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北京申请2000年奥运会失利,邓小平一针见血:有人捣鬼
发布时间:2023-07-26 18:25:40 作者:帝哥说史 浏览量:449
就在上个月,我国成功举办了第24届冬奥会,这样北京就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座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过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这样的成就,足以使所有中国人感到荣耀!
我国很早就对奥运会充满向往,早在1908年,《天津青年》杂志就向国人提出了著名的“奥运三问”:
中国何时能够派运动员参加奥运会?
中国何时能够夺得一枚奥运金牌?
中国何时才能举办一届奥运会?
而我国的申奥之路也绝非一片坦途,从1908年“奥运三问”提出以后,一直到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我们足足走了93年。北京最终能够申奥成功,离不开一位伟人的支持,他就是邓小平。
邓小平和奥运会之间的缘分可以追溯到1924年,法国巴黎举行第8届奥运会,当时邓小平正在法国勤工俭学,他是个狂热的足球迷,特别希望到现场看奥运会的足球决赛,但当时他的经济状况太窘迫了,根本拿不出购买门票的钱。
忽然,一个念头闪进邓小平的脑海:“对了!把衣服送到当铺换钱买票,不就可以看上足球了吗?”
想到这里,邓小平飞快地跑回寓所,拿出自己一件外衣送到当铺,换了5个法郎买了门票。邓小平晚年回忆当时看球的情形时,曾说:“当时看球时坐的位置最高,连球都看不清楚。”不过他仍清楚地记得,那次比赛的冠军是乌拉圭队。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国力增强,体育运动水平逐渐提高,奥运会成为无边大海中已经露出桅杆、正朝向自己驶来的船舱。1952年,我国派出了一支40人的参赛队参加了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办的第15届奥运会。
但在1956年第16届墨尔本奥运会时,由于国际奥委会允许台湾方面进入奥运村升旗,实际上就是承认“两个中国”。在向国际奥委会进行严正交涉未得以解决后,中国奥委会宣布不参加本届奥运会,以表示强烈抗议。
同时鉴于当时国际足联等多个国际单项运动组织非法接纳台湾、蓄意制造“两个中国”的恶意做法,中国奥委会于1958年8月19日发表严正声明:中断与国际奥委会的任何联系。
从此以后直到1979年的20年里,中国奥委会与国际奥委会基本没有联系。虽然中国大陆运动员在一些项目上多次打破或超过世界纪录,并在世界性的比赛中夺得过几十个世界冠军,但却没有派运动员参加任何一届奥运会。
1974年,邓小平恢复工作以后,分管体育工作。这一年,在全国体委主任会议上,他郑重地提出了要恢复我国在国际体育组织中合法席位的问题。他严肃地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的合法代表,真理在我们这一边,在国际体育组织中,包括国际奥委会,把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排除在外,这样对待中国是不平等的。”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重返国际奥委会的条件日趋成熟,唯一的障碍就是台湾问题。1978年10月,国际奥委会派人来中国就这方面问题进行沟通,尽管双方仍有分歧意见,但最终在以下4个方面达成共识:
1.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2.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
3.国际奥委会没有中国的代表不合理;
4.中国进入国际奥委会问题应尽快解决。
1979年2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共同通讯社社长杜边孟次的时候,首次谈到了中国在10年之内将举办奥运会的设想,他说:“首先要解决台湾的资格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当然我们要成为奥运会的成员,中国正在准备参加莫斯科奥运会。奥运会四年一次,1984年、1988年都举行。1984年不一定行,但是1988年也许我们可以承担在中国举办奥运会。1984年条件困难一点,1988年条件就成熟了。”
在国际奥运会一些主持正义的人士的积极努力下,根据中国的提议,1979年11月26日,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在日本名古屋召开会议,允许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地方性组织在国际体育组织中有其席位,这就是著名的“奥运模式”,这个决议解决了我国在奥委会中的合法权利问题,我国再次参加奥运会的时机终于成熟了!
