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热搜  > 清朝初期著名书法家八大山人朱耷三十三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

清朝初期著名书法家八大山人朱耷三十三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

发布时间:2023-07-20 13:52:07     作者:听月工作室     浏览量:747    

朱耷



朱耷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笔者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清朝时期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字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字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

公元1644年3月,李自成攻克北京,明亡。同年5月清兵进京,10月顺治帝迁都北京,清政府开始统治中国。

对于满清的统治者来说,一方面必须压制各种反抗,另一方面也必须尽快融会吸收汉族传统文化,从而实现长久的统治。为此,清政府采取了两项相反相成的文化政策:一是大兴文字狱,以钳制任何可能的文化反抗,二是主动地对传统中国文化进行整理。而陷入异族统治下的知识分子,开始倡导通经致用,朴学逐渐兴起。在朴学学风中成长的金石、考据学,让人们重新发现了秦汉、北朝书法的艺术价值,从而形成清代书法发展的新格局。从这个意义上说,清代是我国书法史上的转型和总结时期。

清代前期,国势初平,百废待兴,尚无力过多关心书法,因此这时期基本上延续的是晚明书风,大体可以看作三线发展:一是晚明行草书风的新发展,二是传统书风,三是篆隶初兴。

中国清代书法在近300年的发展历史上,经历了一场 艰难的蜕变,它突破了宋、元、明以来帖学的樊笼,开创了碑学,特别是在篆书、隶书和北魏碑体书法方面的成 就,可以与唐代楷书、宋代行书、明代草书相媲美,形成了雄浑渊懿的书风。尤其是碑学书法家借古开今的精 神和表现个性的书法创作,使得书坛显得十分活跃,流派纷呈,一派兴盛局面。

清代历二百六十余载,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书道中兴的一代。清代初年,统治阶级采取了一系列稳定政治,发展经济文化的措施,故书法得以弘扬。明末遗民有些出仕从清,有些遁迹山林创造出各有特色的书法作品。顺治喜临黄庭,遗教二经;康熙推崇董其昌书,书风一时尽崇董书,这一时期,惟傅山和王铎能独标风格,另辟蹊径;乾隆时,尤重赵孟頫行楷书,空前宏伟的集帖《三希堂法帖》刻成,内府收藏的大量书迹珍品著录于《石渠宝笈》中,帖学至乾隆时期达到极盛,出现一批取法帖学的大家,如乾隆、嘉庆年间的刘墉。

至清中期,古代的吉书、贞石、碑版大量出土,兴起了金石学。嘉庆、道光时期,帖学已入穷途,当时的集大成者有刘墉,邓石如开创了碑学之宗,阮元和包世臣总结了书坛创作的经验和理论。咸丰后至清末,碑学尤为昌盛。前后有康有为、伊秉绶、吴让之、何绍基、杨沂孙、张裕钊、赵之谦、吴昌硕等大师成功地完成了变革创新,至此碑学书派迅速发展,影响所及直至当代。纵观清代260余年,书法由继承、变革到创新,挽回了宋代以后江河日下的颓势,其成就可与汉唐并驾,各种字体都有一批造诣卓著的大家,可以说是书法的中兴时期。

清中期,乾隆、嘉庆前后,董、赵的影响渐弱,文人们向古代传统的追寻逐步深入,这使得篆隶书法的复兴步伐加快了,对晋唐宋元明传统的学习范围也大大扩展,由此成为两股基本的力量。

清晚期,嘉庆、道光前后,阮元、包世臣倡兴碑学,从理论上鼓吹秦汉北碑传统在书法史和书法美学系统中的地位,使之成为一时显学。但深入实践的许多书家,并未完全舍彼取此,而是各取所长,自觉不自觉地寻求融合之道,使两大传统都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

下面我们一起分享清朝初期著名书法家八大山人朱耷的书法作品。

朱耷(1626年—约1705年),原名朱统,字刃庵,号八大山人、雪个、个山、人屋、道朗等,出家时释名传煽,汉族,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明遗民。

朱耷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擅书画,早年书法取法黄庭坚。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擅书法,能诗文,用墨极少。

朱耷是明清近30年来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画家之一,他绘画做到了削尽冗繁,返朴归真,笔墨清脱,以一种含蓄蕴藉、丰富多彩、淋漓痛快的艺术语言,塑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纯净、酣畅境界,不愧为30年画坛的领袖人物。

