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热搜  > 人人都说北洋集团,北洋集团如何形成,仅是靠清政府的北洋军?

人人都说北洋集团,北洋集团如何形成,仅是靠清政府的北洋军?

发布时间:2023-06-21 12:17:13     作者:互联网收集     浏览量:627    

北洋集团


袁世凯和北洋军

北洋集团

北洋军阀集团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它使得旧中国更加贫穷落后,以至于历史课本上常用黑暗的北洋军阀统治来形容。北洋军阀作为一大派系,其重要支柱就是北洋军队,能掌握北洋军队就能为非作歹?这绝对是错误的,证据就是袁世凯在摄政王载沣时期仍被夺官归乡,那么袁世凯又是如何重新攫取并彻底主导中国的呢?

北洋集团


袁世凯剧照

1901年11月7日袁世凯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北洋大臣掌管华北军事、外交,驻地保定。此时正是八国联军侵华之后,八国军队击溃了当时清政府中央军(武卫军)五分之四的兵力。袁世凯就任北洋大臣,只是光杆司令,手下仅有自己从山东带了的武卫军残部,这些部队不仅要维护京师等京畿地区治安,应对“乱民”,还要保护皇城,兵力可谓捉襟见肘。

《辛丑条约》之后,举国大耻,军事上的失败,使得朝野焦点又聚集在提高军事水平上。1901年浙江巡抚恽祖翼上奏折说:“中国防营,悍外辱不足,平内患有余。臣愚以为长此不改,恐内患亦不易平。”(《光绪朝东华录》)。恽祖翼的奏折受到了清政府重视,七月,清政府发上谕,强调编练新军的重要性。袁世凯借机响应,以武卫军残部为基础,从1902年到1904年在保定进行了“常备军”建设。


影视剧中的北洋军

1902年6月21日,袁世凯借口“庶务殷繁,难并立一心专顾军务”,提议创立一个的机构专门管理练兵事项,这个机构就是“军政司”。军政司是袁世凯在保定设立的北洋军军政大本营,军政司下设兵备处、参谋处、教练处,处下设股(即科一级单位)。袁世凯安排亲信垄断军政司要职,军政司长官由袁世凯担任,三处总办(三个处的长官)分别由刘永庆、段祺瑞、冯国璋担任,兵备处总办刘永庆后来又被王士珍所取代。此时的军政司主要人员都是袁世凯自小站练兵以来的旧属,他们在长期合作中形成了一种以共同利益关系为前提的凝聚体,所以北洋军阀集团核心基本形成。


赵本山饰演段祺瑞

北洋军因由北洋大臣袁世凯所统帅,所以称“北洋常备军”。军队建制上,分左右两镇,两镇为一军。每镇有步兵2协,每协2标,每标3营,每营4队;每镇另有马、炮军各1标,每标3营,每营马4队、炮3队;每镇另有工程兵1营,辖4队;辎重营1营,辖4队。步、炮、工每队3排,每排3棚。马、辎每队2排,每排2棚。每棚有士兵14名。总之,全镇的文书有748名,士兵10436名,夫役1328名,共计12512名(《清朝续文献通考》)。可见从兵制上完全学的是西方那一套,以此证明清政府革新的决心。

北洋军右镇是最早编练的北洋常备军,即北洋军一镇,其后袁世凯又逐渐扩军,共编练出北洋军六镇。袁世凯在编练北洋军过程中,除了凭借直隶总督的政治地位,更是积极利用手里的枪杆子,成为清廷举足轻重的力量。1903年北京设立练兵处,当时的中央王爷们不敢无视袁世凯,袁世凯得以跻身会办大臣之位,对实际权力进一步强化。1907年袁世凯好友徐世昌出任东三省总督,袁世凯既调北洋第三镇随徐世昌入东三省,北洋军势力随之深入东北,由此北洋军发展出了奉系一派。


