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英语中前肯后否特殊强调句式的理解难点分析
发布时间:2023-07-28 21:33:12 作者:人民公仆易学习 浏览量:294
#图文创作打卡挑战活动#It is an ill wind that blows nobody good.这句话用的是一种典型的“陷阱型”句式,欧美人经常说,但很少有中国学生理解对,有人常翻译为“邪风吹的没有一个人舒服的”。不论意思对不对,听起来就很别扭。试想谁会把一句很别扭的话挂在嘴上?
这种强调句可以分成两个部分,that之前是一部分,that及之后是一个部分。就上面这个句子而言,表面上看前半部分是肯定句,后半部分是否定句,按照常理一正一负结果必为负,也就是为什么会有人翻译成上面那个意思。实际上呢这里就有个“陷阱”,也就是难点,在于ill wind这部分,其实压根不存在这种风,属于无中生有,所以表面上虽是肯定句形式,实质上变成了否定句,因为强调的部分并不真实存在,所以句意就发生了反转,也就不能再用直译的方法去翻译或理解,而只能意译,基本意思为:让所有人都不舒服的邪风是不存在的!负负得正,两个“不”约掉,也可以翻译为:再恶劣的风对有些人还是有用的!天无绝人之路!凡事没有绝对!顺口了吧?巧妙之处在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搭配,母语读者一读就会发现问题所在,加上后半部分的夸大进而明白作者的真实用意。言简意赅!
再看一句莎士比亚戏剧 'The Merchant of Venice' 第二幕第二场第81行有这样一句话:It is a wise father that knows his son.
梁实秋译为:“聪明的父亲才能认识他自己的儿子”。
大翻译家朱生豪的翻译是:“只有聪明的父亲才会知道他自己的儿子”。
钱歌川的观点是:这两个人都把这句话翻译错了,认为这句话真正的意思是:无论怎样聪明的父亲也不见得知道他自己的儿子。
这句话需要说明一点,原话中的这位父亲是位盲人。这样可以解除一些不必要的困惑,如父亲怎么会不认识儿子呢?就句子本身而言有点不同,前后都为肯定,这里的wise father,明智的(盲人)父亲和聪明的人一样其实是存在的,并不属于第一个例句那种无中生有的情况,那为什么这里还要用强调句强调是明智的(盲人)父亲呢?因为即使健全的父亲能真正了解儿子的所占比例仍然属于少数,父子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大多数父亲并不真正了解他的儿子,只是认识,强调是为了表达一种赞赏,可以翻译为:真是一个懂儿子的好(盲人)父亲啊。即使从没见过儿子长什么样,却能认出他。不是睿智是什么?所以本人根本不认同有人将这句话理解为“知子莫若父”的观点,认为父亲是最懂儿子的人。那么这句话就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和哲理,了解一个人并不能光看表面!
再看几个相似句式的例子:
It is a good workman that never blunders. 这句话字面意思为:“一个好工匠是从来不会出错的”。听话听音,工匠,从不出错可能吗?违背常理,拿出没出错来衡量工匠的好坏显然不合理。这句话前后部分的关系是互相否定的,若前半部分成立,则后半部分不成立,若后半部分成立,则前半部分不成立。表达的真实意思为:“再好的工匠也会出错”。
It is a long lane that has no turning. 不要翻译成:“长巷子没有转弯”。而应该翻译成“再长的跑道也有拐弯的时候”。
It is a good horse that never stumbles. 意思是“再好的马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从不跌倒的马是不存在的”。而不是好马不摔倒。
这三句一个套路,相对比较好理解,正常思维判断出谬误即可。理解英语句式切忌生搬硬套,因为句式是固定的,但用的人可以千变万化,用词不同,具体语境不同,意思也会千差万别,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记得千万别被“陷阱”套路哦![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