他的书法平淡天成,藏巧于拙,笔涩生朴,不加修饰,静穆而单纯,不着一丝人间烟尘气,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传世作品有《快雪时晴图》、《河上花图》、《行书四箴》、《般若波罗蜜心经》等。

八大山人书法成就颇高,但被画名所掩,注目者不多。黄宾虹尝称“书一画二”,确为至言。八大的书体,以篆书的圆润等线体施于行草,自然起截,了无藏头护尾之态,以一种高超的手法把书法的落、起、走、住、叠、围、回,藏蕴其中而不着痕迹。藏巧于拙,笔涩生朴,此中真义必临习日久才能有所悟。简而言之,是用篆书的笔法去写行草书,与《天发神恰似□碑》以隶笔写篆书一样异曲同工。

八大山人在中年时各体书风全貌的,莫过于《个山小像》中八大的自题了。他以篆、隶、章草、行、真等六体书之,其功力之深,罕与伦比,可谓集山人书法之大成。八大去世前夕,书法艺术水平达到顶峰,草书不再怪伟。如八十岁写的《行书四箴》、《般若波罗蜜心经》、《仕宦而至帖》(即《昼锦堂记》帖),平淡天成,丝毫不加修饰,静穆而单纯,不着一丝人间烟尘气。高僧书法大致如是。近人得其精髓者只弘一法师一人。

八大亦善篆刻,山人的印文往往别出心裁,变化有奇。八大也很注重印章的艺术本体,如:两方“驴屋人驴”印,前一方白文方印把“人”放大,俨然一个铁帐罩在屋上,造成的纵向线条与右侧的横向线条形成对比,右部又多圆形转角,整个印面不板不滞,巧妙自然。后一方设计尤为巧妙,只用驴、屋、人三字,通过上下左右排列,表达出完整的含意。

主要书法作品有:《千字文》《草书唐耿湋旧宅清源寺诗轴》《手书怀素圣母帖行楷释文并跋》《行书兴福寺半截碑节录》《行书手札》《行书诗轴》《行书送李愿归盘谷序轴》《西园雅集》《行书五言诗》《行书李白新莺百啭歌》《题仿董巨山水》《草书时惕干称》《行书题跋》《行书题跋2》《草书四条幅》《行草斗方》《录禹王碑文》《草书饭疏烧叶七言联》《草书五言联》《行书临河序》《草书小山野水七言联》《草书五言诗轴》《草书题画七言诗轴》《行书洗研焚香自煮茶七言诗轴》《行草书桃花源记》《般若波罗蜜心经》《行书艺韫帖》《行书程子四箴》《行书刘伶酒德颂卷》《行书琵琶行卷》《唐耿湋旧宅清源寺诗轴》《草书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草书五言排律诗》等。

清朝初期著名书法家朱耷《千字文》赏析

朱耷《千字文》,大册页,高23.7厘米,宽13.2厘米。荣宝斋收藏。

清朝初期著名书法家朱耷《草书唐耿湋旧宅清源寺诗轴》赏析

朱耷《草书唐耿湋旧宅清源寺诗轴》,纵—二七厘米,横六O·九厘米。钤印二:遥属、可得神仙、八大山人。己卯(1699)前后,草书唐耿湋(八世纪末)题王维(六九九—七五九)旧宅清源寺诗轴。

这是一幅八大山人书法中非常精美的草书大立轴。草体有法。但有的字,草法不常见,今天把原诗录出来。儒墨兼宗道,云泉结旧庐。孟城今寂寞,谩水自纡徐。内学销多累,西园易故居? 深房春竹老,细雨夜钟疏。尘迹留金地,遗文在石渠。不知登座客,谁得蔡邕书。这首他曾在戊寅三月六日写过一 幅册页。不是草书,是小行书。存于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是戊寅年《山水鱼鸟书法册》中之一页。此幅幅度大,字体雄伟,笔法圆润,每字结体稳妥,并且字与字之间 的联系,气度贯通,有些字,把两字或三字,联接起来,大小错综,混为一体,如“城今寂”三字,“春竹”二 字,“不知”二字,分合之间,韵律动人。并且有的字,似畸而正,意断还连。是书艺之上品,使辨认草字之间,有似而不似之感,通体笔画、字 形、行气、章法,调和统一,可称杰作。这幅立轴,曾在《泰山残石楼藏 画》中印出,是高邕之旧藏。

