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范围最广的经方:小柴胡汤
发布时间:2023-06-25 15:24:04 作者:互联网收集 浏览量:574
之前做过一个比喻:太阳病(表阳病)是人体需要从前门丢垃圾,而阳明病(里阳病)是人体需要从后门丢垃圾。
这两种人体困局,都是垃圾已经离排病出口很近的情况——比如,距离体表皮肤毛孔这个出口很近;以及,在肠道离排便出口很近;乃至,离口腔这个呕吐出口很近——这三种情况,用药物协助人体汗、吐、下就能将垃圾清理出去。
但人体还有一种更广泛常见的情况:人体暂时未将病邪汇集于出口位置,以至于病邪在人体内徘徊……欲进,却尚不敌人体免疫力,欲退,免疫力又差把劲儿。
这种病邪在进退之间僵持、没有出口的状况,就是少阳病身体的典型困境。
少阳病病邪僵持的位置,《伤寒论》模糊地称其为“表里之间”——因为原本就既不是表不适,也不是里不适,同时还不确定身体最终会选择往上往表排病,还是选择往下往里排病……
所以,客观上就模糊、不可预期,就只能客观地模糊形容。
我们现在习惯于将“表里之间”称作“半表半里”,实际是有些问题的。
说法一变,则容易生妄心。于是,一些满脑子“科学主义”的人(甚至包括一些中医)就想要将“半表半里”的位置落实得精准无误,还会着力于去确定“半表半里”到底是哪些身体器官和组织。
但事实上,于治病而言,“精准”往往意味着偏颇,甚至于是舍本逐末——古今很多以经方思路治病的医案可以力证这一点。
接下来,我们通过《伤寒论》条文,来详细认识少阳病的人体困局,以及病邪可能僵持的大致区域: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肋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肋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论》第96条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伤寒论》第101条
由条文可知,少阳病有四个确定的主证:往来寒热,胸肋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此四证,只要具备其中一个,就可使用小柴胡汤。
主证一:往来寒热
往来寒热即一会儿冷一会儿热,此证首先已透露:目前身体对抗病邪的状态是在进退之间。
当身体呈现热性的亢盛反应,是身体对抗病邪积极之时。若这种积极不持久,出现寒热交替的状况,则说明身体时而积极时而消极——也就是说,身体里的正邪交争处于胜负难分的僵持状态。
最终,这个状态导致的结果就是:病邪滞留在人体表里之间。
主证二:嘿嘿不欲饮食
主证三:心烦喜呕
以上二证,有一个共同根源:胃弱。
因为脾胃运化能力弱,所以不接纳食物,通过“不想吃东西”和“作呕”显现出来。
胃弱不接纳食物又可与“往来寒热”关联思考:
人的脾胃是后天之本,它的运转能力直接决定了一个人能不能有效地将食物转化为身体能量。一旦身体能量充沛,则能积极对抗驱逐病邪。而“往来寒热”是正邪对峙的僵持状态,所以,可以反推此时能量是偏不足的——一个人能量不足,(排除大汗、大下、长期胡乱消耗这些前提)肯定跟脾胃的运化有关。
注意,此处容易出现认识误区:能量是否越多越好?
其实并非如此。若能量过多,运行亢盛,身体和病邪作战白热化,会导致人体产生极大不适,如温病或白虎汤证时病人就很难受。
中国文化都讲求平衡、适中——能量平衡的身体排出病邪时也更多会呈现平静态——通常都表现为不怎么生病,其实是悄无声息地排了病而已。
又正如温和而坚定的人最可贵,好过暴躁的人,也好过软弱的人。
主证二“嘿嘿不欲饮食”还涉及到患者的情绪问题:“嘿嘿”,确切是指什么情绪?
其实,不必解读得太确凿,正如诗句“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意会才最真切。
研究《伤寒论》的后人一般将“嘿嘿”读作“默默”,可以设想成没胃口时合并的心情欠佳。
曾经有一位老人愁眉苦脸地跟我形容她胃里的不适:“我这胃……里面烂遭遭的……”这种形容,也只能靠意会了。
脾胃功能不强,连带心情也“嘿嘿”,所以,情绪问题也可以关联到少阳证,作为少阳证的单一证来考虑。
(“心烦”放到后文一并解读。)
主证四:胸肋苦满(胸满肋痛)
要深刻理解此证,需稍作想像,最好能知晓人体的运行模式 。
上图展示的是,如何用蒸馏的方式萃取植物精华。
透过此图,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人体会用类似的方式吸取食物精华吗?
上图装花草的容器,可以看作是人的脾胃。
人吃下食物之后,身体需要将其转化为可以在人体内运行走动的精微物质,因为只有精微物质才能滋养到人体的躯干和四肢——将一粒米放进血管除了堵塞血管之外并不能为血液带来任何的营养。所以,人体必须要有萃取食物精华的功能。
如何萃取精华呢?
