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家鑫(11年后回看药家鑫案)
发布时间:2023-04-06 12:56:59 作者:互联网收集 浏览量:590
写作有温度,热点有态度。点击关注,每天一篇,猫叔陪你聊热点!
不知道有多少人还记得11年前的药家鑫案?
如今,药家鑫已被执行死刑,为自己的错误买单。
但当媒体披露药家鑫的整个犯案过程后,还是让不少人纳闷:
他是如何从一个乖乖仔,瞬间变成了一个冷血的恶魔?
原本只是一场用不了多少钱就能解决的普通交通事故,为何当时还是大学生的药家鑫会选择一条最坏也是最残忍的路?
这不仅让两个家庭分崩离析,更让他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当我们11年后再来看药家鑫案,也许从媒体披露的大量信息中,终于能找出最接近真相的那个答案。
01
2010年10月20日深夜,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在送完女友开车返回时,在路上撞伤了一个28岁的女人张妙。
当时张妙和她骑的电动车,就躺在距离药家鑫车不到十米的距离。张妙侧躺在地上,不断呻吟,虽然撞得不轻,但并没有什么大碍。
这时,如果下车查看情况的药家鑫能及时拨打120电话或把张妙扶上车送去医院,那这也只能算一场普通的交通事故,花不了多少钱就能解决的事,也不会触犯法律或坐牢。
但当时慌了神的药家鑫,却做了一件正常人都无法理解的事:
他在下车查看情况时,觉得张妙正试图记他的车牌,于是他从随身携带的背包里掏出了一把尖刀,一刀又一刀地向躺在地上的张妙刺去,一连刺了8刀,让原本并无什么大碍的张妙失去了生命。
随后,他驾车逃逸,在逃逸的过程中又撞伤了行人,才被附近的村民堵住。三天后,药家鑫在父母的陪同下自首,事无巨细地供述了自己的罪行。
可最让张妙父母不能理解的是药家鑫杀人的动机。
药家鑫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自己杀人的动机。他说,害怕撞到农村的特别难缠。而张妙就是他嘴里说的农村的。
可在张妙的家人看来,原本用不了多少钱就能解决的普通交通事故,药家鑫却为了怕所谓的难缠,就选择杀人灭口,实在是丧心病狂。
所以张家人宁可放弃赔偿,也要让药家鑫以命抵命。
就像张妙父亲在镜头前,声泪俱下说的那样:这个大学生的素质太差了!
但药家鑫在一念之间做的这个错误决定,真的仅仅是因为他个人的原因吗?
当然不是。
正如李玫瑾教授说的那样:
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
孩子的每种心理和行为问题,一定和父母的行为有关,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
这个真正要解决的问题,不在于孩子,在于大人。
02
在这件事发生后,药家鑫的母亲始终不愿相信,这不是一件普通的肇事逃逸案,而是他的儿子动了刀子,非法剥夺了他人的生命。
因为在药家鑫母亲眼里,药家鑫从小就是一个乖巧和听话的孩子,说话声音细细的,而且性格软弱,怎么也想不到他会做出这样的事来。
这时,大家才好奇:药家鑫的童年到底经历了什么?
药家鑫1989年出生在陕西省西安。
父亲药庆卫作为从华山机械厂驻厂军代表的职位上复员转业,得到了一笔20多万元的转业安置费。
母亲段瑞华曾在一家饮料厂工作,后来企业倒闭后有七八年时间没有工作,直到转到华山机械厂,却在做了几年库管员便被迫下岗退休。
所以药家鑫的家庭,虽然能解决温饱,但并不是大富大贵。
可在金钱上,父母对药家鑫却是相当的溺爱。
药家鑫对电子产品特别热衷,为了满足自己这个爱好,他上大学后就开始四处教人弹琴,但每个月还是捉襟见肘,甚至要伸手向父母要钱。
在药家鑫出事后,他原先使用的手机,他的母亲每个月仍然在帮他还着贷款。
还有买车的时候,父母本来给药家鑫只准备了4万元的预算,但药家鑫看上了14万的雪佛兰。为了买下这辆车,药家鑫的父母只好拿出了十万元的全部积蓄,还借了4万元的外债。
所以在金钱上的溺爱与无度,让药家鑫在性格上潜移默化地养成了自私与执拗的性格。这也为接下来的罪行埋下了伏笔。
03
还有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这个一直在父母眼中的乖小孩,曾在庭审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从小到大,我生活几乎除了学习以外就是练琴。小的时候,为了练琴,妈妈都会打我,或者拿皮带抽我。
有一段时间,爸爸看我的成绩不好,没有努力学,把我关在地下室里面,除了吃饭能上楼以外,其他时间都在地下室里待着。
我觉得看不到希望,天天压力特别大,我经常想自杀。
是不是不可思议?