清朝初期著名书法家朱耷《手书怀素圣母帖行楷释文并跋》赏析

朱耷《手书怀素圣母帖行楷释文并跋》,纵29.5厘米,横96.3厘米。

清朝初期著名书法家朱耷《行书兴福寺半截碑节录》赏析

朱耷《行书兴福寺半截碑节录》真迹。此册为张大千先生旧藏。是八大山人书法中的重要作品之一。

《行书兴福寺半截碑》是唐朝大雅和尚集王羲之帖中的字,为一位将军立的碑。因出土时仅存下半截,故称“半截碑”。现存西安碑林第二室。

王羲之帖在唐朝时已真伪难辨,集字双钩上石,难免失真。但毕竟可以追寻唐朝人认为的王羲之书体,是一件可宝。据王方宇先生在《八大山人法书集》中介绍:“八大山人在辛酉(1681年)《山水轴》上有‘禊堂'印,在癸酉(1693年)《画鸟轴》上有‘晋字堂'印。他临《临河叙》有十数次之多(现存原迹有十一件),可见他对王羲之的书法热诚研习。此碑晚明万历年间在陕西发现,八大山人得其拓本必极兴奋。是当时可据以为研习王羲之书法最新材料。但书写此册之时,己卯(1699年)他自己的书体已经形成,所书在字形表面上看,仍是八大山人晚年书法的面目,而晋人书法之气质,却蕴藏于内,难以点画求之。”可见,欲参详八大山人书法或王羲之书法,将此册与原半截碑对照,必定大有所获。

笔者以为,八大山人此书与原碑相较有两点非常独特:一是笔调短促含蓄,苍劲古朴。用笔中没有描头画角的做作与刻意,这与晋人书法的真谛恰好契合;二是墨色变化神采焕发。此册用墨之妙,与用笔相得益彰。其枯、湿、浓、淡,自然调和,美不胜收,与原碑相比,更加有血有肉,生动活泼了。这些尤其值得我们在学习王字或“明清调”书法时玩味。

清朝初期著名书法家朱耷《行书手札》赏析

朱耷《行书手札》。

清朝初期著名书法家朱耷《行书诗轴》赏析

朱耷 《行书诗轴》

清朝初期著名书法家朱耷《行书送李愿归盘谷序轴》赏析

朱耷《行书送李愿归盘谷序轴》。日本国立东京博物馆藏。

清朝初期著名书法家朱耷《西园雅集》赏析

朱耷《西园雅集》卷 纸本 25.4X204.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款署:“八大山人书。戊辰八月五日。”款印:“八还”。引首章:“黄竹园”。鉴藏印:“文心审定”、“荆门王氏珍藏”、“觉非审定”等4方。

释文:西园雅集。李伯时效小李将军为着色泉石云物草木花竹,皆妙绝动人。而人物秀发,各肖其形,自有林下风味,无一点尘埃气,不为凡笔也。其乌道帽黄道服捉笔而书者为东坡先生。仙桃巾紫裘而坐观者为王晋卿。幅巾青衣据方几而凝竚者为丹阳蔡天启。促椅而视者为李端叔。后有女奴,云鬟翠饰,倚立自然,富贵风韵,乃晋卿之家姬也。孤松盘郁,后有凌霄花缠络,红绿相间,下有大石案,陈设古器瑶琴,芭蕉围绕,坐于石盘傍,道帽紫衣,右手倚石,左手执卷而观书者为苏子由。团巾蚕衣,手秉蕉箑而熟视者为黄鲁直。幅巾野褐,据横卷画渊明归去来者为李伯时。披巾青服,抚肩而立者为晁无咎。跪而促石观画者为张文潜。道巾素衣,按静而俯视者为郑静老,后有童子执灵寿杖而立。二人坐于盘根古桧下,幅巾青衣袖手侧听者为秦少游;琴尾冠紫道服摘阮者为陈碧虚。唐巾深衣,昂首而题石者为米元章。袖手而仰观者为王仲至。前有鬅头顽童捧古研而立,后有锦石桥,竹径缭绕于清溪深处,翠阴茂密,中有袈裟退而坐蒲团说无生论者为圆通大师,傍有幅巾褐衣而谛听者为刘巨济,二人并坐于怪石之上,下有激湍潀流于大溪之中,水石潺湲,风竹相吞,炉烟方袅,草木自馨。人间清旷乐不过此。嗟乎!汹涌于名利之场而不知退者岂易得此耶?自东坡而下,凡十有六人,以文章议论、博学辨识、英辞妙墨、好古多闻、雄豪绝俗之姿、高僧羽流之杰,卓然高致。后之揽者,不独图画之可观,亦足仿佛其人耳。

