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C时代业已到来,闪迪至尊高速固态硬盘Ultra Ⅱ评测
发布时间:2023-06-08 03:38:16 作者:互联网收集 浏览量:598
一、前言
这篇文章是笔者早期写的一篇文章了,最早发在了ZOL论坛,贴过来怀旧一下,不过图片质量比较差,大家将就着看吧,哈哈!
近年来,随着民用PC各方面性能的不断进步,最后的机械部件——机械硬盘已经越来越成为PC性能提升的重大瓶颈,机械硬盘的能耗,温度,噪音,及其孱弱的4k随机性能带来的各种卡顿,都让用户开始逐步投向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rive,简称SSD)的怀抱。而随着SSD的逐渐民用化,在SLC到MLC再到TLC这一颗粒等级逐步降级的过程中,随之而来的也有各种争议,尤其是自从2013年三星推出840evo这一TLC颗粒产品后,争议更是空前。人们一度怀疑TLC的性能以及寿命问题,这也成了TLC普及路上的一大障碍。甚至当时三星官方对TLC的称呼也是3bit MLC,而在三星evo系列之后许久,市场上也一直未能看到第二款民用级TLC颗粒的SSD产品。时间来到evo系列推向市场一年多之后的2014年年末,第二款民用级TLC产品,也是今天我们这个系列评测的主角——闪迪至尊高速二代Ultra Ⅱ终于上市了,但是由于当时让人呵呵的售价,选择购入的用户也是少之又少。而在这款产品发售半年有余的今日,笔者很有幸的可以参与到zol中关村在线的试用活动中,得到这样一块240g的闪迪至尊高速二代SSD的试用机会,并亲自通过评测来感受其水平。
二、开箱及配件
包装盒就不多说了,相对于以往闪迪高中低端产品包装几乎没有什么差别的传统而言,这块闪迪至尊高速固态硬盘ultra Ⅱ则有所改观,它的包装主体采用了灰色作为基本色调,而红与黑作为闪迪一贯的经典色调则依然得到继承,通过这次的新包装,我们也可以看到闪迪在产品上的用心,一则传承经典,一则对产品的定位有所区分。
包装盒的背面就主体风格而言依旧和其正面保持高度的统一,灰色的基础色调配上经典的红黑配色,同时我们可以再盒子的背部发现包括读取写入速度等在内的诸多参数,期中个人较为在意的是这块ssd的保固时间为3年,作为中低端定位的ultra Ⅱ虽然没有extreme pro的十年保固,不过3年的时间就其定位而言也可以算是良心了。
拆开包装,我们可以看到里面全部的配件:固态硬盘、增厚支架、说明书兼保修卡、仪表盘软件介绍卡。固态硬盘本体是封在保护袋内的,其上有粘性封口贴;支架则可采用黏胶与硬盘本体相连,以便根据实际需求把7mm厚的固态硬盘变成9.5mm厚使用。笔者吐槽:要是能送个螺丝刀,送点儿螺丝什么的就更好了。
拿到硬盘的第一感觉是轻,很轻,非常轻,具体重量也有人测算过,大约在35g到40g左右。硬盘盘身是通体磨砂质感,在盘身材质上,笔者看到这款闪迪至尊高速固态硬盘ultra Ⅱ的第一时间的反应是,硬盘的盘身外壳居然通体都是塑料的,low!好low!简直是low到爆了!然后,这个观点一致持续到后来的拆解中,通过拆解笔者才了解到,原来这款ssd盘身正面是一块铝合金,背面则用了一块塑料。下面是笔者的自带吐槽功能:能把金属做出塑料的感觉,除了魅族我是第一次在别的品牌上见到,闪迪你也是强行牛……
