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来勇猛的林彪,为何始终反对出兵朝鲜,邓公一语道破他的小心思
发布时间:2023-05-21 03:29:42 作者:互联网收集 浏览量:377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上方的“ 关注 ”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0年国庆,正在西北主持大局的彭老总突然接到北京发来的急电:
毛主席命彭德怀即日进京,务必抓紧时间,其他一概不问。
彭老总对此充满了困惑,他猜想主席是要了解西北建设的规划蓝图,于是揣上一份地图便往机场赶路。
10月4日这一天,彭老总乘坐的飞机降落在首都机场,邓公已经恭候多时。
一下飞机,彭老总赶紧上前询问邓公到底出了什么事,毛主席如此着急调他进京,必定有大事发生。
邓公告诉彭老总,他的直觉没有错,确实有一件天大的事情正在等着他。
邓公还透露给彭老总,这件事林彪、粟裕都无法胜任,唯有彭大将军能够担得起。
此刻,主席已经在中南海等待彭老总的到来。
听闻邓公这话,彭老总内心更加充满了疑虑,他二话不说钻进汽车,风尘仆仆地驶向中南海的方向……
二战的硝烟散去后,中国人民在毛主席的带领下,经过长达四年的艰苦发奋战,最终取得了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新中国应运而生。
而此时,中国世代的邻居朝鲜半岛,却出现了紧张的气息。
日本战败后,朝鲜半岛被人为地一分为二,以北纬38度线为界,北方以金日成为首成立了朝鲜;
南方则成立了以李承晚为总统的南韩,受美国操纵,双方因意识形态不同而处在对立状态。
就此,一场局部热战的爆发几乎在所难免。
起初,北朝鲜人民军凭借装备优势和旺盛的士气,一路打得南韩军队节节败退,一举占领南韩首都汉城,并顺利地将南韩主力包围在釜山一带,即将发起歼灭战。
美国眼看自己的傀儡政权即将覆灭,便厚颜无耻地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公然介入朝鲜半岛的军事斗争中。
到了1950年9月中旬,半岛局势风云突变。
麦克阿瑟指挥的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于15日从仁川顺利登陆。
他的军事冒险取得了巨大战果,随即,“联合国军”切断了北朝鲜人民军的后勤补给,并与釜山一带的困军南北呼应,形成对北朝鲜人民军的反包围态势。
短短几天内,北朝鲜人民军全部主力被歼。由此朝鲜局势出现一百八十度的反转,“联合国军”开始反推战线。
麦克阿瑟此时志得意满,他甚至不顾中国的立场,叫嚣着即便中国出兵,他照样会把中国人赶回到鸭绿江对岸。
麦克阿瑟彻底无视了毛主席关于“三八线”的警告,放话将在圣诞节前彻底结束战争,并计划在朝鲜半岛上建立一个民主自由的统一国家。
更令毛主席感到气愤的是,美军的飞机肆无忌惮地在中国领土的上空自由出入,并且轰炸了丹东地区。
这样的行径已经公然侵犯了中国的主权。
毛主席这一辈子都在为中国人民的尊严而斗争,他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列强对中国主权的挑衅。
更为重要的是,一旦美国成功掌控朝鲜半岛全境,中国将彻底面临美军的威胁!
自古以来,中国的东北地区与朝鲜就是唇亡齿寒的关系。面对当下这种不利局势,主席必须尽快做出应对措施,避免贻误宝贵的战机。
1950年10月初,新中国建立一周年之际,全国人民都在欢度国庆,可毛主席却不免忧心忡忡。
虽然主席此前已经向美国亮明底线:双方维持“三八线”的原有格局。
但是显然“联合国军”即将突破这条底线。
10月2日,毛主席亲自主持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除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之外,身在北京的解放军高级将领全部出席了本次会议。
会议的议题只有一个:是否立即出兵朝鲜参战。
会上,主席并未立即表态,而是静观众人的反应。
当主席抛出议题后,作为深耕东北多年的四野司令员林彪第一个站起来发言。
毛主席对林彪是寄予厚望的,在他的心目中林彪就是率军出征驰援朝鲜的不二人选。
然而,林彪坚决主张不出兵。
林彪认为即便中国要有所动作,最多就是把军队囤积在边境上进行战略威慑,不要越过鸭绿江直接参战。
林彪的表态令毛主席寒心,但是林彪依然坚持自己的主张,还具体阐述了自己这么考虑的原因。
林彪认为,这次战斗和以往都不同,这次战役真正的对手是美国。
美国的综合国力是独一档的存在,且美军在二战中的表现是有目共睹的。
中国与日本交手难以速胜,而美国对日作战几乎是碾压局。
因此中国军队想要正面与美国交战,时机尚不成熟。
再者,美国已经拥有了原子弹这个大杀器,而中国此时连一支成熟的空军部队都没有建成。
一旦战事不利美国人朝北京扔下原子弹,那么中国人民的伤亡将难以想象。
因此,林彪坚决反对中国出兵朝鲜,避免与美国彻底撕破脸。
林彪的一席话也得到一部分人的支持。
毛主席虽然表面上波澜不惊,但是内心充满了忧虑,他绝不甘做袖手旁观之人。
会议结束后,主席曾单独找来林彪,希望能够说服其改变立场,并主动请缨挂帅出征。
可是林彪依然认为中国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关起门来搞建设,不应掺和朝鲜的乱局。
林彪甚至坚信即使中国不出兵,苏联红军也会出现在朝鲜战场上。
最后,林彪以身体欠佳为由表示自己无法挂帅。