本幅录宋代米芾所撰《西园雅集图记》一文,见米氏《宝晋英光集》。文中记述了苏轼、王诜、米芾、黄庭坚、秦观、刘巨济等著名诗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共16人在驸马都尉王诜府中西园聚会的情景。与会的著名画家李公麟将此次盛集描绘下来,成《西园雅集图》。米芾则以文字形式将人物姓名、衣冠、坐卧神态及周围清幽旷远的环境一一记录,以备后人追随。此后,“西园雅集”便成为绘画史上常见的题材,米芾此文也成为对其最准确生动的注释。

“戊辰”为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八大山人时年63岁,可知此卷为其晚年手迹。点画少顿折,多减省,将绘画的意象变化融入书法中,遂出新意于法度之中,意法相协,圆熟灵动,此为八大山人书法面貌独到之处。

清朝初期著名书法家朱耷《行书五言诗》赏析

朱耷《行书五言诗》

清朝初期著名书法家朱耷《行书李白新莺百啭歌》赏析

朱耷《行书李白新莺百啭歌》诗一首。

清朝初期著名书法家朱耷《题仿董巨山水》赏析

朱耷《题仿董巨山水》

清朝初期著名书法家朱耷《草书时惕干称》赏析

朱耷《草书时惕干称》草书横幅。 江西省博物馆藏。

清朝初期著名书法家朱耷《行书题跋》赏析

朱耷《行书题跋》 资料来自于《中国书法》1998.5

清朝初期著名书法家朱耷《行书题跋2》赏析

朱耷《行书题跋2》 资料来自于《中国书法》1998.5

清朝初期著名书法家朱耷《草书四条幅》赏析

朱耷《草书四条幅》壬午1702前后 草书唐贤绝句 四屏

每条纵一0七·二五厘米,横二 四·一三厘米。 每条钤印二:八大山人、何园 这是八人山人的书法流传到现在 绝无仅有的—堂完整的书法四条屏。 八大山人完整的花鸟的屏条不少,完 整成堂的也有四五套。散出 失群的更多:大多数都是在甲戌以前 的作品。山水完整成堂的屏条,世有 两套,也都是比较早期的作品,书法 却都是比较晚年的作品。这套四屏, 大概是壬午1702左右所作。

四条写的都是唐诗,两条七绝, 两条五绝。分别列如下:(—)钢梁千里曙云开,仙籙偏从 紫府来。天上已张斩羽翼,世间无复 旧尘埃。(李搏诗)(九世纪)

(四)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州山,时人已如处。(刘长卿 诗)(八世纪)

这四屏的草书是晚年成熟的作 品,笔法圆润,字形大小错综近于平 正,“孤云”一幅,“人间住”及“已知 处”节奏感极能感人。

清朝初期著名书法家朱耷《行草斗方》赏析

朱耷《行草斗方》 资料来自于《中国书法》1998.5。

清朝初期著名书法家朱耷《录禹王碑文》赏析

朱耷《录禹王碑文》 纸本 行书 37.4x224.8cm 四川省博物馆藏。

清朝初期著名书法家朱耷《草书饭疏烧叶七言联》赏析

朱耷《草书七言联》朱耷《草书饭疏烧叶七言联》

纸本草书 120.8×28.4cm×2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饭疏对客有豪气、烧叶读书无苦声。 款署:燕文先生属书,八大山人。 钤印:八大山人、何园、真赏。

清朝初期著名书法家朱耷《草书五言联》赏析

朱耷《草书五言联》“采药逢三岛 寻真遇九仙”

