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的年份,可能还没来
发布时间:2023-07-26 20:17:14 作者:上观新闻 浏览量:28
刚刚过去的6月,我国北方多地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猛烈高温天气过程,其中华北、黄淮高温现象最为突出,北京高温日数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随着7月11日我国正式入伏,高温“烤”验还将持续。
与此同时,多国频现高温极端天气,全球海面温度达到新高,南极海冰面积创历史新低。世界气象组织于当地时间7月4日发布报告确认厄尔尼诺出现,预计5年内大概率会打破高温纪录。
2023年的夏天,全球面临“大烤”。这究竟是什么引起的?我们该如何应对?
文丨田硕 瞭望智库观察员
来源丨瞭望智库(zhczyj)
1
极端天气频现
今年以来,我国高温日数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截至6月30日,我国平均高温(日最高气温≥35℃)天数为4.1天,比常年同期偏多1.9天。与常年同期相比,华北东部、华东北部、华南西部、西南地区南部及新疆南部、内蒙古西部等地偏多5~10天,局部地区偏多10天以上。
2023年6月23日,温度计显示北京室外气温超过40摄氏度。图:新华社记者李木子摄
全国有301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达到极端事件标准,云南巧家(44.4℃)和元谋(43℃)、北京汤河口(41.8℃)、河北廊坊(41.6℃)等110个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达到或突破历史极值。
进入7月,今年以来最大范围高温天气开始上线。此次过程中,北方部分地区再次冲上40℃,河北、辽宁等局地或出现极端高温。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盛夏(7- 8月),我国华北、华中中部和南部、西南地区东北部等地还将出现阶段性高温过程。
2
全球遭殃
墨西哥卫生部6月2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墨西哥的最高气温达到了49℃,当月极端高温天气已导致该国超过100人死亡。仅在6月12日至25日期间,墨西哥就报告了1000多起与酷热有关的紧急情况,其中104起导致人员死亡。截至目前,墨西哥因炎热而导致的死亡人数几乎是2022年的三倍。
2023年6月26日,一名男子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海边休闲。图:新华社/法新
在美国,截至6月28日,各类高温警示涉及地区人数已经达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 美国南部持续的高温已造成至少17人死亡。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影响南部的热浪将北扩和东扩,预计在接下来6天刷新逾150次高温纪录。
欧洲也不能幸免。西班牙国家气象局6月26日表示,该国迎来今夏首轮热浪天气,当天南部最高气温达到44℃。为应对高温,一些地方开始实施极端高温户外工作禁令。
西班牙国家气象局表示,自2011年以来,6月共出现六次热浪,而在此前的35年里,热浪在这一时期只出现了五次。
处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的英国刚刚经历了1884年有记录以来最热的6月。据英国气象局7月3日披露的初步数据,6月的平均气温达到了15.8℃。而此前的最高纪录发生于1976年,为14.9℃。
印度气象局数据显示,印度北部地区近日最高气温达到43.5℃,高于往年平均水平。该国人口最多的北方邦和比哈尔邦有近170人死于高温酷暑。热浪还导致北方邦大面积停电,不少民众只能在没有空调和电扇的情况下苦苦煎熬。国际科研机构“世界天气归因联盟”一项调查认为,气候变化致使南亚地区今年遭遇极端高温天气的概率增加至少30倍。
实际上,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热浪就袭击了北半球多个国家。全球来看,亚洲迎来了史上最热的4月和5月,东南亚大部分国家6月以来气温都突破了40℃。4月份越南气温达到创纪录的44.1℃。泰国西北部的达府在4月15日创下了45.4℃的高温纪录。
7月初,韩国全国180个区域中128个区域都发布了酷暑预警,大部分地区白天气温逼近35℃。日本多地也气温飙升,首都东京已经连续六天出现极端高温天气,超过35℃。
北非和中东地区也频繁创下高温纪录。就连目前正值冬季的南极洲,沃纳德斯基研究站所在的地区,最近也以8.7℃的温度打破了7月份的气温纪录。
这一切都预示着,久违的厄尔尼诺将再度出现。
3
史上最强?