药家鑫的父母在金钱上对他无比的溺爱,却在教育上对他太过于严格。
他甚至不堪忍受这样的严格,无数次想过自杀。
药家鑫的父亲药庆卫原本是山西晋中农村人,后来当兵提干读了军校,才得以改变命运,实现进城结婚生子的逆袭。
而药家鑫是他们唯一的儿子,所以一家人把期望都灌注在了药家鑫身上。
在药家鑫上幼儿园的时候,有次老师教他们电子琴,结果小小年纪的药家鑫表现得非常出色,被老师夸有天赋,所以回家以后他便吵着让妈妈给他买台电子琴。
但因为家庭条件有限,药家鑫买电子琴的愿望没能及时得到满足,后来还是在西安某研究所任高级工程师的外公出差日本时给他带回了一台。
但小孩子的兴趣来得快也去得快。练琴就渐渐变成了他的噩梦。
他不止一次在媒体面前提过,练琴是他最痛苦的回忆。
后来药家鑫出事了,他的妈妈在访谈中也承认了自己对孩子很严格,特别是在练琴上。
后来我们才知道,如果药妈妈对药家鑫的严格,仅仅体现在练琴上,说不定药家鑫会成为下一个郎朗。但药妈妈却把严格这件事,贯穿了药家鑫的整个童年生活。
药妈妈在接受采访时说,药家鑫小时候和小朋友一起玩,如果发生打架的事情,无论对错,他回家总会挨骂。
这让小时候的药家鑫根本不敢犯错,也根本不敢与别人发生冲突。别人欺负他,他也只能忍着,甚至避而远之。
因为他知道,无论自己对错,只要和其他小孩发生了冲突,妈妈一定是站在对方那边,自己回家免不了一顿骂。
所以即便他已经是个大学生了,但他讲话的声音依然是细声细气,待人接物依然是唯唯诺诺。
04
还有药家鑫的爸爸,也同样不了解孩子的心理。他和药妈妈一样,在孩子的教育上极度的苛刻。
药家鑫曾回忆过童年一件让他印象深刻的事:
在学校里,他被一个男同学欺负,男同学要求药家鑫背他,如果不背他,就让药家鑫给他一块钱。
药家鑫不知道怎么办,只好把这件事告诉了老师,老师叫来了他的父亲。
他的父亲却当着老师的面说,那就让他背吧!
其实这件事药家鑫一点错都没有,但父亲并没有站在他的角度去支持他,这让药家鑫备受打击,也让他从小就缺乏了安全感。
这更让小小年纪的他养成了怕事的性格,特别是在遇到突发事件后,他第一个想法不是勇敢地去解决,而是想到这件事会不会给他带来麻烦。
如果会给他带来麻烦,他会不顾一切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
所以,这也从侧面回答了普通人无法理解的那件事:为什么一场普通的交通事故会演变成一场恶性的杀人案件。
还有一件事情,也让药家鑫的性格慢慢开始扭曲。
读中学的时候,有同学欺负他,把他的头按在墙上撞。他不敢跟父母说,又不敢去学校,害怕那个学生再欺负他。
从那以后,药家鑫就变得更胆小怕事了。
还有,药家鑫在中学第一次上法制课的时候,回家拿着书向爸爸控诉,说他压迫他、管着他。
药爸爸不但没有重视孩子的控诉,还严厉地对药家鑫说:我是你的监护人,当然要管你。不然你犯了错,承担责任的是我。
在采访中,药爸爸直言不讳地说,他对药家鑫的教育一直都是打击教育,当他觉得药家鑫有点飘的时候,就会对他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外面的强人多了去了,你这点根本不算什么。
他以为这样的教育会让药家鑫养成低调沉稳的性格,但所有事情做得太多,反而会适得其反,这也让药家鑫变得越来越压抑和痛苦。
05
所以,从药家父母从小的教育里,我们似乎能理解药家鑫在采访时说的那个看似荒唐的杀人动机。
对于普通人来说,也许荒唐至极。但对于药家鑫来说,当时慌不择路的他,唯一能想到的解决办法,也许就只有这个。
就像他在庭审上解释自己杀人动机时说的那样:
假使我放过张妙,张妙及其家人势必会跑去找我爸妈告状。
到时候我爸妈根本不会考虑我的感受,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有真正关心过我。所以与其被父母知道而受到严厉的责罚,还不如现在就让张妙闭嘴。
当我们了解了药家鑫的童年经历后,这段话从他口中说出来也许就变得合情合理了。
所以即便他犯下了滔天的罪行,但还是有人会同情他,觉得他天生并非残暴之人,他只是一个长期得不到父母保护,又害怕犯错后被父母批评的孩子。
也印了那句话: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特别是这种长期在精神上受到父母打压的孩子,终有一天他们手中的刀,不是对准别人就是对准自己的父母。
而这样的事情,也不止一次发生在我们身边了。
药家鑫就是这样。
因为害怕才去隐藏,因为隐藏才忽视了正确的解决办法。而他想隐藏的这种方法,就是错误的家庭教育造成的本能反应。
怯懦和自私,让他完全没有能力独自来承担这件事情,即便这是一件在很多人眼里很容易就能解决的事。
在药家鑫行刑前的最后十分钟,他见了父母最后一面。他对父亲说:
爸,我爱你,我先走先投胎,你们晚点走,下辈子当我的孩子,让我来照顾你们。
最后,他还告诉父亲,自己死后想捐献眼角膜,但严厉地父亲却偏激地对他说:希望你把你的罪恶都带走,不要连累别人。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也许药家鑫在处理交通肇事上的偏激,与父亲有很大的关系。
更悲哀的是,他最后的愿望都被父亲无情地拒绝了。
直到药家鑫走后,药爸爸才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让他后悔不已。
整整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在悔恨与自责中度过。
他说:在药家鑫的事情上,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平时管教孩子过于严厉,令孩子在犯错之后害怕面对,不懂处理,最终酿成大祸。
11年后,当我们再来看药家鑫案,看到的不仅是两个家庭的破裂,更多的是错误家庭教育下,一个孩子的悲哀。
11年后,希望从媒体的深度报道中,我们能尽可能还原药家鑫背后的故事,从中正视自己的教育方式。
希望药家鑫式悲剧,不会再发生。
原创不易,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你的点赞、转发与留言,是猫叔最大的动力!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