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自古有四个“川”而今仅剩下“两川”
发布时间:2023-06-24 19:36:22 作者:互联网收集 浏览量:634
四川名字来源于北宋时期,由利州路、益州路、梓州路和夔(kui)州路四路合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从北宋至今四川的管辖地区一直在发生着变化,但为何四川仍然叫四川呢,最初的四个川包含哪些地区呢,和今天的四川又有什么不一样呢?
早期形成的四川雏形
在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废除了原来的郡县制,将本土分为十道: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益州改名为剑南道,包括今天的四川省大部,云南省澜沧江、哀牢山以东及贵州省北端、甘肃省文县一带,设置剑南节度使,安史之乱后,乾元元年(758年)将剑南道分为剑南西川道、剑南东川道,简称“两川地区”。
唐朝十道图
四川这个名字来源于宋朝时期的一种行省划分:
据《长编》载:至道三年(997),天下定制十五路:“一曰京东路,二曰京西路,三曰河北路,四曰河东路,五曰陕西路,六曰淮南路,七曰江南路,八曰荆湖南路,九曰荆湖北路,十曰两浙路,十一曰福建路,十二曰西川路,十三曰峡路,十四曰广南东路,十五曰广南西路。”其中,川峡地区循旧制,仍置“成都西川路、奉节峡路”。
路就相当于今天的省,而四川地区被分为西川路和峡西路,因此也称为川峡地区,这个“峡”呢,是指三峡,也就是今天的重庆地区。川在古代是指河流的意思,但是放在“四川”省名里,却指的是:“平原、平川”。
第一次出现四个“川”
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又将西川路改为益州路(今成都)和利州路(今广元),峡西路分为梓州路(今三台)和夔州路(今重庆奉节),合称“川峡四路”或“四川路”,因此就有了四川的说法,嘉佑四年(1059)益州路升级成为成都府,益州路也因此改为成都府路。
嘉佑四年四路地图
元朝时期将中国本土分为10个行中书省:
《元史》卷九十一《百官志七》载:“四川等处行中书省,国初,其地总于陕西。至元十八年,以陕西行中书分省四川。二十三年,始置四川行省。署成都,统有九路五府。”
也就是说,四川省在元朝时最初是归属于陕西省,直到23年,正式设置四川行省,其范围包括今天的四川中东部、重庆大部、甘肃南部、陕西南部地区。
元朝行省地图
这就是四川名字的由来,虽然各个历史时期所辖面积有所变化,直到建国后最后一次辖区调整后,四川就成了现在的样子, 从当初得名的四个川来看,其中夔州路(今重庆地区)已经直辖,利州路中所包含的兴元府(今陕西汉中地区)归属于陕西省,而这两个川是什么时候被划分出去的呢,又是为什么会被划出去的呢?
另两个川去哪了
重庆地区是因为三峡工程而成为直辖市,这个是大家都知道的,那汉中地区为何会被划归陕西呢?
汉中因汉水而得名,从夏商时期开始一直到南宋都归属于巴蜀地区,而真正发生变化是在元朝,蒙古人入主中原后,为了加强对巴蜀地区的统治,汉中作为兵家必争的运输要道,连安康一起被划入了陕西行省,但当时略阳那一片区域并未被划入陕西行省,而是继续归四川行省节制,形成汉中与略阳相互钳制的局面。直到明清时期略阳才被划入陕西。到此汉中地区完全归属于陕西,但汉中至今的生活习惯以及语言都和四川极为相似。
元朝时期汉中归属于陕西
所以今天的四川省和元朝时期得名的四川,并不完全相同,但是四川的主要行政区域仍然包括当初的四路大部分地区,所以四川省依旧是四川路的主体部分,因而一直保留着四川的称号。
来源:雨霁视角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