世界气象组织(以下简称 WMO)于当地时间7月4日发布报告确认,热带太平洋地区7年来首次出现厄尔尼诺现象,为全球气温可能的激增和破坏性天气及气候模式奠定了基础。
WMO最新的预测表明,厄尔尼诺事件在2023年下半年持续的可能性高达90%。在今年5月的报告中,WMO曾指出在2023至2027年这五年内至少有一年会打破2016年创下的最热纪录,可能性达到98%。WMO区域气象预报服务部门负责人穆富马·奥基亚在记者会上说,今后5年“我们可能经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
考虑到厄尔尼诺现象通常在其形成的第二年对全球气温产生影响,因此2024年可能会见证厄尔尼诺现象的最严重影响。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佩特里·塔拉斯说,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将“使破纪录式高温情况更加普遍,世界多地和海洋将迎来更极端高温。”
其实早在6月8日,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就已发布警报说,厄尔尼诺现象已经出现,预计持续到冬季,有84%的概率会发展为中度至强厄尔尼诺现象。
而据日本气象厅的数据,目前热带太平洋东部海洋表层的储热量已达到1949年有统计数据以来最高纪录。东京大学大气海洋研究所教授渡部雅浩说,预计会发展成强厄尔尼诺现象。
中国国家气候中心也预测,未来3个月赤道中东太平洋将维持厄尔尼诺状态,海温指数持续上升,将在今年秋季形成一次中等以上强度的东部型厄尔尼诺事件。
由于今年厄尔尼诺现象出现较早,发展空间大,如发展成强厄尔尼诺现象,可能会带来2024年夏季的暴雨洪水或极端高温。目前也已有多家机构预测,2023年或2024极有可能创造全球新的最暖纪录,至于是否真的能破纪录,还要取决于厄尔尼诺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厄尔尼诺现象是一种自然发生的气候现象,与赤道太平洋中部和东部的海洋表面水温升高有关,平均每2至7年发生一次,通常持续9至12个月。根据气象部门的定义,如果观测到东太平洋特定海域海温连续3个月比常年偏高0.5℃,就表明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如果偏高持续5个月以上,则确认是一次厄尔尼诺事件。按照我国气象部门的标准,赤道中东太平洋特定海区升温大于等于2℃的可称为强厄尔尼诺事件,大于等于2.5℃则为超强事件。
根据这个标准,1951年以来地球上共发生过20次厄尔尼诺事件,其中有三次超强厄尔尼诺,分别出现在1982-1983年,1997-1998年以及2014-2016年。每次较强的厄尔尼诺出现后,会对全球大气环流产生影响,导致全球出现气候异常和极端天气暴发的状况,我国也不例外。
如1983年陕西出现大洪水,1998年长江流域出现全流域大洪水,2014-2016年我国极端台风和暴雨频发。
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的太平洋赤道中东部海水水温异常降低的现象则被称为拉尼娜现象。包含这两者在内的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会造成全球气温与降水的变化。今年的厄尔尼诺现象更为复杂。从2020年夏到2023年初春,拉尼娜现象已持续了近3年。一些气象专家指出,从拉尼娜转变到厄尔尼诺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暴雨等极端天气事件。
4
双重叠加
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海水异常升温,并将一部分热量和水分转移到大气当中,因此极易造成气温上升。1980年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共有12次刷新纪录,其中10次发生在厄尔尼诺出现的年份。上一次全球气温纪录被打破发生在2016年,而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创造了全球1850年以来最暖历史纪录。当时正是出现了本世纪以来最强的厄尔尼诺现象,被认为是推动全球温度创新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正如WMO的报告所言,此次厄尔尼诺回归,地球将再次面临气温升高的风险,《巴黎协定》的1.5℃升温目标也会面临额外挑战。
近年来,热浪在6月份出现得更加频繁,科学家普遍认为这与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与自然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叠加有关。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国家环境信息中心主任德克·阿恩特 (Deke Arndt) 将厄尔尼诺的影响形容为 “站在气候变暖的自动扶梯上向上跳”。
德国莱比锡大学大气辐射研究员卡斯滕·豪斯坦表示,每年全球气温最高的时候都是7月底,我们很可能面临更高的温度。豪斯坦还说,7月很可能会是12万年来“最热的一个月”。
