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运城之运城名菜
发布时间:2023-06-17 22:11:19 作者:互联网收集 浏览量:611
猴头菇作为一种药食两用的菌类,是中国传统的名贵菜肴,与鱼翅、燕窝、熊掌被誉为“四大名菜”,有着“山珍猴头、海味燕窝”的美誉。
猴头菇菌肉鲜嫩,有“素中荤”之称,是不可多得的好食材。
山西境内所产猴头菇中,以运城垣曲县最为出名,被称为“垣曲猴头”。垣曲猴头个头肥大、绒毛光泽好、气味芳香、肉质肥厚,十分滋补。因此,在垣曲当地,盛产猴头菇的山,被称为“猴头山”。
“百花扒猴头”这道经典名吃,便是以垣曲中条山上的野生猴头菇为主料,辅以优质鱼肉烹制而成。此菜在造型上,用菌片、鸡胸肉、五花肉拼摆成“猴头”造型,再用鱼茸点缀10朵小花,争奇斗艳,好似顽猴在百花园中嬉戏,别有情趣。
菌片软嫩滑爽、香醇味美,鱼茸质感细腻、鲜香十足,“百花扒猴头”整道菜以蒸为主,最大程度保留了食材的营养,色香味俱全,老少皆宜,绝对让你回味无穷。
“南有叫花鸡,北有香酥鸡。”鸡作为餐桌上的传统肉食,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关于鸡的做法有几百种,香酥鸡也算是其中比较有特色的。
古河东产盐,相传每年都有好多铲盐工在盐池做工。铲盐十分辛苦,铲盐工为了犒劳自己,将鸡裹面油炸,遂出现香酥鸡。香酥鸡香酥可口,富有营养,裹面油炸,利于保存,于是慢慢流传下来,成为河东一道美食。
如今,河东的香酥鸡首选散养一年以上的公鸡,经过“先卤后炸”,口感不柴,且余味绵长,盛盘更是色泽黄亮、外酥里嫩,再配上葱丝和“灵魂蘸料”——椒盐,完全可以征服人们的味蕾。
中国古书中很早就有关于海参的记载。三国时期的《临海水土异物志》记载,海参“正黑,如小儿臂大,长五寸,中有腹,无口目”。
海参营养价值高,自古以来就是上等的滋补佳品,其与人参、燕窝、鱼翅等齐名。
海参不仅是珍贵的食品,也是名贵的药材。据《本草纲目拾遗》记载:海参,味甘咸,补肾,益精髓,其性温补,足敌人参,故名海参。
海参的吃法,可谓五花八门。炸、煎、炒、蒸、煮等皆适于海参。在注重饮食文化的河东地区,海参也有别致的吃法——油泼。
海参用水泡发后,与葱段大火爆炒盛盘,倒入红辣椒面,用滚烫的热油一泼。顿时,一阵“嗞啦”声迅速入耳,海参独有的香气迎面扑来。
热油一泼,让营养丰富的海参,吃起来更加味美爽口。
俗话说,“无鱼不成宴,无鲤不成席”。黄河鲤鱼作为最能代表运城文化的特色美食之一,是人们逢年过节、宴请宾朋、寿诞嫁娶、款待亲人的必备佳肴。
“黄河之鲤,肥美甲天下。”黄河鲤鱼肉质肥厚、肉味纯正、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故名冠古今。较之其他鲤鱼,黄河鲤鱼赤尾金鳞,尤其头上两条触须,格外惹人注目,故而又有“黄河金丝鲤鱼”的雅称。
提起黄河鲤鱼,人们会想到各类美味做法,或清蒸、或干烧、或糖醋……其中,干烧黄河鲤鱼口感最佳。
干烧黄河鲤鱼,菜品色泽红亮,味道浓香醇厚,好似一件艺术品。夹起一块鱼肉,裹上适量的汤汁,放入口中,浓郁的香味在口中蔓延开来,细细咀嚼,鱼肉自带的鲜美在唇齿间慢慢散开,回味悠长。
过油肉作为山西名菜之一,原是官府中的一道名吃,后来传到太原一带民间,再逐渐传播至山西各地餐馆。当年备尝颠簸劳顿、饥饱无着20多天的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进入山西后,一盘过油肉上桌,色香味顿时刺激到慈禧的味蕾,她尝了一块肉,即大呼好吃。之后,从忻州到太原再到晋南,这一路上,慈禧太后每餐点名要吃过油肉。后来,慈禧太后回宫,过油肉在清宫中进一步改进成为“四大抓炒”之一。
河东过油肉经过历代厨师的改进,已达到比较完善的程度。色泽金黄鲜艳、味道咸鲜的河东过油肉,从选料到刀工、从腌浸到烹制,特别是在调味料的运用上,都有它的独到之处,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特色。肉经过上浆、划油、调味,最后呈金黄色,辅以绿色的菠菜梗、淡黄色的玉兰片等,更加悦目,也使菜肴的营养更加全面合理。