当时我国的奥委会代表何振梁后来回忆说:“这一方针由邓小平同志亲自拍板,是小平同志‘一国两制’构想在体育领域中的体现。”
1984年,我国代表团参加了洛杉矶举办的第23届奥运会,实现了中国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据邓小平的警卫秘书张宝忠回忆说,邓小平十分关注中国选手在洛杉矶奥运会上的表现,凡有比赛转播,他几乎场场不落,他在兴之所至还会给体操和跳水选手打打分数。
当邓小平在电视上看到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将我国的第一枚金牌挂到许海峰胸前时,他非常高兴,而且深有感触地对几位领导人说:“体育运动搞得好不好,影响太大了,是一个国家经济、文明的表现。它鼓舞了这么多人,吸引了这么多观众、听众,要把体育搞起来。”
1982年11月,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9届亚运会上,获得了61块金牌,荣登金牌榜榜首,印证了我国体育运动水平的巨大飞跃。尽快在中国举办亚运会的设想由此产生,而且北京很快赢得了1990年第11届亚运会的举办权。
1990年7月3日,距北京亚运会开幕还有两个多月,邓小平及夫人卓琳、女儿邓榕等一行乘车来到新落成的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视察。这天尽管天气很热,但邓小平的兴致却很高,他登上体育场的高架桥,然后问陪同的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和北京市副市长张百发:“你们办奥运会的决心下了没有,为什么不敢干这件事呢?建设了这样的体育设施,如果不办奥运会,就等于浪费了一半。”
视察快结束时,邓小平又语重心长地对伍绍祖和张百发说:“我这次来看亚运村,就是来看看到底是中国的月亮圆,还是外国的月亮圆。看来中国的月亮也是圆的,比外国的圆。现在有些年轻人总以为外国的月亮圆,对他们要进行教育。”
伍绍祖和张百发认真地听着,高兴地笑了。邓小平的这番话,正是他们想说和想做的啊!
这年10月7日,在北京亚运会的闭幕式上,观众席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横幅,上面写着:“亚运成功,众盼奥运!”这是中国人的心声!
其实中央领导人早已对举办奥运会未雨绸缪,北京市在80年代中后期规划兴建亚运会比赛的奥体中心时,在北京中轴线的北四环路北侧预留了大片的空地,用于将来兴建更大更完备的体育场所,用于奥运会比赛。果然在20年后,这片土地上出现了巨大的“鸟巢”体育场和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1991年2月22日,北京市向中国奥委会递交了承办2000年第27届奥运会的申请书。同年12月4日,在中国政府和中国奥委会的支持下,张百发代表北京市奥申委,前往国际奥委会所在地瑞士洛桑,向萨马兰奇主席递交了承办2000年奥运会的申请书。
1992年4月16日,国际奥委会宣布,8个城市被确定为2000年奥运会候选城市,按英文字母排序是:北京、柏林、巴西利亚、伊斯坦布尔、曼彻斯特、米兰、悉尼、塔什干。
1993年9月24日,国际奥委会第101次会议在蒙特卡洛举行,投票表决2000年第27届奥运会花落谁家。经过前3轮投票,北京和悉尼进入终选。在最后一轮投票中,悉尼得到45票,北京得到43票,最终以2票之差遗憾落败。
这一夜,悲伤笼罩了北京;这一夜,北京刻骨铭心。第二天早上,北京头班地铁的车厢门口贴上了白底黑字的小标语:申奥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据邓小平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投票那天,老人家还想看电视实况转播呢,我们动员他睡觉。可早上起来,第一句话就问投票结果怎样,我们回答没有成功。他说:‘预料中的事,有什么了不起,关键还是把我们自己的事情搞好!’”
10月1日,邓小平在和伍绍祖谈话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次申奥失利的主要原因:“申办不成,没有关系,总结经验,但要警惕有人捣鬼。西方什么允诺都靠不住,这个道理要管好多年,不要轻易相信许诺,拿到东西才算数,没有拿到的就不要信。”
邓小平的话是有道理的,从北京宣布申办2000年奥运会,到1993年投票的短短两年间,美国几乎没有放过任何可能为中国造成不良国际影响的机会。不仅美国众议院通过决议,反对中国举办奥运会,美国参议院的60个议员也给国会写信,反对北京申奥。此外美国还蓄意制造了“银河号”事件,这些行为确实对我国的申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但令人欣慰的是,2001年7月13日,在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经北京奥申委工作人员的出色工作,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和热切期待下,北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中国申办奥运成功,终于圆了中国人一个世纪的奥运梦,这一伟大成就的后背,也浸透了邓小平的心血!
但在这举国欢腾的时刻,邓小平却已经离开我们4年了。不过现在我们可以告慰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英灵的是:中国强大了,他们为之倾注大量心血的夙愿终于实现了!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