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天水郡的设置及其沿革(上)
发布时间:2023-07-14 04:34:59 作者:书画艺术123 浏览量:678
西汉天水郡的设置及其沿革
——兼谈冀、上邽天水郡的变化及相关问题的讨论
文 / 张克复 张国藩
张克复,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史馆馆员,中华诗词学会三届常务理事、四届副会长,甘肃省诗词学会名誉会长,甘肃省碧玉关历史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
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析陇西郡(郡治狄道,今临洮县)置天水郡(郡治平襄,今通渭县),东汉明帝十七年(74年)改天水郡为汉阳郡(郡治冀县,今甘谷县),平襄县作为天水郡附郭首县历经188年。此后,平襄县改属不定,加之战乱迁徙、山陵变迁,资料湮灭,到南北朝时史学界已很少有人知道平襄县曾是天水郡治这件事了,以致《后汉书》《水经注》等一些权威著作在记载天水郡治时出现了矛盾、抵牾,遂成为史学界的一大公案。好在先贤在著述时留下了几条珍贵的线索,即天水郡治平襄县址的三大地理标志:“郡前湖水”“三堆”“五城相接”。经过多年努力,这些标志终于在今通渭县碧玉镇上店子发现。更令人惊喜的是,张德芳先生从《悬泉汉简道里簿》残简中释出“天水平襄”等字样,使这一发现得到了强有力的实物佐证。
张国藩,甘肃省交通科技通信中心史志处处长、碧玉历史文化研究院 顾问
随着天水郡治平襄县址的确定,通渭“汉天水文化”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已提上议事日程。在“天水郡治”这一千古公案真相大白天下之际,我们有必要对“汉天水郡治”引出的一系列历史问题作出客观公正的说明。
一、 西汉天水郡设置及其辖区
《汉书·地理志》载:天水郡,武帝元鼎三年置。莽曰镇戎。明帝改曰汉阳。户六万三百七十,口二十六万一千三百四十八。县十六:平襄,莽曰平相。街泉,戎邑道,莽曰镇戎亭。望垣,莽曰望亭。罕开,绵诸道,阿阳,略阳道,冀,《禹贡》朱圄山在县南梧中聚。莽曰冀治。勇士,属国都尉治满福。莽曰纪德。成纪,清水,莽曰识睦。奉捷,陇,豲道,骑都尉治密艾亭。兰干。莽曰兰盾。
天水郡是凉州刺史部(治陇县,今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城南)所属第二大郡,属县16个,其辖区相当于今天水市全部(除上邽,今天水市城区),平凉市南部,定西市北部,兰州市黄河以东地。辖县具体位置为:平襄,天水郡治,今通渭县碧玉镇上店子。街泉,今张家川县恭门镇东上城子。戎邑道,今张家川县黄门镇。望垣,今天水市秦城区新阳镇中滩。罕开,今天水市麦积区。绵诸道,今天水市麦积区社棠镇。阿阳,今静宁县古城镇至威戎镇之间葫芦河西岸。略阳道,今秦安县陇城西蔡河村。冀,今甘谷县地。勇士,今榆中县青城,一说定西市安定区巉口。成纪,今静宁县治平镇。清水,今清水县地。奉捷,今清水县地。陇,凉州刺史部治,今张家川县城南。豲道,今陇西县南、武山县北华林镇附近。兰干,今通渭县西。后因经略西羌,在勇士县西增设金城、榆中两县,辖县达到18个。
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以边塞阔远,取天水、陇西、张掖各二县置金城郡。”郡治允吾(今永靖县境,一说今青海民和境)。其中天水郡取金城、榆中县,陇西郡取枹罕、白石县,张掖郡取令居、浩门县。后又增置6县。至此,天水郡的区域东起陇县,西到勇士,北起阿阳,南达绵诸,幅员千里。
天水郡东接三辅,西通河西,北捍匈奴,南御氐羌,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且经济发达,“畜牧为天下饶”(《史记·货殖列传》),是汉代著名的边郡。在设郡的近二百年间,为汉王朝经营西域,保障丝绸之路畅通,加快军需物资运输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天水郡得名
“天水”一名首见于《汉书·地理志》“天水郡”注引《秦州地志》,云:“郡前湖水冬夏无增减,因以名焉。”即天水郡得名于“郡前湖水”,可知这个“湖”在设郡前就叫“天水”,绝不是设郡当年起名或从别的什么地方移来。联系通渭县碧玉镇李家坪新石器时代遗址和《汉书·地理志》“平襄县”曰:“故襄戎邑”的记载,这个“湖”最初由李家坪人发现,后由襄戎继承并命名。他们依赖上天赐予的湖水繁衍生息,不断壮大,成为拱卫秦国北部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随着秦国东进步伐一代代背井离乡,但“天水”这个带有吉祥、圣洁寓意的地名却一代代被传了下来,并有可能被带到了别的地方,形成一个与“天水”同名的地理区域。后来,汉武帝在“天水”发源地设置新郡时,“天水”很自然成了新郡的名字。“汉天水郡”遂成为甘肃历史上所有“天水郡”的源头。
需要说明的是,新石器时代李家坪人并无“湖”的概念,把南山背后的“大水泉”称为“天水”。“湖”字出现后,襄戎以及后来的秦人、汉人也一直沿用“天水”。把“天水”视为“湖”首现于《秦州地志》,将“天水”臆测为“天水湖”出自宋天水人之口,在史籍上“天水湖”首现于《大明一统志》。吉祥、圣洁的“天水”变成了俗不可耐的“天水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