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热搜  > 京剧是什么?国风小课堂 自我学习中 了解国粹 了解中国文化

京剧是什么?国风小课堂 自我学习中 了解国粹 了解中国文化

发布时间:2023-08-15 09:19:04     作者:弘扬国风支持张云雷     浏览量:851    

京剧是什么

京剧,也称京戏、京调、平剧、国剧等。“京剧”之名初现于1876年3月上海最有影响的《申报》的一篇文章《图绘伶伦》,这是有据可查的第一次关于“京剧”二字的记载,但这只是一个孤例,并非约定俗成。在国内外的戏曲论著中,最早在书名和内容冠以“京剧”之名的是1925年日本学者波多野乾一著的《支那剧及其名优》,1926年由鹿原学人翻译成中文,书名变为《京剧二百年之历史》,由上海啟智印务公司出版发行。但真正“京剧”之名开始广泛使用是1949年解放后的事情了。

​​​探讨京剧,有一个剧种是绕不过去的,它就是中国戏曲的鼻祖“秦腔”。秦腔的历史说起来十分久远,它脱胎于西周最早的祭祀舞乐,起源于关陇大地,主要以宝鸡的岐山凤翔和天水的秦安为核心。发展到唐代,经过“梨园”鼻祖唐明皇的大力倡导才逐步成型,唐末纷乱后大批宫廷艺人进入民间,为秦腔的全国性传播提供了可能。从此,以关中为母体,戏曲文化慢慢演化,发展到明代末期,秦腔南传衍生出南路秦腔皮黄汉调,进而催生川剧、汉剧、徽剧等剧种的诞生,东路秦腔则催生了蒲剧、豫剧、晋剧、河北梆子等梆子腔剧种的形成。

京剧是什么

京剧声腔源于陕西是不争的事实。所谓“西皮”、“二黄”两调分产湖北安徽两地的说法是缺乏事实依据的。陕西的古老剧种,历史上曾被称作“秦腔”、“二黄”、“土二黄”、“汉调二黄”,建国后才改称为汉剧的陕西二黄戏是产生京剧的真正母体,是所谓“皮黄”腔系剧种的根本源头。简单的说,京剧就是在秦腔的皮黄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和徽剧关系真不大,因为当时的徽班主要唱的就是南路秦腔。以同州梆子和蒲剧为代表的山陕梆子对京剧也影响巨大,京剧40%的传统剧目来源于此。京剧诞生与两件事密切相关,一是所谓的“花雅之争”,另一个就是所谓的“徽班进京”。“花雅之争”的核心是秦腔与昆曲的较量,最终以秦腔的大胜而结束;徽班进京则是与徽商的兴起有很大的关系,所谓“徽班”,其实唱的就是南路秦腔的“二黄”。

首推中国京剧于欧美,扬梅兰芳声誉于世界的著名学者齐如山先生在其戏曲论著《齐如山全集》(台湾版)中曾用五、六处的文字提到:盛行全国的京剧,并非京中故有产物,亦非常人所云出自安徽(徽班)、湖北(汉调),其真正来路系起自陕西的土二黄。他说:土二黄进京形成京剧,一路由陕西经山西为山陕客商带入;另一路由陕南先传入四川,又入云贵,再东传湖广,与由陕南顺汉水流域东传湖北的一支会合,“所以名曰汉调者,乃汉南汉水之汉,非汉口之汉”,进入长江流域,遂传至赣、闽、江、浙,“传入安徽,又变名徽调”,徽班北上,传入京师。齐如山先生的这一论断,应当说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京剧目前的核心发展区域在京津地区,社会影响力和关注度也大不如前。京剧被称为国剧、国粹的同时,所有的剧种也都应该是国粹,我是反对将其他剧种总称“地方戏”这种明显带有歧视色彩的称谓的。无论秦腔、豫剧还是黄梅戏、越剧,或者婺剧、粤剧等全国300多种其他剧种,都是发展成熟,拥有广泛受众的剧种,都是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国粹。譬如,在西北五省,秦腔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京剧基本无人问津;在河南、安徽北部、江苏北部、河北南部、山东等广大地域,豫剧的影响力无疑大大超过京剧;在浙江、上海、苏南等广大区域,越剧无疑是占据统治地位的。

戏曲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古往今来,一直起着移风易俗、开启民智、道德教化的作用,西安“易俗社”就是这方面杰出的代表。百年易俗社与莫斯科大剧院、英国皇家剧院并称为世界艺坛三大古老剧社。如果有人说“北京京剧院比西安易俗社水平高”,我相信这种说法基本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每个剧种各有各的好。同时,我也反对所有剧种应该多向京剧学习的观点,应该是各个剧种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当代有些人把京剧“四大名旦”神话,吹嘘梅兰芳当年演出《断桥》的失误甚至都成为了其他人竞相模仿的对象。其实这种无限度放大“京剧优越论”的做法是不客观的。

收藏文章

收藏

文章标签: 国粹     了解     国风    
上一篇:传世名篇《千字文》全文拼音及翻译——值得珍藏 下一篇:梦见有人追我我拼命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