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谭」杨宝森先生五大“私淑”弟子,都是谁?
发布时间:2023-07-27 19:22:06 作者:天使谭评 浏览量:695
私淑,是指没有得到某人的亲身教授,而又敬仰他的学问并尊之为师、受其影响的,称之为私淑。是指未能亲自受业但敬仰并承传其学术而尊之为师之意。
“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
——《孟子·离娄下》。
这是孟子因未能亲炙受教而抱憾。可见称“私淑”,有两个基本要素:私淑的对象是值得尊为师者(没有时空限制),自称的学生并未亲自受业(跟随老师学习)。《四书集注》的解释是:“私,窃也。淑,善也。艾,治也。人或不能及门受业,但闻君子之道于人,而窃以善治其身,是亦君子教诲之所及……”可见私淑的含义正如《词源》中所指,“未得身受其教而宗仰其人为私淑”。因此,把那种未亲自受业的学生称为私淑弟子。
在30年代的京剧四大须生中,杨宝森年齿较幼而谢世最早;卒年不足五十,正当壮岁。40年的舞台生涯中,他似乎也没有过轰轰烈烈的黄金时代;那种场外人山人海、场内山崩地裂的气氛,从来与他无缘。然而,他所创立的杨派艺术却余韵绕梁,香烟不断,海内外知音颇众,继者大有人在。正式传人之外,私淑弟子尤多。时光的冲刷未能消磨人们的记忆,历史的积淀反而增添了他艺术的光辉。
内行有言:'杨三爷红在死后'。
杨宝森先生的五大私淑弟子:汪正华、马长礼、李鸣盛、关正明、叶蓬。
一、汪正华:学三爷形最似
汪正华(1929年2月—2012年11月26日),男,1938年入上海戏曲学校正字班,习老生。1950年,汪正华在香港拜马连良为师。后来私淑杨宝森,悉心钻研杨派艺术,20世纪90年代起,汪正华加入杨派的音配像工程,在《杨家将》《失·空·斩》《伍子胥》中配像,为杨派传承作出了贡献。
汪正华字正腔圆,韵味十足,炉火纯青,汪最好的时候最像杨三爷,几可乱真。在学杨的传人中嗓音最酷似杨宝森的唯有汪正华,在学杨宝森的后传人中,汪正华确实是最似的。很象杨宝森大师的味道,但个人觉得汪先生唱得还有身上脸上的戏表现的稍微温了一点,而且汪嗓比杨还甜。
二、马长礼:学三爷的传人之中名气最大
马长礼先生,是“谭徒马儿私淑杨”。
拜师谭富英,拜马连良为义父,私淑杨宝森,同时受过李少春、奚啸伯的教导,能得四大须生的教诲与一身,也只有马长礼先生了。余派老生打底,马、谭的严格教育,私淑杨派,奚啸伯先生传授,确实是四大须生后第一人。
马派潇洒飘逸,谭派的高亢明亮,杨派的醇厚,不愧是谭徒马儿私淑杨。用杨派的韵味唱马派的腔调,既醇厚又洒脱。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不可忽略,那就是长礼先生有较厚的余派根基,缺了这个根基,无论学马学杨都难有成就。
马长礼博采众长,能演唱多种流派名剧。他演唱的《伍子胥》《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等,体现了杨派艺术典雅凝重、韵味醇厚的特点;他演唱的《四进士》《甘露寺》等,显示了马派艺术潇洒飘逸、俏丽多姿的风格。
马长礼多方面地探索、吸取、融化、创新,终于使其逐步形成了继承马派、谭派,兼及杨派的艺术风格,最终形成自身行腔清朗圆润,音色纯正甜美,高低音过渡自如,松弛有度的特色。马先生的演唱委婉细腻,感情深沉,悦耳动人,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被称之为“新马派”。
三、李鸣盛:学杨三爷神最似
李鸣盛(1926-2002),京剧老生演员。由范儒林开蒙,后随张连福、刘盛通、李盛荫、 雷喜福、沙世鑫学戏。后拜蔡荣桂、沈富贵为师。跟随给杨宝森调嗓子的琴师李长清学杨派。李鸣盛逐渐对杨派产生兴趣,私淑杨宝森,后期演唱行腔韵味接近杨派,是二代杨派老生大家。从李鸣盛先生的唱腔中,几乎没有什么火气。
