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热搜  > 黄河里鱼的秘密:跃龙门的不是鲤鱼,铜鱼当了数百年的宫廷鱼?

黄河里鱼的秘密:跃龙门的不是鲤鱼,铜鱼当了数百年的宫廷鱼?

发布时间:2023-06-25 15:29:45     作者:互联网收集     浏览量:918    

黄河有什么鱼

黄河的鱼资源匮乏,已是不争的事实,甚至可用“无鱼可捕”形容。但本文并非探究成因,而是挖一挖埋藏在鱼深处的秘密。

1、黄河鲤鱼是黄河鱼资源的代表,古人形容它“岂其食鱼,必河之鲤”。隋唐之后,科举制度逐渐确立、发展,金榜题名成了寒门学子跨越阶层、飞黄腾达的最佳途径,与“鲤鱼跃龙门”如出一辙。但令人意外的是,跃龙门压根和鲤鱼没半毛钱关系。

黄河有什么鱼

跟踪记录发现,真正“跳跃”的是洄游的鲟鱼。每年3-5月份大量鲟鱼逆流而上,在山陕交界的龙门水域聚集产卵。鲟鱼的习性所致,常把产卵点设在流速大、水底环境复杂的河流中上游区段。龙门恰处于晋陕大峡谷之间,最窄处仅有30-50米的宽度,水流湍急,岸边水底堆积了大量的砾石,是鲟鱼产卵的最佳场所。

产卵前,雌性鲟鱼相互追逐、嬉闹,特别是临近产卵的前两天,跳跃的愈发频繁、激烈。这时鲟鱼的鳍部充满了血,颜色鲜红,成千上万的鲟鱼一时间跃出水面,煞是壮观。古代典籍把这种现象描述成“赤河”,不过后人更推崇鲤鱼,便将它张冠李戴,强加给了鲤鱼。

齐鲁大地推崇鲤鱼,还有一个历史典故。孔子的儿子出生,鲁昭公送去一条金鳞赤尾的黄河鲤鱼,以表祝贺。孔子为表达谢意,将儿子取名为孔鲤,却不知这个不经意的举动,后世2000年里子孙竟再未吃过鲤鱼。

2、2020年7月,渔业部门在黄河口发现一条活体刀鱼,引起媒体的广泛热议,本以为灭绝的刀鱼,竟然还有“幸存者”。建国初期刀鱼是黄河里再寻常不过的一种鱼,高峰期时一日能捕捞上千斤。

但70年代人的大量活动干预到黄河的生态中,80年刀鱼数量明显减少,这时刀鱼的价格达到了0.9元/斤;1990年更是涨到35元/斤,相当于普通工人几天的工资;2000年曾有高端酒店出价万元/斤购买刀鱼,只是跑遍整个交易市场,不见一个售卖纯正野生刀鱼的摊位,这时刀鱼已经处于消亡的边缘了。

每年的3-5月份,黄河口的刀鱼开始聚集,逆流而上洄游到东平湖产卵,孵出的幼鱼顺流而下,在黄河口淡水区或咸淡交汇处生长、发育。从1980年至1999年黄河水域共发生了21次的断流,其中的1997年断流时间达到了226天。与此同时,东平湖与黄河接口处修建了大坝,成了阻挡刀鱼洄游的屏障。刀鱼的生存、繁衍受到了巨大破坏,等到新世纪初已经很难发现刀鱼活跃的痕迹了。

3、北方铜鱼是黄河另一个知名鱼种,属于我国独有,地位比黄河鲤鱼“有过之而无不及”。北方铜鱼俗称鸽子鱼,肉质细嫩、洁白,味道醇香四溢,宁夏有民间谚语形容它“天上的鹅肉、山里的鸡肉,不如黄河的鸽子肉”,所以北方铜鱼自古便用于宫廷菜的制作,供皇室、达官贵人享用。

北方铜鱼主要分布在黄河的中上游,比如兰州、青铜峡一带数量较多,50年代曾有一天捕获数千斤的记录,其中甘肃的靖远是铜鱼交配、繁殖的重点区段,但除此之外的其他河段数量较少。80年代后期,铜鱼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如今也处于灭绝的边缘。

4、黄河水流里掺杂着大量泥沙,水体浑浊不堪。总有网友疑问,这样的水质环境下,鱼是怎么呼吸、摄食的?诚然,大量泥沙的确影响鱼的活动力度,但作用有限。鱼的鳃能过滤掉泥沙,再与水体进行气体交换,似乎不会影响鱼的呼吸。黄河水浑浊、光线弱,鱼的眼睛最多看2-3米的距离,但与夜晚一样,鱼的游动似乎不受干扰,为何?

鱼的嗅觉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鱼的鼻孔里有大量褶皱的鼻囊,里面附着了大量感知气味的细胞、神经末梢,以至于鱼的嗅觉灵敏度大约是人的500倍。所以鱼凭借超级灵敏的嗅觉,再配合味觉、听觉、视觉的辅助,栖息、觅食完全不受影响。想想那些常年躲藏在阴暗洞穴里的鲶鱼、黄辣丁,就不感到意外了。

写在后面:黄河作为我国第二长河,千百年来自然生态已发生显著变化,那些深藏的秘密,如果加以科学的分析、探究,大多找到原因、科学依据,不知道大家还有哪些疑问?欢迎评论。

原创:老高

收藏文章

收藏

文章标签: 跃龙门     铜鱼     数百年    
上一篇:对于违章停车罚款多少是如何规定的 下一篇:动物的平均寿命,你都能猜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