研究解决重大合作问题;日常运行机制,两地发展改革委主要负责同志牵头,每季度召开一次调度会,统筹协调推进合作事项和项目。
7月10日签署的《深化川渝合作推进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重点工作方案》足足有12页之多,是此次签署的一揽子文件中篇幅最长的。两地设立的联合办公室下设规划、交通、产业、旅游、市场等专项合作工作组,分领域策划、推进具体合作事项和项目,合作机制更深一层。
当前,成渝两市经济体量先后分别突破1.5万亿元和2万亿元大关。成都、重庆成长为当之无愧的两大引擎,拉动整个成渝城市群发展快步向前。(刘 畅)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