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热搜  > 他1978年调任北京市委书记,对华国锋抱怨:我到天津屁股还没坐稳

他1978年调任北京市委书记,对华国锋抱怨:我到天津屁股还没坐稳

发布时间:2023-06-11 21:49:21     作者:互联网收集     浏览量:232    

进宝钢解决上海户口

1978年10月,时任天津市委第一书记的林乎加正主持市委会议,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马上回北京。

图|林乎加

进宝钢解决上海户口

当时林乎加在电话里解释:

进宝钢解决上海户口

“我正在开会,开完会去吧!”

然而电话那头并没有容他有过多解释,只是严肃的说了一句:

“不行,你要马上到。”

到了北京以后,华国锋亲自找谈话,林乎加这才知道,中央有意调他到北京,担任北京市委第一书记。

要知道,距离林乎加任天津市委第一书记,也不过才几个月而已。

“到天津屁股还没坐稳呢!”

林乎加忍不住抱怨了一句。

应该说此次调任北京市委书记,对林乎加而言相当匆忙,甚至于让他来不及有任何准备,毕竟就连天津的事儿,他还没完全摸透,北京的事儿更复杂,但中央那时再三考虑,还是认定林乎加最合适。

华国锋那时也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道:

“这是中央研究的意见,认为你到北京工作比较合适。”

既然是中央的决定,林乎加也没有什么好说的,自然是走马上任。

林乎加在过去有个绰号,叫“灭火队员”。

因为就在改革开放之初,林乎加一刻不停,在上海、天津、北京三个地方担任市委书记。

那时,中央虽然已经拨乱反正,但是各地的乱象仍然不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许多制度都发生了变化,人们适应起来也比较困难,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林乎加临危受命,尽管在这三地待的时间都不长,但也正是他出任一把手期间,当地的局势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从林乎加的履历不难看出,他是一个典型的三八式干部,他是山东青岛一大户人家出身,1938年参加革命,先后任胶东青年抗日救国会会长,鲁南区党委、鲁中区党委宣传部部长,干过地方工作,想来也打过仗。

林乎加参加革命以后,几乎没有同家里联系过,因为对父母包办的婚姻不满,这位公子哥竟然从家里逃婚,一直到1945年前后,林乎加才给母亲写了封信,到1955年,林乎加才回了家里一趟,那时他已经担任了浙江省委副书记,并先后任省委常委、书记处书记。

毛主席真正了解林乎加,也是从他浙江时的工作成绩开始的。

1956年8月,林乎加任浙江省委书记处书记,主抓农业工作。

新中国成立之初,物资供应紧张,粮食没有办法敞开供应,当时国家施行粮食计划供应,浙江省也不例外,但就在林乎加主抓浙江全省农业工作后,雷厉风行,极大的扭转了浙江农业生产的颓势,到1965年,浙江省取消了粮食供应票证。

林乎加主抓农业的工作成绩,也引起了中央的注意。

1964年12月底,毛主席决定组建一个“计划参谋部”,又称“小计委”。

既然已经有国家计委,为何还要另外再组一个“小计委”,这要从那个年代国家经济说起。

尽管从建国初年以来,国家经济明显有了提升,但想要彻底实现扭转,这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事业,然而到1958年,因为“大跃进”的影响,加上六十年代初的自然灾害,导致了全国经济出现了新的困难局面。

图|毛主席

当时,国家正在制定“三五”计划,因客观因素影响,原本是从1963年就开始的“三五”计划不得不推迟到1966年,“三五”计划的方案也不得不随之调整。

“没有坐稳、没有站稳,是要跌跤子的,两个拳头,一个屁股要摆好。”

“小计委”的成立,是毛主席对中央机构改革做出的尝试,毛主席对国家计委制定的计划方案并未感到很满意,因此决定重新建立了一个“小计委”,负责抓大的战略问题,原来国家计委主要负责日常工作,不仅如此,毛主席还特别交待:

