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热搜  > 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3-08-17 09:27:15     作者:光明网     浏览量:173    

生态伦理

作者:王萌(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京财经大学基地研究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无论从自然界的存续还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来说,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发展是人类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马克思的著作中蕴含着深刻的生态伦理思想,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引,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生态伦理

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的理论内涵

生态伦理

马克思的生态伦理思想肯定了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内在关联,将伦理关怀的对象延伸到自然界,使人在尊重自然界价值的基础上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道德责任目标。

人与自然界具有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人和自然界是两种不同的存在物,但二者之间并非绝对的对立。人的存在依赖自然界的存在,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人类生存和生活的首要前提是物质资料的获取,而供人类使用的物质资料的直接来源是自然界。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人的普遍性正是表现为这样的普遍性,它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对象(材料)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身体。”通过理性和能动性的发挥,人能够让自然界成为“人化自然”,但自然界也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基本发展规律。人类的理性能力在付诸实践的过程中要不断关注人类行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变化关系,才能取得符合人类需求的结果。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自然界是人类存在的前提,但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总是要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的价值,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的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在马克思的哲学视域中,人的本真状态不是原始的无为状态,也不是遮蔽了人的本质的异化的社会形态,而是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自由人联合体。

劳动是人与自然界统一的实现形式。通过劳动,人与自然界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实现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共生关系。物质生产活动是劳动最主要的表现形式,马克思始终从物质生产活动出发来探索人及其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并指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物质变换是基于人与自然界和谐统一的基础上的,只有双方关系稳定,物质变换才能顺利进行,反之,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顺利进行也确证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统一。

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和行动指南,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

第一,秉承人与自然相互交融的生命共同体理念。面对自然界,我们要肯定自然的价值、重视人的主体性地位。一方面,自然界是与人类血脉相连的有机整体,“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因此,保护自然界就是保护人类自身,我们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人类具有认识自然界的探索能力、承认自然界内在价值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人与自然界是一种对象性的存在关系,我们要承认人和自然界各自的价值及二者之间的联系,并且在这种联系的基础上构建一个人与自然界和谐共生的共同体,实现人与自然界的有机统一、和谐共生。这就要求我们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第二,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与此同时,满足人民心理需求,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促使我国走绿色发展之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新的增长点,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并且真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改善。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种现代化要求我们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国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能源体系、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第三,坚持全球共建生态文明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当前,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与自然资源有限的承受力之间出现了严重的冲突,生态危机成为每个国家和地区无法逃避的现实问题。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我们应该携手构建合作共赢的国际合作体系,同心同力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生态维度说,这要求国际社会携手同行、合作共赢,指向并致力于促进一种全球系统性和整体性的发展,以聚同化异为原则,构建崇尚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维护能源资源安全,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将继续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同世界各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成果分享,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进一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要求世界各国能够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野下,正确处理人类与自然资源的关系问题、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生态安全与国家安全的关系问题,最终要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各种挑战,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14日15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收藏文章

收藏

文章标签: 伦理思想     马克思     当代    
上一篇:番茄为什么会出现表面凸棱、内部空洞的现象? 下一篇:浙江省5大城市:台州入围,杭州第1,温州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