这块硬盘的整体配色依旧是闪迪的经典配色,标准的2.5寸大小,7mm厚度的ssd大众脸尺寸。盘身的正面是一张铭牌标贴,底色用的是黑色,”SanDisk”的logo采用经典的红色,“Ultra II”等其余标识则是采用了银色作为主体色调。从颜色搭配上来看,还是略微有那么点儿低调内敛有逼格的意思的。接着我们来看一看背面:
背面依旧是黑底配上一张白纸黑字的标贴。各种数据说明充斥其中,包括容量说明,工作电压等等,在此笔者不作详叙,各位看官可自行读图。
三、硬盘拆解
在准备好工具之后就是正式的拆解了,由于笔者之前拆过的几块ssd都是没有螺丝而直接试用卡扣接合的,再加上这款闪迪至尊高速固态硬盘ultra Ⅱ 240g的螺丝位置实在是有点不明显,所以一上来笔者就直接暴力拆解了,等到明白其中三味的时候,已经悔之晚矣。这也导致了在整个拆解过程结束之后,这款ssd变成了伊拉克成色。
言归正传,要拆解这块ssd先要找到固定外壳的螺丝的位置。而螺丝则是隐藏在ssd背面的这块标贴之下的:
我们撕开标贴,可以看到在盘身的上下左右四脚(图上红圈标注处)各有一颗,总计四颗螺丝,在把这四颗螺丝以此拧下来之后我们就可以看见装在外壳之内的闪迪至尊高速固态硬盘ultra Ⅱ 240g的pcb了。
接下来说一说PCB,我们可以看到整块PCB的颜色是靛蓝色的。
在看到这块ssd的PCB的第一刻我又被震惊了,好小的PCB,大概也就比一条笔记本内存大有限那么点儿!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这是PCB和我手边的公交卡及备用手机小米2的对比,由此也可见PCB之小。根据资料,在PCB的设计方面,这次闪迪至尊高速固态硬盘Ultra II使用的是是小板型的PCB设计,标准的外壳里边是一块只外壳三分之一大小的电路板。
这块PCB虽然小,但是其做工是非常精良的,我们可以看到电路板上没有空的焊接位,而这种空焊接位的现象在不少国产小厂的产品中却是经常出现的。当然,要在如此之小的pcb上做出不逊色于同类产品的强大性能就要看这家厂商的实力了,而笔者相信作为拥有自己原厂颗粒的闪迪,在这方面无疑是一位佼佼者。
先说一说PCB的背面,背面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只有两块闪存颗粒。我们也可以看到,其中一块颗粒背面是贴有一块带有二维码的标贴的。
而PCB的正面东西就比较多,我们可以看到四块芯片,它们分别是主控,缓存及两块闪存颗粒。
图片上用红色框框出的就是这块ssd的闪存颗粒,关于颗粒我们就不多加赘述了,正反两面总计四块闪迪原厂的1ynm, X3 ABL ,Toggle颗粒,单颗容量为64GB的TLC NAND颗粒,或者说闪迪东芝合资工厂出产的原厂TLC颗粒,虽然是TLC,不过带上原厂这两个字总觉得突然就变得高大上起来了,而相对于MLC而言,可以省去三分之一晶体管的TLC颗粒也是推动SSD价格进一步降低的功臣。当然,我们也不能忘了这款ssd官方是提供3年保固的。
图片上用紫色方块圈出的即是这块SSD的主控了,闪迪至尊高速固态硬盘ultra Ⅱ 240g采用了来自于Marvell的Marvell 88SS9190主控芯片。说到马牌嘛,给人的感觉一向高大上了!笔者查询了许久,都未能在网上找到这款主控的具体参数,只能从芯片的名字上做一个初步判定,这块Marvell 88SS9190应该是88SS9189的升级版,支持Trim和DevSleep等技术。
而9189一向都有用在民用级高端ssd上,我们也相信,使用9190主控的ultra Ⅱ的性能应该是可以保证的,而在笔者查询后发现,闪迪ultra Ⅱ似乎也是市面上第一款采用此款主控的SSD。至于新主控在性能上肯定比老款主控有所提升的,不过Marvell向来是不给厂商提供配套固件的,所以具体性能到底提升多少,或者干脆直接负优化了,就得看各厂商自己的功力了。