“小计委由周恩来直接领导,各国务院副总理”

因为林乎加当时在浙江主抓农业工作已经出了名,所以毛主席特别点名,要林乎加出任“小计委”副主任。

后来,“小计委”编制的“三五”计划,其中农业部分就是林乎加编制的。

当然,林乎加那时也没有想到,他在北京才不过两年的时间,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在那个特殊年代,林乎加自然也受到了影响。

1967年1月,林乎加被揪回浙江批斗,面对无理的批评,林乎加始终坚持斗争:

“我在浙江工作了这么多年,管农业管了这么多年,我要回去,有什么错误,就检查什么错误。”

回到浙江以后,林乎加的处境更加艰难,多次挨批斗,但自始至终他也没有屈服,甚至还乐观的对孩子身说:

“我在浙江当书记的时候,把浙江省的各个县都跑遍了。这次我又把浙江的各个县都跑了一遍。”

图|1961年,林乎加(前右)、田家英(左一)在浙江调研

九一三事件以后,毛主席、周总理推动了解放一大批干部再出来工作,林乎加也在其中。

1972年,林乎加被调回中央,出任国家计委副主任,协助余秋里主任做工作。

尽管是被调回中央工作,但林乎加的压力并没有减轻多少。

1975年,邓小平领衔起草的《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问题》遭到批判后,国家计委更是首当其中,余秋里因心脏病问题被安排到广州休养,林乎加那时接替余秋里负责国家计委工作,经常挨批评,但林乎加始终小心翼翼的周旋其中,不给任何人以把柄。

1976年10月6日,在党中央英明决策下,“四人帮”被隔离审查。

当时,上海的问题首当其中,华国锋决定向上海派出以彭冲、苏振华、倪志福为领导的中央工作组,当时倪志福向余秋里请求帮助:

“希望国家计委派一个懂经济的副主任。”

余秋里当时便推荐了林乎加。

更重要的是,林乎加之前在浙江工作过,浙江毗邻上海,有任何需要,直接打个招呼支援即可。

图|1979年,林乎加在北京市人代会七届三次会议闭幕会上讲话

应该说林乎加在上海工作的很出色,当时他率领的工作组进驻上棉31厂以后,厂里仍然很混乱,甚至还有人放话威胁:

“工作组进厂12小时给他颜色看。”

当天,棉厂发生大火。

林乎加召集工作组开会,建议大家改变工作方式,要深入群众中,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在林乎加的努力下,上棉31厂的形势很快扭转过来,所有问题迎刃而解。

1977年5月,中央工作组大部分都撤离了上海,只有林乎加、严佑民(原公安部副部长)留在了上海,两人担任了上海市委书记(当时上海设有第一书记)。

就任上海市委书记以后,林乎加与市委领导一起,极大的推动了宝钢落户上海。

为了推动宝钢项目,1978年3月,中央派出了以林乎加为团长的经济考察团赴日本。

6月1日,林乎加回国以后,在同中央汇报的过程中,还提出了许多大胆和超前的设想,比如利用外国资本,引进新技术。

当时林乎加还说了一句话:

“我认为,用外汇进口新技术,可以加一些;利用外资,胆也要大一些。”

图|1977年11月许家屯与林乎加(左二)、苏振华、彭冲等在无锡从上海到天津

林乎加的一系列发言,也引得华国锋、邓小平连连点头。

华国锋当时还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

“林乎加同志提了很好的意见。”

然而让林乎加也没想到的是,就在当月,他就被中央调到了天津,出任天津市委第一书记、天津市革委会主任。

林乎加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工作狂人”,他到天津以后,便马不停蹄的到基层视察工作,晚上还要听各局委汇报工作,并且严肃要求他们不许带秘书,在极短的时间里,天津的工作便有了很大的转变。

当然,值得一提的是,林乎加在天津工作期间,有一项壮举改变了数万学生的命运——让高考分数合格的学生全部进入大学学习。

林乎加上任伊始,便有人反映,高考中分数及格的考生特别多,但这些学生都进不了大学,原因无他,当时天津的大学招生名额很少,导致了这部分学生没有办法上大学。

考虑到这一情况,林乎加立即主持召开了一次教育口会议,并将在天津的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的学校领导都找来,讨论一个问题:

“有没有扩大招生的可能,把高考合格的考生全都录取下来?”

