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爆发后,斯大林曾对我国“下狠手”,我们是如何应对的?
发布时间:2023-05-21 07:08:09 作者:互联网收集 浏览量:641
抗美援朝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这场仗对中国以及中国人民来说意义非凡。
但是在抗美援朝之前,中国并没有做好打这场仗的心理准备,可以说抗美援朝纯粹是中国方面的仓促应战。而中国之所以对抗美援朝没有准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斯大林的多次出尔反尔。
在1950年6月6日召开的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毛主席就表示第三次世界大战不太可能爆发了,新中国政府之后需要将精力放到经济建设上来。
在1950年6月24日,毛主席在《人民日报》中宣布“战争一关,已经基本过去了”。然后就在第二天,也就是25日,朝鲜半岛上打响了第一枪,于是朝鲜战争爆发。
可以说从毛主席当时的表态和看法来说,他坚定的认为朝鲜方面不会和韩国开战。
而毛主席当时之所以这么认为的原因主要是地缘,苏联的核心地缘诉求在东欧方向,所以当时以柏林为分界线的东西德国才是美苏之间的“角斗场”。
在朝鲜方面,金日成是一个从营长被苏联方一步步提升到朝鲜最高领导人位置的傀儡,所以朝鲜方面的动作需要和苏联的意见整齐划一。
1949年8月时,金日成才向苏联方面请示过发兵南下,结果得到答复是除非韩国主动进攻,否则朝鲜不能开战。
这件事毛主席是知道的,所以在1950年初的时候,他才断定朝鲜半岛上不会开战。因此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前,中共方面的想法是大陆整体上以经济建设为主,东南部准备解决台湾问题。
所以当时中国比较有战斗力的部队都在福建方向,第一批入朝的部队,都是从南方紧急征调进入朝鲜的,这些部队原本是为渡过台湾海峡准备的。
然而毛主席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苏联对于远东不动港的渴望。
说起这个就要提到一件事,那就是中苏之间的《友好条约》。
1945年时民国政府和苏联签订了一份《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条约中将旅顺港作为中苏共享军港,期限为30年。之后新中国政府成立,毛主席通过各种手段让苏联签下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除了外蒙古的“独立公投”实在无力回天外,此前民国政府签订的不平等内容全部一笔勾销,其中就包括废除中苏共享旅顺港的条款。
毛主席认为这件事翻篇了,结果斯大林一直惦记着远东不冻港。
1950年1月30日这一天,斯大林秘密向金日成发了一封电报,同意支持金日成打朝鲜战争,不过这件事需要严格保密,包括对中国方面保密。
斯大林的意图并不难猜,瞒着中国无非就是想让中国不来阻止朝鲜出兵。
一旦朝韩两边打起来,朝鲜战争就成为了一个既定事实。到时候朝鲜败了,中国迫于压力将不得不开放旅顺港给苏联(新中国和苏联签订的条约中,有中国被卷入战争中可以让苏联共用旅顺港的条款),朝鲜如果胜了,苏联在朝鲜手里租借1个港口也是很简单的事情。
朝鲜战争打起来后中国忽然警觉,随后开始了对入朝参战的一些准备。不过此时中国方面并未下定决心参战,因为在美军仁川登陆前,朝鲜方面差点就将韩军推下海了。
尤其是当时中国东北野战军“交还”给朝鲜的3个朝鲜族整编师中,方虎山率领的166师一度打到了釜山外围。如果方虎山和他的166师动作能再快几天,并且食物、弹药能在多一些,朝鲜战争就有可能结束在他的手上了。
因此朝鲜战争前期的时候,中国一直持观望态度,一直到美军仁川登陆。
至美军仁川登陆后,朝鲜半岛的情况急转直下,这时候苏联又坑了中国第二次。在1950年10月6日,中国决定出兵之前,苏联方的许诺是会派遣空军和中、朝联军共同作战,并且会援助武器给中国。
结果到10月11日,周恩来前往莫斯科和斯大林会谈后,斯大林又明确表示苏联不会出兵。
并且这时候苏联还提出了一个建议,那就是如果中国不打算出兵的话,可以让朝鲜人民军撤到鸭绿江对岸的中国境内,以图休整后再和美韩联军作战。
斯大林的提议看似做出了很大让步,但却非常“恶毒”。因为一旦朝鲜人民军撤到中国境内,美韩联军就有理由对中国进行军事打击。
到时候中国东北将成为朝鲜战争的下一处战场,战火将蔓延到中国境内。因此周恩来当时坚决不同意这一建议,并且继续和苏联方面斡旋。
至14日,经过周恩来的外交努力,苏联方面答应以贷款的方式援助中国武器,并出动16个飞行团“掩护”中国志愿军入朝。
这两项“帮助”也就是我们熟知的苏联援助了,前者是志愿军入朝后手里的波波沙、水连珠和装备的喀秋莎,后者是著名的米格走廊。
在得知苏联方面最后丢下的“筹码”后,中共中央下定了决心。
17日毛泽东发电报给彭德怀,要求19日中国志愿军渡过鸭绿江。18日中央就抗美援朝的问题再开了一次会,最终确定中国需要抗美援朝。
18日晚上9点左右,毛主席向彭德怀发送了志愿军入朝前的最后一封电报,志愿军19日入朝的计划不变。1950年10月19日,随着42军第一位志愿军士兵跨过鸭绿江,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开始了。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