最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图上用橙色圈圈圈出来的部分,也就是闪迪ultra Ⅱ 240g这块ssd的主控和缓存芯片四脚,都采用了灌黑胶的工艺。从而降低了因冷热循环而导致锡球脱焊的风险。啧啧啧,相对于其他的一些品牌,这个做法确实可谓是难能可贵。
四、上机应用测试
在进行一系列的理论测试之前我们先来进行一个初步的上机体验,其实在使用这块ultra Ⅱ时笔者已经明显感受到了各种如丝般顺滑的操作了,具体的我们来看测试。
1、WINDOWS 7开机时间对比
笔者首先进行的测试项目是喜闻乐见的开机时间对比,在这一项中我们对比的对象是三个:闪迪ultra Ⅱ 240g(ssd),士必得lighting 128g(ssd),以及一块普通的东芝1TB 7200转机械硬盘(hdd),我们首先确认三块硬盘都完成了4k对齐。然后用同一个镜像给三块硬盘装入window 7 sp1旗舰版,然后装入360安全卫士,利用360安全卫士将补丁更新到最新,同时360安全卫士的开机计时功能也将用作本次测试的开机时间数据记录之用。
在准备工作完成后我们正式进行测试,所得测试结果如下:
图上从左到右依次是东芝机械硬盘(49秒),士必得lighting 128g(27秒),闪迪ultra Ⅱ 240g(21秒)的测试结果。从测试结果来看,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明确的结论,不管是闪迪ultra Ⅱ还是士必得lighting,这两款ssd的开机速度都远远高于7200转机械硬盘,事实上哪怕是万转迅猛龙,在这一项上也是一样被ssd秒杀,而关于ssd在开机速度上的优势这也早就已经是业界公认的事实。而同为ssd,在开机速度上,采用马牌9190主控与19nm TLC颗粒的闪迪ultra Ⅱ与采用sm2246en+东芝mlc方案的士必得几乎也是不相伯仲,甚至是稍稍取胜的。
当然,开机速度测试只是娱乐项目,我们看看就好,也不用太在意这个数据,毕竟如果用win10和uefi+gpt配合的话,普通5400转本盘的开机时间达到个位数也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
2、windows体验分数
第二项对比测试是windows体验分数的对比,Windows体验分数是windows系统给出的最直观的系统硬件评分,而这一项目的总分则由各子项测试的最低分决定,最高分为7.9分。说到这里,为何笔者不用win10而强行要用win7做测试平台呢?原因就在这里,一是相对来说普及率最高的依然是win7平台,win7必然更有代表性;第二则是win10相较于win7取消了windows体验分数这一最直观,也是最简洁的对比项目。
参加本轮测试的选手依然是上文的闪迪,士必得和东芝这三位。我们来看一看这三位选手在win7系统下各自能收获多少得分吧。
首先是东芝7200转机械硬盘选手:
Win7体验总分是5.9分,而其中分数最低的子项即是硬盘性能为5.9分,其他项目的分数都是7.5分,也正是因为硬盘性能拖累了整机性能,导致总分只有5.9。
嗯,这里要吐槽一下,我就说ivb没落伍吧!cpu性能这几年除了挤牙膏毛都没干啊好吧!AMD你要给力啊!你不给力我怎么能买到高性能的intel CPU!