在场的大学领导以及负责人都很为难:

“主要是校舍和宿舍容不下。”

“有没有教师?”

林乎加突然问了一句。

“有。”

林乎加问题虽然简单,但层次却很深,因为扩大招生规模,首先要能保证教学的质量,至于其他的客观条件,想想办法还是能够克服的。

“可以招走读生嘛,这样就没有宿舍的问题了。”

在场众人均是眼前一亮,这的确是一个好办法。

解决了宿舍问题以后,大家七嘴八舌开始出主意,最后一致决定,把一些中学拿出来做校舍,市财政提供资金保证办公经费和教师的工资,以及必要的试验设备。

图|1978年9月20日,邓小平在林乎加(左二)等陪同下,视察天津市河北区黄纬路居民住宅建设工地

因为天津大学、南开大学是属于教育部直接管理,教育部一开始不同意这么做,认为会影响教学质量,林乎加却认为,不会影响教学治疗,毕竟这些学生都是经过考试过了及格线的。

邓小平、彭冲从朝鲜访问归来,在天津住了两天,很支持林乎加的工作,当时,邓小平收到林乎加的信以后,更是直接在信上批示:

“这是好事情,国家财政又不拿钱,可以让他们试试嘛!”

天津依托于现有的大学,扩建了10所分校,招收了8000学生到学校。

林乎加到北京以后,把这一经验也一并带了过去,北京市达到及格线未招收的学生更多,林乎加通过压缩行政经费,又将其他建设项目经费抽调了部分,这才补足了全部教学费用,整个1978年,北京市扩招学生数达到了百分之百,只要是达到300分的学生,都可以上大学,总计人数在16800余人。

林乎加这一举措,被被众多学生视为改变命运的决定。他们在时隔多年以后,依然记得林乎加在入学迎新会上的讲话:

“虽然你们少考了几分,但你们并不比他们差,虽然条件很艰苦,希望你们珍惜这次机会,粉碎“四人帮”后,中国百废待兴,各条战线上都急需人才。”

尽管是扩招到分校的学生,但分校毕业生丝毫不弱于本校普通本科毕业生,他们都来都在各自的领域大放光彩。

图|林乎加

2018年9月13日,林乎加与世长辞以后,许多当年的学生纷纷在网上撰文怀念。

北京作协签约作家,第二届老舍文学奖长篇小说奖获得者、原北京师范学院二分校毕业的学生宁肯在文章末尾写道:

“虽然历史不能假设,但我也还要问一声:如果没有林乎家加先生我会怎样?那18000人会怎样?或者从另一角度问:会有第二个林乎加吗?这些都无法问,只能是谜。”

不过,林乎加确实没有想到,自己才到天津当了几个月市委第一书记,一下子又被调到了北京,担任北京市委第一书记。

时任北京市政协副主席的白介夫后来回忆称:

“林乎加来得很突然,北京市委常委都不知道他要来。”

林乎加身上的担子并不轻,他除了担任北京市委第一书记,还担任了北京市革委会主任、北京卫戍区第一政委。

第二天,林乎加出席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并在会上谈到了自己的困难,那时李先念还打趣:

“哎呀,这些事情我天天都能碰到。你解决不了,你找我,我给你想办法解决。你过去在计委工作过,有什么问题你自己去和计委打交道,大事你找国锋同志、小平同志。”

邓小平也在旁边接话道:

“大家都熟悉了,都知道了,有事商量就是了。”

