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热搜  > “人民艺术家”张寒晖是怎样创作《军民大生产》歌曲的?

“人民艺术家”张寒晖是怎样创作《军民大生产》歌曲的?

发布时间:2023-08-17 11:13:29     作者:陕西崔振昭     浏览量:751    

军民大生产歌词


1938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对整个陕甘宁边区进行封锁,革命面临严峻考验。为了战胜困难,继续革命,1939年2月,毛主席和党中央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一场史无前例的军民自救运动在陕甘宁边区轰轰烈烈地展开。

军民大生产歌词


1943年春,王维舟率领的三八五旅七七零团一千多名战士,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华池县子午岭脚下的荒芜之地——大凤川。没有住房,夜宿荒野;没有粮食,掏挖野菜;没有生产工具,利用废铁铸造......几年时间,累计开荒3.4万多亩,修建房屋400多间,办起山货加工作坊12个,开辟了行车大道,建起了木质桥,愣把野兽出没、人烟无几的荒沟变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鸭满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陇上好江南。


据据“南梁革命纪念馆”作者王芳著文《军民大生产:热土经典凝聚奋斗力量》中介绍:1943年,《松花江上》词曲作者张寒晖从延安来到陇东分区采风。当他来到大凤川后,被眼前战士们改天换地的劳动场景所震撼!内心的热血不断向上涌,他把眼前所看到的劳动画面全部用心记录下来。一天下午,他无意听到当地的一位妇女在哼唱华池民歌《推炒面》,悠扬婉转的曲调深深的吸引着他,于是,脑海里的劳动画面不断和听到的民间小调来回碰撞。


傍晚,张寒晖一个人静坐在窑洞门口,战士们火热的劳动的场景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里一遍一遍闪现。借着天边一丝红光,他在地上画起了谱子,可是,总感觉创作出的歌曲缺少劳动的力量,这时,他想起了那位大姐哼唱的《推炒面》,很快,他把这首民间小调的谱子拔了出来,准备在此基础上,重新谱曲。首先音律要有跳动感,表现出战士们在劳动的过程中是喜悦的、亢奋的;其次音律要有速度感,表现出战士们要和时间赛跑,速度慢了就要减产;最后音律要有力量,表现出劳动需要力量,需要持之以恒的耐力。正是在这样的构思下,地上的谱子被他勾勾画画,圈圈点点,一会加上重音,过会又擦掉,一会加上滑音,一会又加上连音,反反复复,直到夜色降临,他脸上终于露出会心的笑容。他起身走进窑洞,点燃油灯,拿出包裹里泛黄的、有他创作的《松花江上》《去当兵》初稿的本子,在上面用铅笔,用最快的速度把刚刚在院子里修改好的谱子重新挪到了本子上,谱子修改好了,该填词了,他很兴奋,那些早都“拷贝”在心里的画面被“放映”到了本子上——

四三年那么嗬咳,

大生产那么嗬咳,

边区的男男女女西里里里

察拉拉拉拉嗦罗罗罗太,

齐动员那么嗬咳!

......



在张寒晖的精心创作下,一首《边区十唱》在那孔残破的窑洞里、在微弱的灯光下诞生了。这首歌曲从子午岭脚下传到抗大的校园,又从抗大校园传唱到整个陕甘宁边区,后来传遍了整个抗日前线。看似是一首劳动号子,其实是一首抗日救亡的歌曲。群众在地里干活时会唱,战士们在行军的路上会唱,妇女在赶做鞋袜时会唱,孩子在院里玩耍时会唱.......这首歌曲被无数中华儿女传唱,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1960年,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将它搬上了荧幕,并将它的歌词精简为五段,重新定名为《军民大生产》。至此,这首歌曲带着当时的澎湃热情,唱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和全中国!著名作家王汶石曾这样评价到:“热烈的《军民大生产》曾使艰苦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升起火红的豪情,时至今日,它动人的旋律犹在华夏之歌坛回环荡漾,咏唱不绝。”


据资料记载:张寒晖(1902年5月5日—1946年3月11日),原名张兰璞,字含晖,河北定县人(今河北省定州市)。1925年入北平国立艺专戏剧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在北平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4年回老家组织抗日救国会,同时从事小说和戏剧创作,为宣传抗日奔走呼号。1935年去西安,在东北军中宣传抗日。1937年再度深入农村,宣传抗日救国。1942年任陕甘宁边区文协秘书长,他创作的《松花江上》《军民大生产》《去当兵》等著名歌曲,曾在解放区和全国广为流传,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1946年3月11日,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张寒晖病逝,年仅44岁。

(资料来源:陕西省南泥湾精神研究会网站)

收藏文章

收藏

文章标签: 张寒晖     歌曲     艺术家    
上一篇:郭三野、龙正江被查,刘海东被“双开” 下一篇:新概念第二册,第九课,课文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