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舜都于晋南,故里及其活动地在河南系列谈之十
发布时间:2023-06-22 00:28:44 作者:互联网收集 浏览量:911
帝舜故里及其活动地梳理
关于“诸冯”:上述《孟子·离娄章句》等典籍曰:“舜生於诸冯……东夷之人也。”【宋】朱熹《集注》:“诸冯、负夏、鸣条,皆地名,在东方夷服之地。”徐旭生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0 月版)一书中指出:“舜属于东夷族……舜出生于河泽与濮阳。”何光岳在《舜裔源流》一书中说:“据考证,诸冯在姚墟附近……我们赞成河南濮阳的诸冯是舜帝的出生地的说法。”可见,舜的出生地“诸冯”,应在今濮阳范县濮州镇。
关于“姚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曰:“瓠子故渎,又东南经桃(姚)地,今鄄城西南50里(位在今濮阳县徐镇集)有桃城,或谓之洮也。”【东汉】应劭(shao)注《史记》认为: “姚圩与雷泽相近,后世称为姚城。”【晋】周处《风土记》:“舜,东夷之人,生姚丘。”【宋】罗泌《路史》(卷四十四)“历山”条说:“应劭谓(姚墟)与雷泽相近。其引马可波罗《寰宇记》说:“今濮(州)之雷泽西北60(里)有小山孤立,谓之历山。山北有小阜,属池目之姚墟。”【唐】李泰《括地志》记载的古濮州方位故址在今濮阳县胡状乡岗上村。濮之雷泽即雷夏泽,西北六十里有历山,位在今濮阳县胡状乡岗上村)。【北宋】欧阳修 宋祁《新唐书·宰相世系》:“姚姓,虞舜生于姚墟,因以为姓。”又曰:“舜后胡公妫满封于陈,裔孙敬仲仕齐为田氏,其后居鲁,至田丰,王莽封为代眭侯,以奉舜后,子恢避莽乱,过江徙居吴郡,改姓为妫。五代孙敷,复改姓姚,居吴兴武康。”【清】总督刘藻在(山东)《曹州府志·舆地志》(卷四)说:“姚圩在濮州东南九十里。”此古濮州方位,在今濮阳县胡状乡岗上村。臧励龢著《中国地名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31年初版 1982年11月重印)说:“在今山东濮县西南50里,有洮城(即“姚城”,同“姚墟”)。”所指方位是今河南濮阳县徐镇一带。其始祖为黄帝之孙颛顼。今河南范县官方网站称,这里为舜帝故里。可见,“姚圩”“姚丘”“姚城”,在河南濮阳。
关于“陶河滨”:《墨子•尚贤》:“舜耕历山,陶河滨”,意思是制泥陶在河边;“河滨”是黄河边。张守节《史记正义》认为“陶河滨”是“于曹州河滨作瓦器也”,《史记集解》引皇甫谧曰:“河滨,济阴定陶西南陶丘亭是也。”《韩子》曰:“东夷之陶”。“东夷”在河南与山东交界处;“东夷之陶”是指今山东定陶区。可见,在是今山东与河南相邻的黄河边上制作陶器。
关于“舜耕”“侵畔”“历山”:《韩子》曰:“历山农者侵畔,舜往耕。”“侵畔”为“河畔”,具体指黄河;可见“历山”在黄河附近。这两句的意思是:舜到山东和河南之黄河边的历山去耕种。何光岳在《舜裔源流》明确指出:“帝舜是在被举荐后才居山西永济市盐湖区(蒲坂)。虞舜所耕的‘历山’是后人根据‘雷首(山)’演绎的。”
关于舜“河(指黄河)滨”“往渔”:《韩子》曰:“历山农者侵畔,舜往耕,期年而耕者让畔……舜往渔”,接着上述“舜耕”“侵畔”“历山”的意思,这里是说:舜到山东和河南交界处之历山黄河处去打鱼。
关于“渔雷泽”:上述《墨子•尚贤》:“舜耕历山,陶河滨,渔雷泽”。闻一多《伏羲考》曰:“雷泽县古代属濮州,濮县旧址在今河南范县濮城镇,古代的雷泽位于旧城乡与濮州之间。接着上述“舜耕历山”“陶河滨”的意思,这里是说:舜到山东和河南交界处之历山一带的河南范县濮城镇黄河边的“雷泽”打鱼。
关于“舜牧羊於黄河”“举为天子”:公孙弘在《尸子》里说“舜牧羊於黄河,遇尧,举为天子”;《论语撰考·百年而禅与舜》:“有五老游於河渚……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联想然到上述内容,显然。公孙弘所说的“舜牧羊”“举为天子”和“五老”游的“河渚”,皆在上述“历山”“雷泽”之“耕作”“打鱼”的山东和河南交界处的河南范县濮城镇黄河边。