图|林乎加(前右)在调研期间与当地农民交流

林乎加到北京市以后,首先干了两件事,一件就是北京高考扩招;另外一件事就是为”四五运动“平反。

从到北京的那天开始,林乎加便在马不停蹄的忙碌,全北京到处跑,看工厂、看郊区,时任北京市经委主任的王大明那时常陪着林乎加一起跑,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王大明对林乎加很钦佩:

“总的来说,我认为林乎加是个实干家。”

值得一提的是,林乎加当时到北京赴任是孤身一人,连着换了好几任秘书都不满意,于是就向国家计委报告:

“派个秘书来给我。”

1979年,十一届四中全会召开前夕,国家计委派了郑家亨任林乎加秘书。在林乎加身边工作了一段时间,郑家亨也算是体会到了他的“拼命三郎”式的工作精神。

在林乎加身边工作的秘书,几乎是没有假期了,这一点郑家亨深有体会,那时他与另外一位秘书轮班倒,一个在办公室值守24小时,一个跟着林乎加身边,晚上就住在林乎加家里,守在电话机旁边,以便随时处理可能发生的事儿。

一天晚上,北京市下暴雨,淹了某个驻外使馆,使馆的人打电话到外交部抗议,邓小平知道后,直接给林乎加打电话,林乎加接到电话以后,马不停蹄的赶到了现场去处理情况。

这中间几乎没有任何空白时间。

一直到1981年,林乎加响应中央号召,打报告要求辞去职务,请中央派一位得力干部接管北京。

当时,有不少传言说林乎加要进国家经委,但谁也没想到,林乎加后来去了农业部任部长。

据绝大多数当年北京市委的干部回忆,林乎加在北京,来的突然,走的也很快,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到了农业部工作以后,林乎加依然不改拼命三郎的本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经常在外面跑,林乎加很少到单位上班,有时就在家里直接处理公务,农业部办公室主任提醒他:

“你应该去坐班。”

然而林乎加却回了一句,就顶了回去:

“去单位坐班时间都浪费在路上了。”

除了开会,林乎加很少出现在农业部,秘书贾幼龄工作量也很大,每天负责将他的文件分门别类整理好,林乎加看文件看的很仔细,对弄不清楚事实的干部很不满意,动辄批评,也让许多干部望而生畏。

图|林乎加题词

原来农业部的老同事刘济民回忆,林乎加去开会讲话从不念稿子,工作人员写好的稿子,他也之多只是参考一二,坐班少,深入一线调研多,是一个典型的实干家。

1982年夏,中央决定搞扶贫,并要农业部制定一个扶贫计划,已经66岁的林乎加披挂上阵:

“不解决,对不起老区人民。”

根据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指示,1982年12月,成立“三西”(甘肃的河西、定西和宁夏的西海固)地区农业建设领导小组,时任农业部部长的林乎加兼任领导小组组长。

扶贫工作是一个更加细致的活儿,需要实地考察调研,从那天开始以后,林乎加便开始了在全国各地的考察调研。

原林乎加的秘书,《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辑张德修称:

“扶贫事业可以说是林乎加最大的政绩,覆盖面广,时间长,首创经济开发和扶贫结合的思路。可以说,林是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扶贫事业的开拓者。”

1985年,林乎加被增选为中顾委委员,正式退居二线。

图|林乎加

1992年年底,林乎加正式离职休养。

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林乎加晚年依然关心着祖国建设,也许是因为经年累月的到处跑,林乎加晚年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一直到90多岁,仍然身体健康,思维敏捷。

尽管林乎加已经离开了我们几年,但他做出的功业仍然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收藏文章

收藏

文章标签: 1978     北京市委     华国锋    
上一篇:“励志富婆”赵丽颖:一夜赚取6000万,与冯绍峰离婚却成最大遗憾 下一篇:2023年上海居转户办理遇到的常见问题及其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