然后是两款固态硬盘:
Windows体验分数在切换成两块固态硬盘时均获得7.5分的高分,我们再看一看各个子项,在固态硬盘的加持下,本来最低的硬盘性能分数直接变成了最高的7.9分,反正其他的7.5分项目成了减分项。
在windows体验分数这一块上,使用了tlc颗粒的闪迪ultra Ⅱ 240g并未与试用mlc颗粒的士必得产生差距,二者共同获得了最高的7.9分评分。可见windows系统本身对于闪迪ultra Ⅱ的评价已经是最高了。
3、游戏载入测试
有人说,ssd是游戏神器,装了ssd,本来卡的游戏立马就不卡了,关于这一点笔者要先行纠正,作为硬盘而言,能够提升的应该是游戏载入速度,细化到游戏内应该是材质的载入等等,而游戏帧数这个东西,原来不能玩的换了ssd肯定照样不能玩。
本次游戏载入我们用一个在所需载入数据较为庞大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游戏——席德梅尔文明5。
当然,笔者用的通常是3dm正版和游侠正版,steam正版是什么?好吃么?玩过《文明5》的同学们应该都知道,这款游戏由于数据量庞大的可怕,所以从双击游戏图标到存档载入完毕进入游戏的时间是非常漫长的。让我们看一看,使用ssd后在游戏载入上会有怎样的改观。笔者在这个地方用在线计时器作为计时工具。为最低限度减少人为操作影响,我们从点击计时器到点击游戏图标到点击存档载入全部采用按键精灵脚本进行,最后截图采用手工操作。
首先是东芝7200转机械硬盘的载入速度:
然后是闪迪ultra Ⅱ的载入速度: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机械硬盘载入文明5所需时间为2分20秒,而闪迪ultra Ⅱ则只需1分29秒,快了51秒左右,这51秒看起来不多,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机械硬盘捉急的寻道效率和固态硬盘得而高效再一次在这产生了深刻的对比。
当然,笔者用的只是《文明5》这款不大的单机游戏,如果用《魔兽世界》等大型在线mmorpg网游做测试的话,效果将会更加明显。
五、理论性能测试
在经过一系列的上机体验后,我们初步感受到了这款ssd给我们带来的操作体验上的提升,那么作为一块来自闪迪原厂的大厂TLC颗粒ssd,它的真实性能到底如何呢?它在性能上能不能与各种mlc产品PK呢?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些专业或者不专业的软件进行一系列测试,通过数据来看一看这款ssd的性能的直观呈现。
本次参与测试与对比的硬盘:东芝7200转机械硬盘,闪迪ultra Ⅱ 240g固态硬盘(TLC颗粒),士必得lighting 120g固态硬盘(MLC颗粒),光威猛将120g固态硬盘(MLC颗粒)。注:由于光威这块ssd装在笔者的笔记本内,所以测试环境同其余硬盘稍有不同。
在开始测试前先晒一个测试软件,也是本文一开始看配置用的那款,曾经叫做卡吧工具箱的小东西,这款软件也是笔者在卡吧默默水到12级的证明,手动斜眼。
好了,接下来正式进入测试吧,我们将进行几个项目的测试。
1、SSD-Z信息识别
首先是cpu-z的兄弟软件SSD-Z信息识别:
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SSD-Z识别出的信息已经是相当完善的了,包括ssd型号,主控,固件,颗粒类型及制程等一系列信息一应俱全。
当然,其实这里更好的选择是用包装盒里提到的那个仪表盘软件,也就是闪迪SSD Dashboard工具箱,它可以更方便的查看各种信息。
2、CrystalDiskMark持续读写速度测试
然后我们用CrystalDiskMark进行测试,这是一款比较主流,或者说通用性很高的硬盘基本性能测试软件。这款软件可选择通过1~9次测试取平均值,因此拥有较高的准确率。对于持续传输率,这款软件的测试还是比较准确的。这里我们选择1GB的数据量来进行测试。
