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刀杀手”,在印巴战争中大放异彩的蚊蚋轻型战斗机
发布时间:2023-07-28 20:42:53 作者:河东三叔 浏览量:615
“蚊蚋”轻型战斗机,战后第一代喷气式机型,由英国研制于1959年装备入役。这款战机的典型特征就是超轻型,在原产地英国没能成为制式装备,却在印度成为空战豪杰击落多架F-86被誉为“佩刀杀手”。
50年代,正是世界航空产品遍地开花阶段,人类由螺旋桨进入喷气时代,琳琅满目的各式验证机型迎合着天马行空的想法不断现身。这一阶段主流战机追求飞得更快、更高潮流,典型代表就是美国百系列战机,苏联米格-1921等战机,不过英国人一反常态决定研制小型化、操作更加灵活、维护简易机型——“蚊蚋”战斗机。
“蚊蚋”轻型战斗机作为“猎人”的下代替补,在测试阶段表现不错,空重2.1吨、最大满载重量4.1吨。最大飞行速度1152公里/小时,最大飞行高度15200米,装备2门30毫米机炮、也可以外挂2枚500磅炸弹或18枚火箭弹。
虽然体量小机动性强,如果回到二战后期可能表现会更加出色,但在喷气式时代带来的缺点不少。包括航程小续航能力差,载弹量有限缺乏攻击持续性,以至英国空军选择了更加丑陋的“闪电”战斗机。最后“蚊蚋”战斗机没能成为制式装备,而是由英国空军“红箭”飞行表演队接收,采购了双座教练型用于航空飞行表演。
墙内开花墙外香,毕竟世界上能自主研制喷气式战斗机的国家不多,南斯拉夫、芬兰和印度表示出采购意向。南斯拉夫买了两架进行测试评估然后没了下文,芬兰则购买了13架组成一个战斗机中队,印度大手笔于1956年购买25架“蚊蚋”F.1战斗机,并获得生产转让授权。
截止70年代初印度仿造了近200架,由于该机在加速性、爬升力、机动性以及盘旋率等空战性能方面表现卓越,而且使用成本低容易维护。于是在其基础上改进出“无敌”战斗机,增加油量及强化对地攻击能力,正是这种对于轻型战机的使用经验,对后来LCA“光辉”轻型战斗机研制产生极大影响。
正是基于“蚊蚋”高机动能力,再加上简易的维护以及低廉的价格,在战场上其他缺点被直接忽略(同期空战还以机炮为主)。1965年9月1日第一次印巴战争中,“蚊蚋”第一次迎战巴空军F-86“佩刀”战斗机,两者从性能上看肯定“佩刀”更强,不过“蚊蚋”首开记录击落一架“佩刀”。30毫米机炮火力强大,再加上机动性很强只要能够接近格斗,基本取胜的概率很大。毕竟在那个机载雷达还不发达年代,“蚊蚋”小巧的身材在空中很难被截获,就算是飞行员目视也难及时发现。
1971年第二次印巴战争爆发,虽然“蚊蚋”让位于米格-21战斗机,已经由空优改为对地攻击任务。但它还是在战场上和美式F-86F、F-104A作战,在战场先后击落共计7架“佩刀”战斗机,甚至只用10发炮弹击落一架“佩刀”,以其优异表现被印度称为“佩刀杀手”。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