袁世凯

1908年10月光绪皇帝、慈禧相继去世。溥仪即位,由溥仪生父、光绪皇帝的亲兄弟载沣任摄政王。袁世凯因在戊戌变法中出卖过光绪皇帝,载沣对袁世凯十分痛恨。因为张之洞和奕劻担心杀袁世凯会造成军队哗变,最后载沣把袁世凯放回原籍。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清朝大为震撼。摄政王载沣即调北洋军前去镇压,可北洋军不听调遣,在信阳、孝感一带徘徊不前。武昌前线接连失利,各省接连宣布独立,更使得清政府十分畏惧革命党。清政府遂诏令袁世凯回京,袁世凯却故作姿态,拒不执行,在多方劝说下,袁世凯最后提出六项条件:明年开国会、组织责任内阁、宽容事变之人、解除党禁、全权指挥军队、充足军费。看似袁世凯是民主人士,实际上只有最后两条才是袁世凯所需要的,前四项不过是遮人耳目,后两项才是和清政府讨价还价的本钱,袁世凯的目的是集军政财于一身,可清政府明知有诈却也只能同意。


袁世凯

南北议和是袁世凯势力彻底膨胀的转折点。袁世凯出山镇压革命党,效果立显:“民军既失龟山,汉阳亦不能支,于是重镇复归朝廷”(《李纯全史》),但袁世凯见起义颇有风卷残云之势,遂对革命党边打边拉,对清政府的命令则拖沓、不予执行。最终袁世凯骗取了清政府赋予的更多权力,如,不让摄政王载沣参与政治、袁的亲信冯国璋掌控京畿军。大权在握的袁世凯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进行政治投机,1911年12月7日开始南北议和,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2月13日袁世凯通电赞同共和,2月15日袁世凯从清朝总理大臣转变为民国总统。从而,“以全面掌握中央的政治、军事权力为标志的北洋军阀政治军事集团形成。”(《北洋军阀史》)


袁世凯

首先北洋军是作为旧军队的替代而产生的。经过战争的实践证明,旧军队不能担负近代战争下的责任。八旗绿营自不必说,连镇压太平军起家的湘淮军也不能抵御列强的进攻。淮军作为李鸿章呕心沥血的家底,自始至终受到了李鸿章的呵护,淮军的装备是当时全国最好的。淮军虽然装备了近代化武器,但从军制上仍不离封建王朝一套兵为将所有的性质。所以甲午战争,淮军不堪重任。清政府作为一个政权,必须需要一支武装力量,以维护其统治。所以清政府的上谕中有:“嗣后我君臣上下……于练兵筹饷两大实力研求……以求自强之效”(《光绪朝东华录》)可见这是北洋集团形成的初始原因。


民国时期的军队

北洋军原本作为清政府的武装力量而出现,但因为袁世凯个人作用的影响,而使北洋军逐渐被袁世凯私有化。私有化不仅体现在北洋军高级官职被袁世凯的亲信所掌握、垄断,更体现在他对北洋军的虚情假意。北洋军是清政府所训练,饷银、武器、装备皆是国库钱财,但袁世凯作为清政府的代言人出现在军前,一方面他代表清政府,但更多的是代表他自己。清政府国库下发的饷银,袁世凯都亲手交给士兵,从不拖欠,以至于军队每个营地都有袁世凯的长生牌位,士兵们只知有袁世凯,不只有清政府。就这样利用国家的钱,袁世凯买了自己的人情。

列强的影响是近代中国各方面变革不可缺少的因素。列强的以华制华政策无疑也是北洋集团形成的原因。在物色的帝国主义代言人中,袁世凯无疑有自身优势。当时义和团运动,华北大杀洋人,只有作为山东巡抚的袁世凯不仅未让治下爆发动乱,还积极保护洋人。老佛爷对八国宣战,袁世凯的山东不仅未阻挡八国军队,袁世凯反而加入“东南互保”,坐看洋人攻占京师。所以袁世凯给列强留下了好印象,这也是列强选中袁世凯的原因。

总之,北洋集团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旧制度破灭,新制度未建立的过度性;又有袁世凯等人投机政治的私人因素。北洋政府在袁世凯在世时国家尚能勉强维持,但袁世凯不满足于个人野心,内政上执着称帝,外交上列强(尤其是日本)又步步紧逼,袁世凯也只能委曲求全,最终“洪宪帝制”一场闹剧,袁世凯众叛亲离,郁郁而终。

1. 来新夏,《北洋军阀史》,东方出版中心2010

2. 张斌,《袁世凯与清末政局研究》,青岛大学2018年硕士毕业论文

3. 张华腾,《北洋史研究的几个问题》社会科学辑刊2015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收藏文章

收藏

文章标签: 北洋     北洋军     集团    
上一篇:世间情为何物 下一篇:笠翁对韵带拼音上卷·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