CrystalDiskMark的测试结果清晰的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相对于其他产品,闪迪ultra Ⅱ 240g不管是读取性能还是写入性能都处于领先地位,持续读取在为460mb/s,持续写入为426mb/s,这一数值哪怕和其他厂家的同定位产品相比也可以说是名列前茅了。而在QD32(队列深度32)下的4K随机读写速度方面,这块ssd的读取为318mb/s,写入为290mb/s,这一项目相比mlc产品毫不落后。
3、ATTO Disk Benchmark最高读写速度测试
ATTO Disk Benchmark是一款免费的磁盘基准测试软件,支持对稳定性/突发性传输速率进行读写测试,适用于各种存储产品的读写性能测试。
在这一项测试中,笔者使用ATTO 对各款硬盘的IO口进行测试,ATTO的测试通过顺序方式进行,通过本测试我们可以来看一看闪迪ultra Ⅱ 240g的读写最高能够达到怎样的一个程度,而它相对于其他几款产品的表现又是如何。
闪迪Ultra II 240GB 在ATTO 测试中,压缩数据的读取速度达到550MB/s,写入速度达到500MB/s。通过柱状图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一速度相比于两款mlc产品也是占尽上风的,尤其是采用了压缩主控sf2281的光威猛将120g,在这一项测试上也就和闪迪ultra Ⅱ 240g在伯仲之间,由此更可见闪迪的实力及在闪存技术上的深刻积累,而TLC用于消费级ssd也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4、PCMark7硬盘模拟测试对比
PCMARK 7是一套针对PC系统进行综合性能分析的测试套装,相对于其他测试软件,它更侧重于各种实际应用场景的模拟。Pc mark7包含了七个不同的测试环节,由二十五个独立工作负载组成,涵盖了存储、计算、游戏、网络浏览、图像与视频处理等日常应用的各个方面。
在本次测试中,我们仅选择测重测试硬盘性能的Secondary storage score一项进行测试。(由于一些不明原因的问题,光威猛将120g测试时不断出现死机状况,最终数据并未计入本次测试)
通过这一项测试,我们可以看到闪迪ultra Ⅱ的得分为5432,这一得分超过士必得128g的5348分近100分,至于7200转机械硬盘得分只有2087,基本已经被秒到天边了。可见在模拟实际应用场景上,闪迪ultra Ⅱ相对于市场上的不少使用MLC颗粒的入门级固态硬盘依然是有着绝对优势的,我们绝对无需对它的实际性能感到担心。
5、AS SSD Benchmark测试(喜闻乐见的跑分)
最后一款测试软件是喜闻乐见的AS SSD Benchmark,又叫SSD跑分利器,也是我们平常最常看到的ssd跑分软件,很多人对它更是奉为圭皋。AS SSD是一款专门为SSD测试而设计的软件,其可以测试持续读写、4K随机读写、64线程4K读写和寻道时间的表现,并给出一个综合评分,成绩显示可分为MB/s和iops(每秒读写操作次数)两种形式。
我们首先看一看机械硬盘的测试:
以上是东芝7200转机械硬盘跑分,跑了我近一个小时,最后实在不能忍,跑了一半就不想跑了,持续读写速度和4k随机性能都可以看到,其实现在机械硬盘的持续读写速度也已经很不错了,不过这个4k么,呵呵!孱弱的4k性能也是机械硬盘试用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卡顿的主要原因。
然后我们看一看固态硬盘三兄弟的跑分:
跑分图从左到右依次是光威猛将120g,士必得lighting 128g和闪迪ultra Ⅱ 240g的跑分,可以看到从左到右跑分是依次提升,分数最低的光威猛将120g的各项数据也已经是秒杀机械硬盘到太空。
而分数最高的闪迪ultra Ⅱ 240g各项测试成绩依次为:持续读取速度497.14MB/秒、持续写入速度462.03MB/秒;4K-64K随机速度:读取349.08MB/秒、写入速度290.91MB/秒,acc时间:读取:0.045毫秒、写入:0.036毫秒,总分共计1000多分的跑分则更是突破天际。
在这次测试中,我们也可以看到as ssd的数据与CDM测试的各项数据差异并不大,这也再次印证了这块ssd优秀的性能。