“包子好吃不在褶上,饺子好吃不在皮上”,说的正是馅料的重要性。但肉馅的吃法可不止包包子、包饺子!鸡蛋饼裹上肉馅,炸成“佛手”样,好吃又好看。
干炸佛手是以猪肉沫为主料的一道色香味美的传统名菜。猪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铁等成分,且纤维较为细软,结缔组织较少,肌肉组织中含有较多的肌间脂肪,因此,经过烹调加工后,味道特别鲜美。
据说,干炸佛手是清朝时期从御膳房流传到民间的,已有数百年历史。“佛手”取自“福寿”谐音,因而干炸佛手是一道有着美好寓意的吉祥菜。
干炸佛手,并不是真的炸“佛手”,而是用鸡蛋饼裹着肉馅,切成“佛手”状炸制而成。炸好的“佛手”外酥里嫩、咸香适口,再配上椒盐,味道绝了。
风葫芦是用面粉、糖、油制成的一道小吃,是一道河东特色菜,更是运城人逢年过节、红白事必备的看家菜。其中间空心,吃起来有一股风从里面“窜”出来,这才名曰风葫芦。
风葫芦圆圆的外形有着团圆、甜蜜、幸福的寓意,其外焦里嫩,吃起来回味悠长、唇齿留香。
风葫芦,又名油葫芦或凤葫芦,其历史可追溯到晚清末年。相传,慈禧当年逃至河东境内,当地官员安排慈禧的饮食起居。河东以面食见长,当地官员便进献风葫芦。由于风葫芦香甜可口,吃起来有点像满族食品“萨其马”,慈禧大喜,问此为何物?当地官员取吉祥之意,说此乃“凤葫芦”。葫芦,有吉祥之意;凤,则象征慈禧身份。
后来,人们口口相传,凤葫芦也就演变成了今天的风葫芦。
冬日里,人们就好一口滋补汤。在运城人的心中,羊肉,一定是冬天必吃的一道食材。将羊肉浓缩成一锅浓郁鲜香的汤,清香味美,食后回味无穷,既缓解了疲惫,也温暖了肠胃。
汽锅羊肉讲究的是原汁原味,配料无需过多。羊肉肉质鲜美,香而不膻,吃一次,绝对是你忘不了的味道。
汽锅羊肉的做法是将洗净的新鲜羊肉块连同葱、姜等一起放入汽锅中,再把汽锅放到其他锅里开旺火蒸,最后,去掉葱姜等除腥调味料,放入胡椒、香菜即可。
由于汽锅羊肉是蒸煮烹饪,所以羊汤完美地保留了羊肉的鲜美。
汽锅羊肉确实美味,但爱吃的河东人没有因此停下追寻美食的脚步。慢慢地,人们觉得单纯的煮羊肉似乎还差点儿意思,于是便把这道菜往养生方面发展。注重养生的人开始往汽锅羊肉里添加药材一同炖煮,比如红枣、党参、枸杞、人参等,使其营养更丰富,更具滋补功效。
汆(cuān),一种烹饪方法,是把食物放到沸水中煮一下,这样做能够保持食物的新鲜和营养。生汆丸子汤属于晋菜系的一种,汤汁清亮味鲜,丸子色白软嫩,清淡爽口,是一道营养丰富的美味佳肴。
据说,这道菜和清代著名将领年羹尧有关。年羹尧非常讲究饮食。他任川陕总督时,主持河东盐政。永济有一个姚姓老头,擅长做生汆丸子汤,年羹尧吃后非常满意,时不时用这道汤设宴招侍同僚。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慈禧带着光绪及文武大臣仓皇逃往西安。途经运城时,河东道台设宴款待,慈禧品尝后对生汆丸子汤大赞,以至于回京后念念不忘,特调姚老头的曾孙进宫,专门制作这道汤。
生汆丸子经过烹调,再配上木耳、菠菜等营养菜品,口口都透着鲜香。因而这道特色美食,不仅博得了川陕总督的喜爱、赢得了慈禧太后的赏识,在河东民间更是广为流传。
瓤菜是稷山县的一道传统佳肴,常在宴席上用来做汤。汤清见底,切片的瓤菜如“金钱”一般浮在汤上,金黄的蛋皮裹着乳白的瓤,红绿点缀其间,煞是好看,且口感香而不腻,后味浓郁绵长。
瓤菜起源于清朝末年,起初只是在宫廷和官宦人家宴席使用,后传入民间。因工艺繁杂,曾一度绝迹。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当地的厨师精心研习,瓤菜再度在稷山及周边县市的饭店和平民宴席中出现,且受到当地百姓喜爱。在一些文书资料中,稷山瓤菜也被称为稷山“酿菜”。
关于瓤菜,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在古时,有一对结拜兄弟,一个爱吃猪肉,一个爱吃鸡肉。一日,两人到一家酒楼吃饭,与大厨商量,是否可以把两人爱吃的猪肉和鸡肉融在一起做成一道菜。厨师稍加考虑,便制成了瓤菜。所以,当地人常说“吃肉不见肉,吃着像是素;香滑又嫩口,活像龙凤肉”。
来源:运城日报
编辑:张凯 丁凯丽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