据中国气象局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介绍,今年6月以来中国北方城市的极端高温也是受到厄尔尼诺的间接影响。
“随着厄尔尼诺不断增强,2023年夏天很有可能超过2016年夏天,成为历史上最热的夏天。”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教授弗里德里希·奥托表示,只要人类社会的化石燃料消耗无法减少,气候变暖的趋势就不会停止。
5
影响广泛
农业是直接受气候影响的领域,气候变化已经使得许多地区的农业生产受到了威胁。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由于缺少温室大棚等现代化农业设施,受外部天气的影响更为明显。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将使农作物减产情况更加严重,导致粮食短缺和价格上涨,直接影响全球粮食供应链的稳定。
从过去的情况看,厄尔尼诺会导致美国南部、南美洲南部、非洲之角、中亚地区降雨量增加,甚至出现洪涝灾害,而东南亚、南亚、澳大利亚等地会出现严重干旱。这些受厄尔尼诺影响最大的地区,正好覆盖全球粮食主产区和重要出口国。
在2015-2016年最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全球粮食供应链就遭受了一定冲击:2016年,印度因旱情突出,小麦种植面积和单产连续下降,小麦总产量降至5年最低,玉米生产大国巴西的玉米产量也有所下降。非洲南部地区约1400万人口,则因全球厄尔尼诺现象陷入严重的干旱和饥饿的威胁。
根据历史数据,厄尔尼诺开启后的一年之内,全球非燃料大宗商品价格累计上涨约5.3%。英国《金融时报》网站6月29日报道,气温的上升威胁到了棕榈油、稻米、咖啡豆等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长,干旱、缺水则对当地快速发展的制造业造成冲击。
泰国研究机构预测,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泰国农业经济综合损失可能超过600亿泰铢(约122亿元人民币)。而棕榈油产地马来西亚,也已预告明年产量可能下降20%。
此外,据日经中文网报道,由于受到洪水等气象灾害影响,可可豆最大生产国科特迪瓦自2022年秋季以来一直受到可可豆歉收的困扰。这导致可可豆的国际价格高涨,其伦敦期货价格6月27日收盘价与2022年底相比上涨了三成,创1977年以来的新高。
同时,厄尔尼诺对全球的影响也体现在生物层面。在海底,珊瑚正面临厄尔尼诺的威胁,那些依赖珊瑚礁而生存的海洋生物也可能面临灭顶之灾。
陆地同样不能幸免,高温影响下,蚊虫活动会愈发猖獗。登革热、疟疾等疾病的传播范围极有可能进一步扩大。
今年以来,南美智利和秘鲁已经暴发了严重的登革热疫情。而高温干旱的天气将让热带雨林进入“脱水”状态,植被生长遭遇困难,“地球之肺”碳吸收也将受到严重干扰。
面对强势登场的厄尔尼诺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正如佩特里·塔拉斯所说,各国政府应“做好准备,建立预警系统,减少对人们的健康、各地生态系统及各国经济的影响” ,同时,也要为更多可能面临的“破坏性天气事件”做好准备。
参考资料
1 Napat Kongsawad, Global Supplies of Sugar, Rice at Risk From Looming Thai Drought, Bloomberg
2 FinalcialTimes, South-east Asia braced for fires and drought brought on by El Niño
3 中国新闻网,《“厄尔尼诺”强势登场,今夏会有多热?》
4 新华国际,《极端高温天气6月已致墨西哥逾百人死亡》
5 央视财经,《有可能成为史上最热一年?多国发布警报:中暑人数激增、大规模停电》
6 中国青年报,《明确了!厄尔尼诺出现,还会更热吗?》
7 新华社,《全球今年恐迎来厄尔尼诺“大烤”》
8 新华社,《世界气象组织预警:厄尔尼诺或致5年内出现创纪录高温》
9 极目新闻,《全球史上最热一天出现,专家揭示两大原因,接下来还有高温天气!》
10 谢不明,《一周热点丨高温将在五年内再创纪录》,羊城晚报
11 澎湃新闻,《图说|厄尔尼诺或强势回归,史上最热夏天即将来临》
12 北京商报,《七年未见,厄尔尼诺再度“烤验”全球》
13 周密,《极端天气拖累经济增长,我们该如何应对?》,中国商务新闻网
14 九派新闻,《7月4日破3日纪录,成新的“史上最热一天”,7月或成12万年来最热月份》
15 北京晚报,《全球平均气温连续两天破纪录,气候专家称这是对人类和生态系统提出严重警告》
16上游新闻,《厄尔尼诺卷土重来!今后气温“创纪录”?有哪些影响?》
17柴雅欣,《全球多地近期频繁创下高温纪录 应对厄尔尼诺》,中国纪检监察报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杨蓉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笪曦
来源:作者:瞭望智库 田硕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