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热搜  > 著名抗疫医生张笑春的新方向:推动建立方舱医疗新模式

著名抗疫医生张笑春的新方向:推动建立方舱医疗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3-08-14 14:13:15     作者:南方都市报     浏览量:284    

张笑春

在草长莺飞的时候离开武汉,“转场”繁花似锦的广州,著名抗疫医生、放射学科领域专家张笑春来到广州已有一年多了。

2022年1月5日下午,正值小寒节气,广州却气候温暖,阳光明媚。奥一新闻记者应邀来到张笑春医生的办公室,她温婉、娴静、亲切,对于武汉抗疫的过去,她付之一笑。“我们话友情,话新年。”

张笑春

张笑春医生 图/受访者供

张笑春

张笑春医生在执业之外,有了新的身份。她是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学会方舱医疗分会创建者、主任委员。2021年11月26日,在张笑春医生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方舱医疗分会正式成立。

她和同事正在推动建立一种移动共享方舱医疗新模式。在她看来,这是未来医疗发展必然趋势,与传统医疗模式互补。她认为,移动方舱医疗对国家而言,是一种经济便捷集约型的医疗模式,将来在5G、AI等新技术助力下,移动方舱医疗是推动共享医疗的新业态。

两个多小时的访谈,她谈起发起这项事业的缘由、进展以及困难。她将一切娓娓道来,语调平和,而又坚定。“我坚持自己的初心,认为这个事情确实是很有意义,我能推进一步就推进一步,尽我的力量而已。”

张笑春医生与搭档尹训涛

缘起

关注到方舱,要追溯到2020年那场疫情

奥一新闻: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到方舱医疗的?

张笑春:如果说关注到方舱,还是要追溯到2020年(武汉)的那场疫情。当年我们在武汉战疫的时候,王辰院士在2月份提出了在武汉建立方舱医院。我是部队出身,对于方舱的理解有更深的体会。过去部队的医用方舱是基于应急机动医疗救治任务的野战设备,功能比较简单,相当于车载医务室。

当时,王辰院士提出“利用已有的大型建筑,迅速提供一个能够大量收治传染病患者的地方,在此基础上建立方舱医院。”在这之后,我正好提出“要以CT影像作为目前新冠肺炎首选诊断依据”。这个建议在2020年2月5日被收入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之中。但随后就出现一个新的问题,每家医院固有的CT机资源有限,在进行患者筛查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资源挤兑。这是当时面临的一个新难题,我提议虽然被采纳了,但实施起来遇到瓶颈,怎么解决呢?正好方舱医院在建设之中,我就想借鉴部队车载移动设备方法,顺势发出了使用“车载式方舱CT”的呼吁。这个呼吁一经发出,几乎在一夜之间车载方舱CT就遍布了荆楚大地。大约三四天的时间,武汉防控指挥部基本上就可以向各个地区调控派遣车载方舱CT了。车载方舱CT充分体现出了它的机动、灵活和共享的特性。比如上午在这家医院进行影像检查,下午经过彻底消杀就可以开到另外一家医院。

疫情过后,我再次思考如果将这种车载方舱CT模式延伸扩展成一个车载的移动医疗单元,按专科分类,是不是能够解决当下诸如大健康、紧急医学救援、健康扶贫和分级诊疗等一系列问题。例如健康扶贫方面,我们可以将车载方舱开到山区,为特殊群体进行诊疗;又例如现在全国疫情多点爆发,我们通过车载方舱的移动作业,实现医疗模式的共享。

奥一新闻:疫情之后,车载方舱有了哪些升级?设备生产厂家的供应跟得上吗?

张笑春:在过去,部队里的医用方舱搭载一些小型设备,例如移动X线机、心电图仪和氧气袋等。湖北疫情的时候,我们尝试把大型设备例如CT机推到车上去。等到疫情结束,我们国家不同地区相继出现了其他升级版的车载方舱,例如移动脑卒中车,它不仅有CT、磁共振、X线等设备,甚至还有介入手术设备和手术机器人等。目前不同医院都有不同的车载方舱设备。据我了解,厂家会根据医院的需求来生产车辆。舱车不是普通的客货车,它因用途不同而要求不同。比如说移动磁共振的舱车,它对承重、磁屏蔽、减震、电源、道路等都要特定参数要求。

目标

系统推进国家移动共享方舱医院建设

奥一新闻:您到广州后就开始推进方舱医疗的工作吗?

