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沈氏是如何冲破魏晋豪门壁垒,成功逆袭的?
发布时间:2023-07-26 15:45:04 作者:鄂G游天下 浏览量:767
前言:自曹魏推行九品中正制后,士族群体迎来了春天,其势力日益壮大,待到两晋时期达到了巅峰状态,不仅可以左右朝局,还能够迫使皇权低头,比如永嘉南渡之后的琅琊王氏、颍川庾氏、龙亢桓氏和陈郡谢氏轮番当轴执政,太原王氏、陈郡袁氏、阳翟褚氏、泰山羊氏和高平郗氏等士族作为辅弼,从朝堂到地方,对东晋进行了全方位的把控,可谓政由士族,祭才皇帝。
在这种特殊时期,寒门庶族子弟纵使才高八斗,亦难以出头,士族子弟纵使德才不显,依旧可以步步高升。然而吴兴沈氏却颇为意外地冲破了士族豪门的壁垒,成功跻身于士族之列。要知道士族之下的寒门庶族何其多,为何吴兴沈氏能够成为幸运儿?
1、士族拉胯
东晋建立之初,侨姓士族和江东士族尚能维持面上的团结,共同维系东晋政权的稳定,然而局势稍一好转,士族之间、士族与皇室之间的斗争此起彼伏,如王敦之乱、庾王之争和桓温废帝等,由此极大地削弱了士族整体的实力。另外,士族惯以联姻的方式来抱团,只看家世,不看其余,时间一长,基本都是亲戚之间的结合,滋生出严重的子嗣健康问题,在东晋后期不乏心智不全、身有残缺的士族子弟步入仕途。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士族子弟纵使再不堪,也能过得上富贵安乐的日子,努力和不努力也就那样,对于他们来说,区别不大,那么他们的进取心又从何而来?再加上受魏晋“玄学”的影响,大量的士族子弟沉溺于“悠然南山下”的生活,过分执着于“清浊之分”,拒绝担任具体干实务的官职,尤其是比较辛苦的武职,直接导致士族子弟的治政和军事才能不断下降。
举个例子来说,南朝宋文帝刘义隆鉴于王敬弘(出身于琅琊王氏)家世显赫,声望卓著,便提拔他为尚书仆射(相当于宰执之臣),然而王敬弘有一次陪同宋文帝听讼,宋文帝遇到不解的地方就求教于王敬弘,结果这个老王同志支支吾吾地半天也回答不上来,宋文帝原以为是因为下臣早前没有上报给老王,老王才这番表现,老王倒也实在,没有委过于下,坦诚地说是他自己没看懂,把宋文帝直接搞得没脾气了。
可见王敬弘的无能和怠职严重到了何种程度,像他这样的士族子弟在当时可谓是比比皆是。当然,士族一般都子嗣繁盛,总会有子弟因为教养和经历的不同,仍具有一定的才干。不过在家族重于一切的环境下,他们往往在很多事情上习惯明哲保身,在他们看来,只要门第不倒,他们的前途就有保障,他们没有必要去冒任何风险,也就是说他们虽有才干,可受自身门第所累,困住了手脚。
2、潜龙在渊
吴兴沈氏兴起较早,早在东汉初期,济阳太守沈戎因立下“说降强贼尹良”之大功,被光武帝封为海昏侯,然沈戎出人意料地辞而不受,并且带着一家老小避居于会稽郡乌程县余不乡(晋时属吴兴郡武康县)。此后,沈戎子孙在东汉一朝累世为官,其子沈丰、沈浒和沈景在东汉早期分别出任零陵太守、安平相和河间相(职如郡太守,均为两千石),沈氏因此闻名于江东。
彼时沈氏家族多与“世为族姓”的吴郡陆氏联姻,可见吴兴沈氏起码在东汉中期之前就已经是和陆氏等差不多的地方大族了。鉴于乌程县在当时的自然条件较差,农业资源有限,民风彪悍,且沈氏家族是典型的外来户,故而沈氏家族不可避免地对武力产生了兴趣,逐渐形成了一种“尚武”的家风。与此同时,家族早前在经学上的传承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等到汉顺帝改革察举制后,沈氏家族在“以经入仕”方面就有了短板。
东汉末年,豪杰并起,吴郡孙氏以武力入主江东,沈氏家族出于对汉室的忠诚,对孙氏并不感冒,沈浒的曾孙沈仪拒绝出仕,另有才华横溢的沈友被孙权所灭。故而沈氏家族在东吴时期表现得相当低调,没像“吴中四姓”那样出些大人物,同时也错过了跻身士族的最佳时期。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晋灭吴之际,江东士族大受打击,许多士族多年积累出的私兵、钱粮化为泡影。
吴兴沈氏因当时门第不显,反而保存了实力,以此为凭仗,便可以在此旧等级秩序被打乱之时趁势而起。直至西晋末年,时人常感叹“今江东之豪,莫强周、沈”。吴兴沈氏虽非士族,可其宗党势力却不可小觑,其家族所掌握的经济资源,以及短时间内能够动员出来的军事力量,都不是一般士族可以比的。如此扎实的底子是吴兴沈氏最终能成功逆袭的重要原因之一。
