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亮百年|虚心公听,言无逆逊,唯是之从
发布时间:2023-07-17 16:28:29 作者:央视网 浏览量:238
编者按: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带领中国人民历经艰难险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为中华民族和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伟大历史性贡献。
回望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经据典、援古证今,赋予典故鲜活的时代价值,深刻阐释百年大党初心如磐、历久弥坚的精神密码。央视网《天天学习》特别策划“典”亮百年系列,与您一起深刻领会。
【释义】
王涣之(1060—1124),字彦舟,北宋元丰二年(1079)进士。据《宋史》记载,王涣之生性淡泊,恬于仕进,常言:“乘车常以颠坠处之,乘舟常以覆溺处之,仕宦常以不遇处之,则无事矣。”
1100年,宋徽宗即位后出现日食,经大臣推荐,王涣之应召入朝言政。他劝谏新君:“求言非难,听之难;听之非难,察而用之难。”希望徽宗“虚心公听,言无逆逊,唯是之从”。意思是虚心听取各方意见,无论所言逆耳还是顺耳,只要是正确意见都应当听从。徽宗“欣然延纳”,并想任命他为谏官、御史之职。王涣之以“臣由大臣荐,不可以居是官”为由,坚辞不受。
【解读】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大法宝。建立统一战线,实现最广泛的政治团结,扩大社会基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取得胜利的一条成功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中,我们党运用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有力支持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是中国共产党有效治理国家的宝贵经验。
百年党史,也是百年统战史。1922年7月,中共二大《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最早提出关于统一战线的思想,对推动中国革命发展具有重大意义。1939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1948年,在挽救国家危亡、追求民族独立道路上不断求索的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积极响应中共“五一口号”。从此,各民主党派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共同见证、参与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光辉历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工作,建立健全统一战线的多种组织形式,为党外人士更好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开拓空间,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的生机活力。在政党关系中,中共中央通过会议、约谈、书面等形式同民主党派中央就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事务开展政党协商,广泛凝聚共识,汇聚强大合力。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展望新征程,我们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强大力量。
(作者 杨立新)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