多年后,当邓公回忆起当年的场景时,一语道破林彪的心思。
邓公表示,林彪的意思就是能不打就不打,大不了牺牲掉朝鲜人民的利益。
邓公回忆称林彪在大会上还算了一笔账,表示为了一个人口几百万的小国,而把人口五亿的中国拉下水,实在是一笔亏本的买卖。
可见,针对是否出兵援朝这一问题,林彪考虑的角度主要是从眼前的短期利益出发的,并不是着眼于子孙后代的长久利益。
毛主席对林彪的心思同样洞若观火,他明白这件事只能寄希望于其他人。
恰在这时,林彪请了病假,随后赴苏联进行治疗。
既然林彪已经从抗美援朝总司令候选人的名单上彻底排除,主席不得不启动备选机制。
这个时候,“淮海战神”粟裕众望所归地成为主席心目中的第二人选。
粟裕是人民军队中涌现出来的又一名顶级战将,其军功与林彪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粟裕十分擅长大兵团作战,极限用兵是他的看家本领。且粟裕打仗从来就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故而打出过许多著名的“神仙仗”。
因此,在主席看来,只要粟裕能够统兵入朝作战,联合国军同样不会有好果子吃。
粟裕对主席是十分信任的,对上级的要求也是充满了担当。可是粟裕虽然屡建奇功,但他毕竟没有林彪那样来的熟悉东北的局势。
当他到达东北后,便一头扎进繁重的军务中。
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内,东北的战士们经常看到司令员粟裕同志有一个奇怪的举动:
无论冷暖,粟裕总会时不时用冷水浸泡过的毛巾乃至一大块冰块摩擦自己的脑袋。
不知情的战士还以为天才就是这样思考问题的,但是知情的人却感到十分担忧。
原来,此时的粟裕因旧伤复发,患上了严重的美尼尔氏综合症,病痛发作起来头破欲裂,头发似一根根钢针一般扎在头皮上,只能用冷却法稍稍缓解疼痛。
在东北的几个月的时间里,粟裕的病情因工作量的激增不断加重,最终不得不退居二线,后来前往苏联进行治疗。
粟裕的病倒促使局势变得更加被动且复杂,面对这样的局面,主席不得不重新考虑主帅人选。他将深邃的目光投向了祖国的大西北。
1950年10月4日,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彭德怀元帅的飞机降落在了首都机场。
当晚,彭老总就来到中南海,与毛主席展开秘密会谈。同样,毛主席没有率先表态,而是就朝鲜局势询问彭老总的态度。
彭老总向来瞧不起美帝的行径,同时对朝鲜局势保持着密切的关注。
一番交流过后,毛主席满意地拍了拍彭老总的肩膀,示意他在明天的大会上畅所欲言。
翌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召开,中央领导层再次讨论朝鲜问题。
彭老总拍案而起,掷地有声地说道:
“抗美援朝是十分有必要的!打烂了,等于解放战争晚几年胜利!”
彭老总坚决支持抗美援朝的军事主张,并强调了一旦朝鲜半岛被美国控制,今后中国将不得安宁,美国随时可以侵略中国东三省。
毛主席听完彭德怀的表态发言十分高兴,立即顺着彭老总的话说道:
“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所以一定要出兵!”
这次会议过后,是否出兵已经被定下结论,主席已经明确了自己的态度,会议也同意了这一伟大的决策。
会后,毛主席再次单独会见彭老总,询问他抗美援朝统帅的人选。
彭老总的提议与主席不谋而合,然而主席无奈地告诉彭总,林彪反对出兵,粟裕则身体欠佳,二人都无法承担这一重任。
旋即,主席话锋一转,询问彭老总是否愿意统兵出征。
要知道,此时彭老总根本没有心理准备。
一天前,他刚刚下飞机的时候,怀里还抱着西北建设的计划图纸,等着向主席汇报自己的构想。仅仅一天过后,主席突然向他提出了这个问题。
彭老总短暂思索后问了主席一个问题:
“我们是否有苏联的空军支援?”
主席回复斯大林表示不便,因此没有制空权。
彭老总随即问了第二个问题:
“苏联是否提供武器援助?”
面对这个问题,毛主席点点头。
沉思片刻后,彭老总毅然决然答应了下来。
毛主席激动地握着彭老总的手,说道:
“好样的!军情紧急,我给你10天时间做准备。”
1950年10月7日,联合国军跨过“三八线”开始大肆入侵北朝鲜。
与此同时,中央军委下达命令:
中国人民解放军所部东北边防军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彭德怀担任中华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即将揭开大幕。
1950年10月19日拂晓,彭老总从北京饭店出来,钻进了一辆小汽车。
旋即,小汽车朝着首都机场一路疾驰而去。
当天上午9,彭老总出现在了沈阳机场。
走出飞机的那一刻,彭老总下达了作为志愿军总司令的第一道命令:
“从今天起,我国开始进入战争状态,志愿军入朝作战!”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随着熟悉的旋律响起,数以万计的来自祖国各地的大好青年奔赴朝鲜战场,书写属于中国军人的时代荣光。
时至今日,已经很少有人记得当年毛主席所一度面临的绝境,也很少有人知道彭老总在北京度过的那几个无眠的夜晚。
正是这些革命家高瞻远瞩的视野,和不计个人得失的大无畏精神,造就了今日中国之强盛。
历史值得缅怀,历史永远缅怀,只要继承先烈的遗志,祖国统一必将成为现实,国家富强必将早日实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