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热搜  > 新说文解字第二季 | 礼器篇01——“鼎”

新说文解字第二季 | 礼器篇01——“鼎”

发布时间:2023-08-02 09:49:10     作者:第二课堂Museducation     浏览量:215    

鼎的部首是什么


时间从一横一竖间流淌,烙印在一撇一捺间留下,第二课堂开设《新说文解字》专栏。带你从一个汉字、一组词语、一套文物,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鼎的部首是什么

《新说文解字》第二季“礼器”开播

(小编特意选了“铜锈绿”配色)

拼音:dǐng

部首:

笔顺:丨㇕一一一㇞一ノ丨一丨㇕

笔画:12

基本字义:

礼器是古代中国贵族在举行祭祀、宴飨、征伐及丧葬等礼仪活动中使用的器物。

原始社会晚期随着氏族贵族的出现而产生,于秦汉社会后期礼崩乐坏而终止,广泛存在于夏商周时期


青铜礼器

这个时期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说法,祭祀在国家大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礼器因此而生。

其中“鼎”作为“礼器之王”象征着盛大和权力,与鼎有关的成语一直流传至今,比如大名鼎鼎、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等等。


金文--鼎

那么鼎是什么样子的,又是做什么用的呢?

《说文》里释义为“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

意思是“鼎有三只脚,两只耳朵,是调和各种味道的珍贵的器物”。

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作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来炖煮和盛放食物。后来出现了更加坚固耐用、导热更快的青铜鼎,用途也不仅仅是用来烹煮食物,渐渐变成了一种祭祀用的礼器。


陶鼎


青铜鼎

鼎成为国之重器源于一则故事。

相传大禹曾铸九鼎,象征华夏九州。经历夏商周三代成为传国重器,类似于我们熟知的传国玉玺。到了春秋战乱,凡有诸侯询问九鼎下落和重量的,大多有窥伺周王朝的野心。这也就是成语“一言九鼎”和“问鼎中原”的出处了。


大禹铸九鼎

在最讲礼制的周朝,鼎甚至成了各级贵族待遇的衡量标准。但毕竟鼎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即便用来做饭也只有贵族阶级才能使用,平民老百姓是肯定不能用的。而且贵族的用鼎数量还有严格的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也”,周天子一顿饭吃九锅菜,最低的元士只能吃三锅,待遇差的挺多。

但即使锅少也是贵族的象征呀,于是古人根据“事死如事生”的习俗,去世下葬的时候也要带着鼎。其中有些贵族生前特别有“上进心”,一辈子都想爬上更高的位子,可惜到死都没能如愿。“善解人意”的家属在制作陪葬品的时候,就会帮他缓解遗憾——既然数量不能变,造大点总行吧!

于是出现了很多的大鼎。还不过瘾怎么办?反正没人会刨开陵墓一个一个数,那就多放点吧。比如著名的“编钟爱好者”曾侯乙,按规矩他作为诸侯王应该使用七鼎,墓中却出土了九鼎。死后还要如此倔强,也算是古人们的“小心思”吧。


曾侯乙的“九鼎八簋”

其实从已出土的鼎来看,并不都是《说文》释义的“三足两耳”,还有很多著名的四足鼎,所以从器型上一般分为三足圆鼎、四足方鼎,两种鼎在造型上有很大的区别。


西周大克鼎

三足圆鼎,以出土于陕西扶风县法门寺的西周大克鼎为例,它又名膳夫克鼎,是西周晚期一名叫克的“膳夫”——也就是掌管宫廷膳食的官员,为祭祀祖父而铸造的。内壁有铭文28行,共290字,记载了克对祖父师华父所立功绩的颂扬,赞美他辅助周王室管理好国家,以及他所具备的美好品德,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和官制的重要资料。


商后母戊鼎

四足方鼎,最著名的就属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商后母戊鼎,它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商王武丁之妻而铸造。

后母戊鼎作为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充分说明商代后期的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足以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

以上就是关于鼎的小知识,中国古代礼器还有很多,我们之后会一一带给大家,下期再见!


图片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收藏文章

收藏

文章标签: 01     第二季     说文解字    
上一篇:Neck and neck不是“脖子和脖子”,翻译错就尴尬了 下一篇:【全民禁毒宣传月】来!围观青少年禁毒主题创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