杨派二代,神似者李鸣盛,形似者汪正华,都是大家。
李鸣盛,宗余兼取马派、谭派之长,嗓音醇厚、宽高皆备。当代著名戏剧理论家、教育家、戏剧史家张庚曾评价他:京剧杨派艺术成功的实践者,忠诚的传播者,后起之秀的严师,戏迷的良师益友。作为老一代京剧表演艺术家,他在舞台上演绎了一段绚丽人生。
李鸣盛有一个“好爹”,其父李华亭有名的经励科,是京剧界的大经纪人,梨园大拿。连马连良、杨宝森都要给几分面子。杨宝森先生的宝华社,是李鸣盛之父李华亭帮助组织的,取宝字和李华亭的华字,故而叫“宝华社”。
李鸣盛对于杨宝森的学习是“观摩”“偷听”“私淑”。并没有过和杨宝森的面对面教学。很多杨派二代对于杨宝森艺术的学习,都是出于舞台下的观摩。
李先生兼学杨、马,且非实授,但相较私淑,却大有不同。因为凭着其父的影响和人脉,实实在在的请到过杨马班社的琴师来进行教授。尤其唱法上,李先生观其一生唱法都非常规矩,后期可以说主攻杨派,像《武家坡》、《汾河湾》等一系列名段,一股哝哝的正宗杨派韵味。
李鸣盛,在艺术上既是余叔岩、杨宝森两个流派的优秀传人,又广采博收,很好地继承了马连良、谭富英等人的表演特色。可惜艺术黄金金时期主要是在宁夏,不在主流京剧区域,否则成就会更高。
李鸣盛,为私淑杨派曾“送给”杨宝森一套房。其胞姐李多芬,上海京剧院著名老旦,师从李多奎,也是童芷苓、童祥苓的大嫂。其妹妹李鸣燕是旦角演员,妹夫是京胡名家王鹤文。
四、关正明:学的最“邪”
关正明(1926年—2009年7月12日 ),京剧老生演员。1940年进入上海戏剧学校正字科学戏,由关盛明为其开蒙,与顾正秋并列为戏校尖子,科里红。
1954年加入武汉市京剧团,同年拜马连良为师。
关正明扮相清秀,嗓音高亢圆润,戏路较宽,功底深厚。其不囿于旧的框篱,特别擅长唱功,在咬字上多用湖广音,韵味古朴,在运腔上,大胆使用旋律变化复杂的新腔,既吸收了谭派的亮音,又学习马派的潇洒,又借鉴了言派的委婉清雅,并且不断在余、杨两派中汲取苍劲韵味的营养,以麒派的做、表为基础不断的发展,逐步形成自己甜净委婉,细微含蓄,刚柔相济,俏丽多姿的独特艺术风格,演出的每一传统剧目均有他自成一格的独特唱腔和表演,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
集各家之所长,最后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所以也有人称其为“关派”,而因为唱腔特别邪又称之为“邪派”。
但是人人都说关正明“邪”但是却殊不知在“咬字、归韵”方面却还是要佩服他,他在这两方面的处理绝对是一绝。
只可惜如今关正明老师的唱法几乎于失传了!
五、叶蓬:杨派教师爷,替祖师爷弘道
叶蓬,京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京剧老生,现任中国戏曲学院京剧表演教授,当今京剧界杨派老生元老级人物。1939年出生在梨园世家,祖父是戏曲教育家,京剧科班富连成创始人叶春善;父亲是闻名遐迩的京剧叶派小生表演艺术家叶盛兰。
1944年经其父叶盛兰引荐拜杨宝森为师,得杨启蒙,学《武家坡》《四郎探母》《文昭关》《击鼓骂曹》等剧目。
1951年考入中国戏曲学校学习京剧老生专业,师从安舒元、贯大元、萧长华、雷喜福、宋继亭、赵贯一、王瑞芝等名家,学得传统剧目60余出。1953年开始潜心研习杨(宝森)派艺术,使叶蓬在技艺上不断进取。1962年又拜李少春先生为师学习余派戏。他的演唱古朴苍劲、深厚抒情、耐人寻味。
经他培养出来的或教授过的学生有:于魁智、曹明宇、李俊、杜镇杰、李军、陈俊、范梅强、梁汉森、范以程、张少春、张远宁、黄炳强、尹章旭、绍建伟、杜鹏、杨洁、赵大维、赵永伟、朱陆豪、松岩、张火千、马力、谭小羽、谭正岩、李保良、孙慧珠、王平、张克、刘建杰、李宝春、贾劲松等。近年又培养出李剑、冯辉、凌珂、杨森、徐滢、由奇、陆地园等后起之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