话说As ssd的成绩是不是让大家觉得震撼,作为tlc颗粒产品的闪迪ultra Ⅱ的成绩竟然是最高的,而且高到不可思议,其跑分甚至是同为ssd的光威猛将120g的两倍不止!而由CDM与assssd两项测试,我们也能看到其实这款tlc产品在性能之优秀。能有这么好看的数据,闪迪的nCache 2.0技术功不可没,也正是这一技术,使得至尊高速二代240GB这一TLC产品在ssd的各项基础性能上相对于各类同定位mlc产品完全不落下风,甚至可以占得上风。
五、高性能的真相——关于TLC的疑惑
1、TLC的寿命问题
话说会看到第四篇的基本应该都理解闪存颗粒的等级了吧?如果还有不懂的,笔者就贴一张盗来的图解释一下吧:
关于TLC颗粒的寿命的质疑实在是太多了,而且这也几乎是所以关于TLC的争议里最大的一个,本来我们是要拿这一块SSD进行暴力pe测试的,不过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未能成型,所以我们在这里就只能从理论上进行一些解说了。
TLC最大的优势在于成本,在三类中TLC的成本无可争议的最低,在民用消费级产品上意味着能用更低的价格购买的更大的容量。只有成本和容量的平衡才能让SSD在消费市场上越走越远,走到每一个用户的身边。
对于TLC的争议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在提升了闪存存储密度之后,对于颗粒的耐用性降低是显而易见的,大部分的MLC的P/E次数(擦写次数)在3000次左右,而TLC约为则在500——1000次左右。从数字上我们就可以看到在耐用性上两者的确是有不小的差别,但这个问题是否值得我们去关注,这才是关键。
我们来看一看业界认可的ssd寿命计算公式:
那么通过这一公式,我们可以看到P/E次数对于寿命的影响是很明显的。正常来说MLC的擦写寿命大概在 3000次左右,而TLC产品则在500次左右,当然,从颗粒等级来讲,MLC的寿命肯定是长过TLC的。
但是我们放到实际应用场景中去看,就mlc颗粒的128GB固态硬盘而言,哪怕是用户每天都产生20GB数据,都要50年左右才能真正用完。而每天20g的数据量其实对于正常的使用来说已经是相当多了,实际使用中大多数人是达不到日均20g的,当然,如果你非要拿ssd当下载盘使我也没辙……
那么再看TLC呢? 按最低的TLC的500次P/E来计算,每天20g的话,这块240g的ssd也需要10年左右才能用完。拜托,十年啊,各位看官想想十年前的硬盘,再想一想今天?10年时间你的pc都已经换了数代了吧,何况是硬盘呢?
而且这两年tlc已经逐步开始被各大厂商实用化,于是相应的技术也不断的得到完善,不论是更好的ECC算法,增加预留空间等,这些都能对使用TLC颗粒产品的耐用性产生不小的提升。
如果各位想要购买的读者不放心的话,也可以下载闪迪官方提供的仪表盘软件——SSD Dashboard工具箱,利用它可以查看更详细的磨损度百分比信息。ultra Ⅱ和其他SSD一样,标称耐久度用光一般并不等于盘不可用,当然,如果你能够把它用光是前提条件……
2、两组奇怪的数据
本篇测试我们就不介绍软件了,会看到这里的读者肯定是有足够的基础知识了。这里我们要进行的hdture的全盘持续读写测试。
首先是持续读取性能,我们可以看到这一项数据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稳定的,大概在440mb/s上下浮动。
然后再来看一看持续写入测试:
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刚开始的时候这个持续写入速度高达400mb/s左右,但是再过了一个点(大概是15g到20g之间吧)之后,速度突然陡降至240mb/s左右。
然后看ASSSD多次跑分测试,还是和前一次测试一样,挂从盘开始跑分,不过这一次我们要进行的是多次连续跑分。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我们可以看到奇怪的是,闪迪至尊高速固态硬盘二代240g的跑分每次都是在下降,而且,幅度不可谓不小!尤其是在后两次10gb数据大容量的测试之后,持续写入速度可谓是暴跌!