广东省博物馆藏 资料来自于《中国书法》1998.5,

清朝初期著名书法家朱耷《行书临河序》赏析

朱耷行书《行书临河序》水墨纸本 1697年 150×90.3cm。

清朝初期著名书法家朱耷《草书小山野水七言联》赏析

朱耷《草书小山野水七言联》纸本草书 105×23cm×2 苏州灵岩寺藏。释文:小山静绕栖云室,野水潜通浴鹤池。

款署:八大山人书。 钤印:遥属、可得神仙、八大山人。

清朝初期著名书法家朱耷《草书五言诗轴》赏析

朱耷《草书五言诗轴》纸本草书。120×44.5cm 江西八大山人纪念馆藏。释文:客自短长亭,愿画鳬与鹤。老夫时患胛,鹤势打得着。 款署:八大山人 钤印:遥属、可得神仙、八大山人。说明:1959年北京故宫博物院调拨。

清朝初期著名书法家朱耷《草书题画七言诗轴》赏析

朱耷《草书题画七言诗轴》纸本草书 138.7×41cm 江西八大山人纪念馆藏。释文:深树云来鸟不知,知来缘想景当时。小臣善谑宗何处,庄子图南近在兹。款署:题画之一,八大山人。 钤印:八大山人。说明:1959年征集于上海文物商店。

清朝初期著名书法家朱耷《行书洗研焚香自煮茶七言诗轴》赏析

朱耷《行书洗研焚香自煮茶七言诗轴》上海刘海栗美术馆藏。释文:幽闲无过道人家,洗研焚香自煮茶。犹觉近来无俗梦,却缘枕畔有梅花。 款署:寤听草堂八大山人书。 钤印:八大山人、何园。

清朝初期著名书法家朱耷《行草书桃花源记》赏析

清代朱耷71岁行草书《行草书桃花源记》卷,纸本,纵26cm,横211cm。八大山人书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故宫博物院藏。

此为朱耷书录东晋隐逸诗人陶渊明《桃花源记》之作。朱耷身为前明宗室,面对家国之悲,民族之恨,却无力抗争,只得出家为僧。他习静修真,参研书画,以此抚慰内心的亡国之痛,故朱耷深爱《桃花源记》,时常书之,以表达其誓不与清廷合作而追求世外桃源生活之意。

该书学东晋王献之,兼融小篆之体,笔法纯朴圆润,笔势流畅,意尽笔止,有傲岸之情态和奇妙之格调。此作品为朱氏晚年佳作。

款署:丙子六月既望,纳凉在芙山房书,八大山人。

近代陈师曾观跋之七

齐白石书法题跋之八

清朝初期著名书法家朱耷《般若波罗蜜心经》赏析

朱耷书法欣赏《般若波罗蜜心经》

清朝初期著名书法家朱耷《行书艺韫帖》赏析

清代朱耷行书《行书艺韫帖》,102.2x37.4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为张群先生捐赠。作于壬午(1702)年冬至。八大晚岁书风趋于质朴,用笔浑厚而少提按,带有篆书意味,或受当时盛行的金石学影响。所书内容取自〈淳化阁帖〉之〈艺韫帖〉,而省去原文某些字句。虽曰「临」,结字点画实皆自出己意。八大于此年曾经多次书写同样的文本,传世另有扇面与册页等不同形式。

清朝初期著名书法家朱耷《行书程子四箴》赏析

八大山人朱耷八十岁时书写的《行书程子四箴》欣赏

释文:视箴:心兮本虚,应物无迹;操之有要,视为之则。蔽交于前,其中则迁;制之于外,以安其内。克己复礼,久而诚矣。听箴:人有秉彝,本乎天性;知诱物化,遂亡其正。卓彼先觉,知止有定;闲邪存诚,非礼勿听。言箴:人心之动,因言以宣;发禁躁妄,内斯静专。矧是枢机,兴戎出好;吉凶荣辱,惟其所召。伤易则诞,伤烦则支;已肆物忤,出悖来违。非法不道,钦哉训辞!动箴:哲人知几,诚之于思;志士励行,守之于为。顺理则裕,从欲惟危;造次克念,战兢自持;习与性成,圣贤同归。钤印:八大山人、何园、遥属;另有收藏印:戴芝西氏父秘籍之印、二百兰亭齐审定。

这幅收藏于津市艺术博物馆的《行书程子四箴轴》,是他八十岁时写的作品。八大山人在即将走完自己孤寂高傲又愤世嫉俗的一生时,写下“程子四箴”,是在总结自己还是告诫后人,我们不得而知,但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行笔安静从容,线条圆浑厚实,虽然中锋贯彻始终,但线条内部运动丰富而微妙,字结构匀净妥帖,达到中国书法人书俱老的最高境界。