关于“服泽”“负夏”“顿丘”:《墨子》曰:“尧举舜於服泽之阳。”《墨子•尚贤》:“舜耕历山,陶河滨,渔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天子”。【先秦】《尚书·大传》曰:“贩于顿丘,就时负夏。”(【唐】李泰《括地志》,也有同说)。【西汉】戴德《礼记·檀弓》解释说:“‘负夏’又阳夏,在开封。‘负夏’‘服阳’‘逢泽’均在开封古陈留空桑一地。”《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东汉郑玄语曰“‘负夏,卫邑(今浚仪、开封一带)’。”【东汉】郑康成注《礼记·擅弓》曰:“负夏卫地”。【宋】裴骃《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东汉郑玄语曰“‘负夏,卫邑。”【宋】朱熹《集注》:“诸冯、负夏、鸣条,皆地名,在东方夷服之地。”《曹州府志·舆地志》(卷四)说:“就时(迁于)於负夏。”“水北为阳”;并从上述可悉“服泽”同“负夏”,“服阳”“逢泽”“阳夏”,即今河南开封、濮阳,与卫国都城朝歌(今淇县)相临;“贩卖”所在的“顿丘”即今河南浚县(古属于开封)。结合上述所说便知,“贩卖”“顿丘”与所迁徙到的“负夏”,均在古魏=卫地。与上述尧得到舜是在上述“历山”“雷泽”之“耕作”“打鱼”处的黄河北边的河南范县,不仅相距不远,而且均在黄河北边。
关于“鸣条”:【春秋】《孟子·离娄章句下》云:舜“迁于负夏,卒於鸣条,东夷之人也。”【西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大禹在开封夏王杼都老丘北部的鸣条为舜帝下葬后,为其守丧3年。【东汉】郑玄注《礼记·擅弓》曰:“负夏卫地,卒於鸣条。”【宋】朱熹《集注》:“诸冯、负夏、鸣条,皆地名,在东方夷服之地。”【宋】李昉《太平御览》(卷八十一)之《皇王部六·帝舜有虞氏》,曰:“夏后氏之世,古封父国,即在今封丘县境内。夏末鸣条之战,即于此。”【明】张次仲《困学记》:“舜卒于鸣条,东夷之地,或云陈留平邱(丘)县(今封丘县辖地),今有鸣条亭是也。”《曹州府志·舆地志》(卷四)说:“卒於鸣条。”范文澜蔡美彪主编《中国通史》(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卒于鸣条,今河鸣条亭是也。”《曹州府志·舆地志》(卷四)说:“卒於鸣条。”范文澜 蔡美彪主编《中国通史》(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卒于鸣条,今河南开封附近。”郭沫若《中国史稿》(人民出版社1976 版):“卒于鸣条,今河南开封以北封丘县东。”详见下述“鸣条”。可见,“鸣条”“古封父国”在今河南长垣、浚县与封丘一带,紧临卫国都城朝歌,今淇县,与上述古地名,均在一个方位。
关于“东夷”:【春秋】《孟子·离娄章句下》云:舜“迁于负夏,卒於鸣条,东夷之人也。”【晋】周处《风土记》:“舜,东夷之人,生姚丘。”《韩子》曰:“历山之农者侵畔,舜往耕焉……舜往渔焉……东夷之陶者器苦窳,舜往陶焉。”【东汉】郑玄明确指出,帝舜“东夷人也”“实在兖濮”,即今山东济宁市兖州区与河南濮阳之间人。【宋】李昉《太平御览》(卷八十一)之《皇王部六·帝舜有虞氏》,曰:“东夷(中心地带在豫东与鲁西交界地)之人也。”【宋】朱熹《集注》:“诸冯、负夏、鸣条,皆地名,在东方夷服之地。”【明】张次仲《困学记》:“舜卒于鸣条,东夷之地,或云陈留平邱(丘)县(今封丘县辖地),今有鸣条亭是也。”
可见,在姚丘的帝舜,祖籍是古大梁(今开封)的东夷人,其本人出生在今河南濮阳县城东南堌堆西,卒于鸣条,今今开封北的长垣、封丘一带。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