1、斥力尚武
吴兴沈氏的底子厚,自然不甘心一直被排除在士族行列之外。八王之乱后期,天下已然乱象纷呈,晋室需借助吴兴沈氏等江东大族的力量来稳定江东秩序,而吴兴沈氏又想借上层之力来助其实现士族化,这就一拍即合了。比如沈陵在两晋相交之际先助晋室平定江东陈敏之乱,后又助晋室平定吴兴徐馥之乱。然而沈陵的努力在当时士族壁垒森严的环境下,注定没有多大作用。
东晋建立之后,侨姓士族的势力得以壮大,吴兴沈氏的士族之路变得更加艰难。不过吴兴沈氏是再难也要上,沈陵之后又有沈充意欲借琅琊王氏之力而完成自己家族的士族化,为此不惜率领族中子弟充当王敦的马前卒,甚至与王敦一起进攻建康。沈充选择的这条路倒也说不上对错,毕竟王敦得势的那段时间,吴兴沈氏不仅联合王敦摧残了义兴周氏,还达到了自东汉以来前所未有的高度。可惜随着王敦垮台,沈充被灭,吴兴沈氏陷入了低谷。
吴兴沈氏自此背上了一个从逆的名声,庆幸的是晋室立足江东不久,并未下狠手,只是说族中子弟难以入仕而已,比如沈充之子沈劲虽有大才,可“以刑家不得仕进”。好在家族底子都还在,不愁没有东山再起之日,这不,吴兴沈氏在安静了二十多年后又开始了士族之路。适逢前燕进攻洛阳,沈劲在一些老关系的帮助下,获得了参战的机会。沈劲是一战成名,以劣势兵力屡破敌军,即使最后因兵力悬殊太大而被俘,也宁死不降,一举扭转了家族的名声。
有沈劲的榜样作用在,家族子弟在军功之路上就更有动力了,从晋宋之交的沈林子、沈田子,到刘宋中期的沈庆之,再到其后的沈攸之等人,均成为了一代名将,尤其是沈庆之,他可谓是刘宋一朝最为显赫的武将了,吴兴沈氏也是自他始,快速实现了全族的士族化。吴兴沈氏所选择的军功这条路无疑是正确的,当时各大士族在朝政和文化上的影响力过于强大,沈氏要想走“从文”之路,几乎是无路可走。
2、锐意崇文
吴兴沈氏虽说以军功在刘宋时期达到了“沈氏之兴,莫过是也”的高度,可在传统士族眼中,沈氏在文化上的成就尚不及格,只当沈氏是暴发户,这并不奇怪,士族子弟崇文鄙武是由来已久。然而随着沈庆之等人的身亡,吴兴沈氏愈发认识到要想维系家族的士族地位,必须在文化上发力。齐梁之际,沈氏子弟的崇文之风盛行,涌现出了众多知名文人。
南齐有沈淡、沈渊和沈冲,兄弟三人以文入仕,同任御史中丞之盛况,南梁有沈约、沈麟士这样的文学大家。沈约学问渊博,尤善著史,堪称南朝文坛领袖,他所编撰的《宋书》成功入选了二十四史,同时,他的仕途也颇为顺畅,深得梁武帝信重。沈麟士虽说仕途上不如沈约,可在学问上却不差沈约什么,他不重名利,屡拒朝廷的任职令,一心做学问、当老师,大有先贤之风。
梁陈之际,吴兴沈氏继续在崇文之路上前行,沈约之子沈旋著有《集注尔雅》,另有沈众、沈炯、沈文阿、沈洙和沈不害等诸多子弟以善著文史、杂文知名,使得吴兴沈氏在士族之中享有善文史之盛名。自此,吴兴沈氏转型宣告成功,再也不会有谁说吴兴沈氏只知武而不知文了。吴兴沈氏正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终在南陈时期达到了顶峰,
史载吴兴沈氏在南陈时期共出了两任皇后,族中子弟有五人尚公主,而南陈一共才30来年的国祚,可见吴兴沈氏的声望之隆,不然皇室哪里会这么高频率地与其联姻?说白了,南陈皇室需要依仗吴兴沈氏的忠诚和力量,吴兴沈氏则需要这种联姻所带来的声势,想当初颍川庾氏本在侨姓士族中不算个什么,可就是因为出了个庾文君(晋明帝的皇后),方才跻身于高等士族之列。
综上所述,吴兴沈氏之所以能够逆袭成功,是满足“天时、地利、人和”所需的。“天时”,即东晋南北朝时期的南北对峙,让吴兴沈氏的军功之路有了条件;“地利”,即吴兴郡之地的环境帮助吴兴沈氏成就了“尚武”之家风,让吴兴沈氏的军功之路有了基础;“人和”,即吴兴沈氏代有才人出,需要军功的时候有军事大才,需要文学的时候有文学大家。
吴兴沈氏从一地方强宗成长为南朝豪门,乃至华夏六大世家之一,除了上述作用之外,其家族自身的家风传承也是至关重要的,好的家风可以提升家族子弟的成才率,而人才对于一个家族的发展来说,无疑是最为核心的要素。
参考文献:
《晋书》
《宋书》
《资治通鉴》
《魏晋南北朝史》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