张笑春:我来广州已经有一年多了。正式投入到方舱医疗工作大概是2021年3月份,我引进了老搭档尹训涛主任到我们科室,一起来推动这个事情。5月份,我们开始筹备方舱医疗学会,一直到11月26日正式获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学会批准成立。

我们行业内要想建立一个学会,或者成为行业学会的一个分支机构,总会对于主委单位、主任委员的资质是有要求的。首先主任委员学术水平高且学术成果多,其次,主任委员需要在这个行业内有足够的影响力,才能够胜任这项事业。所以当我们提出成立方舱医疗学会的时候,总会也对我们进行了多方面考察。他们认为我做这个工作是比较合适的,首先我具备了行业的影响力,其次“车载方舱CT”也是我首先提出并倡议的,同时我也创立了新冠肺炎的CT影像标准。另一方面,我们在疫情期间,不管是移动检查单元或者医疗单元,我们团队还是起了足够重大的作用。所以他们认为我们来创建这个学会,由我们作为主委单位,是有足够资质和相当大行业影响力的,能够更好地推进这项事业的发展。

奥一新闻:成立方舱医疗学会的意义是什么?

张笑春:学会有助于我们聚集各方面专家智慧去调查研究、调研成果都梳理成文成册,一起递交到相应的职能部门。职能部门认为方案可行,通过评审后再形成建议递交给国家,国家层面如果也通过了,就会做出决策,指定由哪些部门来主导,然后我们才能齐力推进这件事。

建立移动方舱医疗模式是一个庞大且系统的工程,这中间涉及到资金投入额度、建设规模大小、人员调配等。这些都需要我们通过学会去逐一梳理数据。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现在需要发展那么多委员的原因,因为这有利于我们从多个维度获得更详细的数据,从而写成报告,以确保我们递交给职能部门的方案是一个精准可行性强的方案。

现在刚刚成立学会,好多分舱建设还没有做起来。未来的一年,我们希望先把这个体系建设完整。接下来就希望将例如急救方舱、消毒方舱等这些相应领域的专家、医疗从业人员、科研院所以及厂家的人员完善聚集起来。这个工程比较庞大,体系建成后我们才会进行下一步工作。

奥一新闻:目前方舱医疗学会都开展了哪些工作?

张笑春:前不久工信部征集医疗机器人应用场景,学会就帮助机器人委员单位梳理应用方向、组织专家点评和协助申报等,从而推动机器人服务于医疗领域,这也是我们科创方舱的一部分。

此外,目前国家在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层面配备一个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我们希望这些中心能够以移动方舱医院模式建设。其中代表性移动医疗方舱,包括有适用于各种应用场景的舱车,例如手术车、内科车、外科车、ICU车、儿科车、后勤保障车和行政车等,将设备、舱车与人员有机地组合起来,就是一家移动的方舱医院,这些工作基本上已经完成。目前湖北省已经结束招标,另外有几个省市也在联系和推进中,这些工作正在一个点一个点的推进,但是我们成立这个学会的目的不是说只推动一两个点,我们想系统地推进国家的移动共享方舱医院的建设,并应用到多个领域。

优势

移动方舱医疗模式和传统医疗模式互补

奥一新闻:方舱医疗如何在日常的医疗场景中发挥作用?或者说有哪些应用场景?

张笑春:一个就是紧急医学救援,如灾难救援,(地震、核泄漏、矿难之类),突发传染病和战地方舱等都可以应用,还有如心脑血管病及急重症救护,未来急诊模式或将发生改变,急救行为发生地点可能在病患所在地的移动方舱车上。

第二个就是“十四五”规划提到的大健康,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未病先防”。举一个最常见的例子,比如说糖尿病和高血压这类慢病管理。目前比较先进的诊疗方式是在某个社区建立一个类似糖尿病检测小屋,当完成检测后一段时间设备设施将会空置,这就造成了一定的浪费。假设我们应用移动医疗单元,将移动方舱车开进社区,用三两天的时间对糖尿病或高血压这类老慢病进行全面检查后,可以开到下一个社区进行新的检查。这种共享医疗资源的方式是比较经济实惠的。

再比如,对于一些心脑血管病,一旦病发,移动方舱的急救单元就能够在黄金抢救时间内实现接诊并施救。该做什么检查做什么检查,该溶栓的溶栓,该做手术的做手术,车上就可以完成治疗。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部张洪钿主任和首都医科大学天坛医院郭伟副院长团队已经成功地将移动脑卒中车运用于脑卒中的紧急救治。当患者突发病情,移动脑卒中急救单元车就会开到这个患者楼下或小区,患者可以原地在舱车上检查和治疗,赢得了抢救先机、极大降低了致死或致残率。患者不但能活下来,而且能够活得更好,活得有质量,并减低治疗成本。

奥一新闻:除了应对灾难、发挥急救作用,在社区检查治疗外,移动方舱还有哪些应用?