我们可以边欣赏八大山人的书法,边对照这四字箴言思考自己的人生,无论是为人为艺都会有很大的收获和提升。

清朝初期著名书法家朱耷《行书刘伶酒德颂卷》赏析

清代,朱耷《行书刘伶酒德颂卷》纸本墨笔,手卷,纵25.7厘米,横531.1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八大山人书法成就颇高,但被画名所掩,注目者不多。黄宾虹尝称“书一画二”,确为至言。八大的书体,以篆书的圆润等线体施于行草,自然起截,了无藏头护尾之态,以一种高超的手法把书法的落、起、走、住、叠、围、回,藏蕴其中而不着痕迹。藏巧于拙,笔涩生朴,此中真义必临习日久才能有所悟。简而言之,是用篆书的笔法去写行草书,与《天发神恰似□碑》以隶笔写篆书一样异曲同工。

清朝初期著名书法家朱耷《行书琵琶行卷》赏析

朱耷《行书琵琶行卷》之一

朱耷《行书琵琶行卷》之二

朱耷《行书琵琶行卷》之三

朱耷《行书琵琶行卷》之四

朱耷《行书琵琶行卷》,故宫博物院藏。

清朝初期著名书法家朱耷《唐耿湋旧宅清源寺诗轴》赏析

八大山人草书《唐耿湋旧宅清源寺诗轴》

释文:儒墨兼宗道,云泉结旧庐。孟城今寂寞,辋水自纡徐。内学销多累,西园易故居? 深房春竹老,细雨夜钟疏。尘迹留金地,遗文在石渠。不知登座客,谁得蔡邕书。

朱耷《草书唐耿湋旧宅清源寺诗轴》,纵—二七厘米,横六O·九厘米。钤印二:遥属、可得神仙、八大山人。己卯(1699)前后,草书唐耿湋(八世纪末)题王维(六九九—七五九)旧宅清源寺诗轴。

这是一幅八大山人书法中非常精美的草书大立轴。但有的字,草法不常见。这首他曾在戊寅三月六日写过一幅册页。存于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是戊寅年《山水鱼鸟书法册》中之一页。此幅幅度大,字体雄伟,笔法圆润,每字结体稳妥,并且字与字之间的联系,气度贯通,有些字,把两字或三字,联接起来,大小错综,混为一体,如“城今寂”三字,“春竹”二字,“不知”二字,分合之间,韵律动人。并且有的字,似畸而正,意断还联。是书艺之上品,使辨认草字之间,有似而不似之感,通体笔画、字形、行气、章法,调和统一,可称杰作。这幅立轴,曾在《泰山残石楼藏画》中印出,是高邕之旧藏。

清朝初期著名书法家朱耷《草书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赏析

朱耷草书《草书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

清朝初期著名书法家朱耷《草书五言排律诗》赏析

朱耷《草书五言排律诗》,草书,横72cm,纵146cm,安徽省博物馆藏。释文:庙堂多暇日,山水契中情。欲写高深趣,还因藻绘成。九江临户牖,三峡绕檐楹。花柳穷年发,烟云逐意生。能令万里近,不觉四时行。气染荀香馥,光含乐镜清。咏歌齐出处,图画表冲盈。自保千年遇,何论八载荣。八大的书体,以篆书的圆润等线体施于行草,自然起截,了无藏头护尾之态,以一种高超的手法把书法的落、起、走、住、叠、围、回,藏蕴其中而不着痕迹。藏巧于拙,笔涩生朴,此中真义必临习日久才能有所悟。简而言之,是用篆书的笔法去写行草书,十分得味。

在经历了漫长而辉煌的发展后,随着中国社会陷入战乱频仍的近现代,书法也曾经一度受到过强烈的冲击,经受了风雨的考验。现在,她又迎来了复兴的机会,不仅在全国出现了持续多年的热潮,而且影响及于世界。我们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应该更加热爱她,更加为她而努力工作,使她得到更辉煌的发展。

收藏文章

收藏

文章标签: 八大山人     赏析     三十三    
上一篇:三款音乐节奏动作游戏 你还记得PSP的《啪嗒砰》吗 下一篇:小米手机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呢?看看chatGPT会怎么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