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校庆 · 诉说|陈建真:相遇是缘,感恩在浙中医大所有的遇见
发布时间:2023-07-06 02:22:35 作者:浙江中医药大学 浏览量:847
又是诉说
“我与我的浙江中医药大学”的故事的一天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
陈建真老师与浙中医大的故事
感恩所有的遇见,
祝福一切的美好
1976年,我依依不舍离开了伴我度过少儿时代的富春江,举家随迁杭州,来到美丽的西子湖畔,紧邻学校少体校操场而居,那操场便是小伙伴们儿时玩耍的最好去处,从小目睹身穿白大褂的学子进出校园。时隔40年,2015年随着药学院搬迁至富春校区,我又重回到儿时生活过的地方,一种“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情感油然而生。
1983年,我高考那年,父母建议我报考家门口的中医学院,那时的我一心想去外地念大学,于是选择了上海医科大学,从此与药学、化学结下了情缘。在沪学习生活了5年,觉得还是有家的地方好,毕业后便毫不犹豫地回来了,重新踏进中医学院的校门,选择了永远和学生在一起的职业。
不得不承认,我和学校、和药学院、和富春有着一种不解之缘,相遇是缘,感恩在浙中大所有的遇见!
1988年,炎炎夏日里的一天,我怀着紧张而兴奋的心情来中药系报到,老主任领着我来到一幢极其简陋的二层楼房前,后来得知那是杭二建的厂房,这便是我办公和上课的地方,每日里上下班在狭窄的过道上与建筑工人插肩而过。那年正值86级第一届中药学专业开设中药化学课,我就被安排在了这个岗位上,我的教学生涯由此开始。初登讲台时的情景还记忆犹新,面对与我年龄相差无几的学生,心中充满紧张和忐忑。蓦然回首,我已步入了老教师的行列,在工作中得到了许多老师的无私帮助和热心指导,感谢多年来关心和帮助我的领导和老师们!
蓦然回首30年
刚进学校,对于科研可以说几乎一窍不通,于是在时任中药系主任吕圭源教授等的指导下,我和其他年轻老师一起从零开始学做中药科研、新药研发等工作。那时的实验条件很艰苦,但是“条件或环境等因素都不是决定因素;自己认定要做的事,一定要坚持、有充分的信心、耐心和勇气,定能做成,也可能会做大或做强。”前辈老师们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和执着忘我的奉献精神使我受益终身。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研究团队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坚持,获得了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当手捧大红证书的那一刻,我觉得所有的一切都很值得,感谢我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和同行者!
2000年,学校整体搬迁至滨文校区,彼时学校周围一片田野,就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学校从学院更名为大学,从此踏上了新的征程。我们中药系也发展成为了药学院,规模不断扩大。我所在的中药化学和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合并组建为药物化学教研室,一路走来教研室老师如同家人一般,朝夕相处、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经历了许多美好、难忘的事情,见证了彼此的成长和喜怒哀乐,感谢一起工作的小伙伴们!
2015年,药学院二度搬迁至富春校区,元朝画家黄公望的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所绘之地,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也迎来了许多学术大咖和青年精英,从我刚进校时的30余人增至100多人,可谓人才济济,如春江之水后浪推前浪,为学院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强劲的动力。
2018年是我从教的第三十个年头,时光如白驹过隙,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回首曾经留下的足迹,心中不免有许多感慨,风很清云很淡,岁月有情似无情,当年那个青涩稚嫩的我,如今已是“银丝渐渐染白了鬓角,皱纹悄悄爬上了额头”。三十年路漫漫,三十年情悠悠,寒来暑往,春去秋来,迎来送往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有幸见证了药学院历届学生的成长成材。岁月变迁,学生在变,但不变的是初心,关爱学生、教书育人永远在路上!每年9月开学季,学生的一声问候或一束鲜花让我既感动又惭愧。每年6月毕业季,看到一个个穿戴着学位服活力四射的身影,脑海里便会闪现出一幅“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画面,祝福他们前程似锦。感谢可爱的学生们,让我永远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始终坚守那份历久弥新的教育情怀,点点滴滴,悠然于心!
2019年迎来了学校60周年华诞,六十年志存高远,精修岐黄,六十载桃李芬芳,薪火传承。学校经历了从庆春萌芽到滨江崛起到富春起航,走过了脚踏实地、诲人不倦的六十年,走过了锲而不舍、锐意创新的六十年。六十载杨帆竞风流,勇立潮头写春秋。60年来,学校始终恪守“求本远志”校训,坚持“大医精诚”的理念,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及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我们感恩并珍惜凝聚了所有浙中大人心血和汗水的成果。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衷心祝愿学校在“健康中国战略”的支持下,乘风破浪,砥砺前行,创造更辉煌的明天,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图文:陈建真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