这两个很普通的软件测试出来的非常不普通的数据不禁让我们产生疑惑,闪迪ultra Ⅱ是不是在测试项目上作弊了?一旦进行高强度测试他就原形毕露了?是否如此呢?那么,且听笔者道来真相!
3、奇怪的数据真相——nCache 2.0技术
其实会有以上这些奇怪的数据,那就是闪迪的nCache 2.0技术带来的效果了。
关于这一技术,笔者的理解就是将一部分TLC闪存运行在SLC模式上,而这一部分模拟SLC的闪存将充当一个高速缓存,利用智能算法将其中数据逐步释放到TLC闪存上,有了SLC cache的帮助,TLC颗粒写入渣的问题将得到巨大的改善。
通过前一篇的一系列测试,我们可以看到在SLC Cache的帮助下,哪怕是240g这种不算出色的容量型号也能达到非常不错的写入成绩。
笔者再摘抄一段比较官方的解说:nCache 2.0通过在nCache层的SLC Block进行第一次数据的处理,只有当SLC层的数据超过定义的临界值后才会再将数据写入TLC Block之中,最大程度的将写入放大等问题在SLC层就处理完毕,从而延长TLC层的寿命,同时这样的处理对于这款产品的随机性能也有一定程度的帮助。
其实SLC Cache本身不是洪水猛兽,随着TLC颗粒的逐渐普及,SLC Cache这一技术显然是必不可少的,有人说SLC Cache对闪存的磨损是直接X3的关系,这一观点也是错误的。由于SLC Cache可以承载接受随机写入并转为持续写入释放,在这一过程中,直接写入的写放大要低,作为SLC Cache使用的闪存单元擦写寿命也比作为MLC/TLC使用时要更高。
其实上文中笔者连续跑AS是为了看闪迪至尊高速固态硬盘ultra Ⅱ的SLC Cache的恢复速度,连续跑了几次之后, ultra Ⅱ就专心于SLC cache和TLC的转换中了,那么接下来只要有连续不停的写入,TLC的写入低的劣势还是会暴露无遗。
SLC Cache的验证
那么我们如何验证slc cache的存在呢?这里我们要请出一款超级无敌老古董软件——HDTach RW,据笔者目测,开发这个软件的公司估计都已经被冲进历史的马桶了,毕竟这是一个要强行开了windows xp兼容模式才能运行的软件。
我们在这里选择完全测试,来看一看结果:
通过这一项测试,我们也可以看到闪迪至尊高速固态硬盘二代240g的SLC Cache约为15g,在这部分用完之后的写入速度大概是230mb/s左右,其实这个数据相对曾经的第一代消费级tlc产品——三星的840evo的已经是领先不少的了。这么说来,其实闪迪这么多年的技术积累确实还是挺不错的。
六、总结及推荐
作为市场上出现的第二款消费级TLC颗粒ssd,定位于中端的闪迪ultra Ⅱ系列SSD系列,采用了大部分固态硬盘厂商所“避讳”的TLC闪存,这一新技术的运用,一方面降低了成本,另一发面则又引发了许多争议。
闪迪至尊高速二代固态硬盘虽然采用了tlc闪存,但闪迪ultra Ⅱ系列依然保持着一贯的高性能表现,甚至可以说是秒杀了笔者手头的入门级mlc颗粒ssd。Ultra Ⅱ系列能有这样亮眼的表现一方面由于nCache 2.0和Multi Page Recovery这些全新技术的采用,另一方面则体现出闪迪一贯雄厚的技术实力积淀,于是我们才能够享受到如此高性能的产品。而闪迪提供的与MLC产品相同的3年保固则更能显示出其自信及底气。
在评测的最后,笔者也想对各位想购买SSD提升PC使用体验,而且又对品牌、价格和服务有一定的需求的看官说,这一款闪迪至尊高速二代SSD绝对是您的不二选择。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