同上图一样,是通过加热气化蒸腾的方式——因为是类似蒸馏的方式,所以首先精华只能往上不能往下。
那么就会经历如下过程:
人摄入食物后,从脾胃向上气化蒸腾;蒸腾过程中,有一部分气化物质会透过毛孔发散掉(看得见的汗或看不见的气),还有一部分会回落;回落的精华,会被肾封存,作为身体运行的燃料以及人体的应激能量;回落的废物,会通过小便排出——小便大多数时候被归类于“表证”,正是出于此理。
明白人体的气化运行过程之后,就很容易理解为何胃弱的少阳病会有胸满肋痛。
因为从脾胃往上往外气化首先会经过胸口,若人体脾胃功能弱、气化无力,就无法使全部气化物质走到最远。若大部分都只走了半程,也就是走到胸口附近就回落了,就会出现气化物质壅塞于胸肋部,进而导致胸满肋痛。
所以,胸满肋痛的根源,依然是:胃弱。
除此之外,胸满肋痛也与“往来寒热”同出一因。
我们知道,胸肋部是不上不下、不表不里的区域,其实也就是上下之间、表里之间的中间区域。而“往来寒热”是正邪交战在进退之间,那么这个战场也只能是中间区域。
少阳病除了四主证之外,还有三辅证。
据条文可知,三辅证乃是:口苦、咽干、目眩。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伤寒论》第263条
这三个辅证,加上主证三的“心烦”,都同出一因,也同为一果:
因胃弱而运化不力——因运化不力而痞塞——因痞塞而上下不交通——因上下不交通而寒热不周流不交融——于是,身体呈现热在上、寒在下的格局——口苦、咽干、目眩、心烦,都是上热的显现。
辅证一:口苦
口、咽、目,都是身体黏膜组织偏出口的地方,这些黏膜是胸腔内黏膜的延伸。
口、咽、目感觉神经富集,所以能体会诸如口苦、咽干、目眩这些不适。而胸腔内黏膜发干、发苦人是不易感知的。
之所以黏膜会苦,其实是身体分泌了苦寒的东西来化解热——我们的身体原本就善于解病。
所谓“知外而揣内”,《伤寒论》就是用这些人体能感知的证,来发现人体内部感觉不到的问题。
辅证二:咽干
辅证三:目眩
因热烧灼而咽干。
因热烧灼、热上冲而目眩。
若要更细致地看,口苦、咽干、目眩、心烦,虽都是上热,但口苦、咽干、目眩的热,属于有形的热,也可以说是有发热载体的热。而心烦,则是偏精神层面的热显现。因热而心烦很常见,夏天就比冬天容易心烦。
最后,来将少阳病的“证”做一番整理,便于实际应用:
往来寒热——此为寒、热二合为一的证,所以,有此一证,即要断少阳病,用小柴胡汤。
胸肋苦满——胸满闷+肋部不适,二证合为一证,断少阳病,用小柴胡汤。
嘿嘿不欲饮食——心情欠佳+不想吃饭,二证合为一证,断少阳病,用小柴胡汤。
心烦喜呕——心烦+喜呕,二证合为一证,断少阳病,用小柴胡汤。
口苦、咽干、目眩——任具其二,则可断少阳病,用小柴胡汤。
其实,少阳病的证,除了“寒热往来”之外,其他主证都可拆解。
既然我们已经明白了少阳病的实质是胃弱,因胃弱导致正邪对峙、中上焦痞塞、上热、黏膜发炎、情志问题……带着此思路,则可将少阳病的主证做拆解,并挖掘相关同类证。这样,便可更灵活地运用柴胡方。
各种胃口问题:
胃口不好不想吃饭——胃弱。
想吃但吃不下——胃弱。
吃了容易胀——胃弱。
饮冷不适——胃弱,胃寒。
反水——胃弱,上逆。
反酸——胃弱,上逆。
胸肋各种不适:
胸闷、呼吸不畅、胸部气窜、肋痛(不按就痛、按之才痛、空拳叩击痛都算)
胸口痛、胸口热、胸口堵
各种眼睛问题:
眼干、眼酸、眼胀、眼痛
迎风流泪
视物模糊
正邪进退之间、身体左右上下不均衡的各种情况:
每天固定时间发烧
时而发烧,时而不发烧
固定时间发作的不适
上热下寒
左右不均衡的不适
各种上热显现:
口苦、口粘腻、口臭、咽干、目眩、心烦、胸口热
上火长痘溃疡红肿
各种情绪问题:
耐心差、容易生气、暴躁、易怒、爱叹气
客观而言,少阳病的证不局限于以上所列举。
既然还有如此多的主证辅证派生出的其他证,临证时我们完全可以苛刻一点,要求高一点——比方说,可以把同类问题多条算作一条,问证完毕之后若总共超过两条,则当断少阳病,用柴胡汤。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