张笑春:还可以用于健康扶贫和分级诊疗,真正地实现需要多个部门的推进。5G信号传输使得移动方舱医院走进基层和山区成为可能,只需初级医师或者当地的赤脚医生跟车实地诊疗,三甲医院的资深医生就可以坐镇广州,通过电视视频5G网络传输,实现两地或多地实时对话,高级医师可以告诉当地应该做什么检查,那边检查结果出了之后立刻传回本部,再进行进一步的治疗。这就相当于将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入山区或社区。

再比如说,一个眼科老年人最常见的白内障手术,山区的老人到城市做手术,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流程。如果移动方舱眼科车直接开进山区,在车上就可以进行检查,患者适合什么样的晶体,我们当场就做出选择,在当地就能完成白内障的治疗。这就既可以满足分级诊疗的需求,又可以在大健康、急救等方面做到经济实惠。

武汉新冠疫情过后,全国建了好多方舱 CT,但都是把CT安装到固定房间,这失去了我提这个建议的初衷,从某种角度讲就造成了资源浪费,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它动起来,能够实现共享(设备、器材和医疗救治单元),在某些领域是大势所趋。

移动医疗方舱这种医疗模式和传统的医疗模式是可以互补的,移动医疗方舱更加机动灵活,经济实惠。首先,患者受益了,他想接受什么层次的治疗,就能通过移动方舱及时实现;其次,对于国家而言,它也能发挥医疗资源的集约效益。

奥一新闻:如果要建方舱医疗模式的话,投资的主体是谁?

张笑春:是需要政府去投资的,我们建立学会的目的,其实就想从国家层面上推动一定方舱医疗模式的建立,现在时机还没有成熟,国家也没有推进,而各省搞各省的,基本都停留在紧急医学救援中心的建立,我们就想让政府职能部门能够意识到这是未来的一种医疗模式,而且有可能改变了传统的就医模式。

奥一新闻:也就是说方舱医疗不是一个应急的机制,事实上它是一个医疗的新模式。那么这是个系统的大工程,需要顶层设计?

张笑春:我觉得是的。真的是需要从政府这个层面(设计),而且不是一个部门的事,那是需要顶层设计,需要调集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去做这个事。

突破

北京冬奥会移动救治单元已经落地

奥一新闻:方舱医疗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你认为从规划到试点落地需要多长的时间?

张笑春:现在学会委员单位正在湖北武汉试点,估计在今年5月份正式装车与运营,规模相当于一个二级乙等医院。广州这边我们也正在和相关医院洽谈。我觉得做出一两个试点至少需要三至五年的时间,因为传统很难打破。

奥一新闻:目前这项工作在推进中有哪些难点需要克服?

张笑春:作为民间的学术团体,与政府职能部门对接是最难的瓶颈处。此外就是,学会调查的这些调研数据,权威性和代表性也容易受到质疑。

如何去克服这些难题,我的性格是这样的,要想给政府提出这样的建议,让政府接受,就必须有理有据的。这样就得从学会的基础组织架构做起,等有相应的数据后用数据说话,那时相应的职能部门能够看到,这个做法是最经济实惠的,也是未来的趋势。

奥一新闻:目前全国范围内是否有已经成功的试点案例?

张笑春:有两个成功的案例做得非常好的,第一个是北京的委员单位。我们发起(学会)后,北京方面有好多医疗资源就开始集结。目前已经落地的是北京冬奥会的移动救治单元。冬奥会已经将这个医疗单元纳入机动医疗保障中。另一个就是湖北省救援基地已经被正式立项招标。一旦这些领域成功了,我们就可以把这样的模式复制到更多的省市去。

初心

“坚持自己的初心,能推进一步就推进一步”

奥一新闻:您是知名的医生,在业界有广泛的影响力,为什么会坚持做这份公益的工作?

张笑春:在目前还没有找到彻底消灭冠状病毒的情况下,短期内移动方舱,可能会是比较节约经济成本的方式。

确实,如果没这次疫情,这个提法简直是天方夜谭,新冠疫情出现后,这个模式也证实可行。我认为行业内既然有这个认识,就要说出来。只要我们客观地把一些数据梳理出来,通过调查分析,把相应的报告递上去,即便最后认为它的建立还不到时机,我也此生无憾了,我依然会尽力去推进。

我认为移动方舱医疗的建设也许能够给国家开辟出一条经济实惠的便捷就医通道,或者开启一种新的医疗模式。从这个方面看,我认为只要是能为国家做上一点事的,我都会勇敢去发声。也许短时间内还实现不了,但我们先扎实把前期的准备工作做好,一旦有机会启动,我们就可以立刻开始。否则,这件事情可能就永远搁置下去了,这对我来说会是很大的遗憾。所以这是我一直坚守的原因。我坚持自己的初心,我认为这个事情确实是很有意义,我能推进一步就推进一步,尽我的力量而已。

奥一记者采访张笑春医生

监制:谢艳霞

策划:谢江涛

采写:奥一新闻记者 林诗妍

收藏文章

收藏

文章标签: 抗疫     张笑     方舱    
上一篇:“山寨机鼻祖”陈金陵:负债千万、妻子跑路,如今成破布烂衫乞丐 下一篇:湖北省红十字会直属事业单位2023年度公开招聘体检、考察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