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热搜  > 这个一线城市,急了

这个一线城市,急了

发布时间:2023-06-12 18:00:17     作者:互联网收集     浏览量:577    

1994年上海居住证政策

作者:刘晓博


1994年上海居住证政策

在全国“抢人才”、“抢人口”大战中一度表现矜持的上海,有点急了!

1994年上海居住证政策


11月份以来,上海连续发布了三份“抢人才文件”——《关于优化本市居住证转办常住户口政策的通知》、《留学回国人员申办上海常住户口实施细则》、《上海市引进人才申办本市常住户口办法》,降低了各类人才落户上海的门槛。


在昨天(12月3日)生效的,针对留学生落户上海的文件规定,以下1-4类留学生,缴纳社保和个税6个月,按照上海的平均工资,可以申请落户:


第1类:1、国(境)外高校博士学位,累计在外学习时间不少于1年;2、中外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等性质的博士学位毕业生;累计在外学习时间不少于180天;其中,境外高水平高校(500强大学)毕业的博士,不需要社保和个税,可以直接申请落户上海。


第2类:1、国内双一流大学本科+境外硕士;2、国内非双一流大学本科+境外高水平大学硕士;3、境外本科+境外硕士。


第3类:境外高水平大学本科;国(境)外高水平大学,即国(境)外世界排名500强院校,可以参考以下4个世界TOP500高校排名,以上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确认后发布的为准:A、英国泰晤士报;B、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C、QS世界大学排名;D、上海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第4类:国内硕士或以上学历+境外高校、科研机构进修或者做访问学者1年。


此外,还有很多细节这里不再赘述。总之,境外留学生落户上海的门槛有了大幅降低。


12月1日,上海开始施行更宽松的“居转户”政策。所谓“居转户”,就是持有居住证的人士,在满足一定条件之后转为上海户口。


主要规定有三条:


第一条:在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在现行居转户缩短年限政策的基础上,试行更为宽松的居转户评价标准,在新片区用人单位工作的各类人才,最近4年内累计36个月及申报当月在本市缴纳城镇社会保险基数达到上年度本市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1倍的,在申办居转户时可不受职称或者职业资格等级的限制。


第二条:对张江科学城用人单位引进的人才,居转户年限由7年缩短为5年(其中在张江科学城工作时间不低于3年);张江科学城重点产业的骨干人才,居转户年限由7年缩短为3年(其中在张江科学城工作时间不低于2年)。符合缩短居转户年限要求的各类人才,应书面承诺落户后继续在张江科学城工作2年以上,并由用人单位向张江科学城指定的人才服务机构提出申请后,按本市居转户规定进行申报。


第三条:在上海注册的用人单位工作并持有《上海市居住证》的境内人员,最近4年内累计36个月及申报当月在本市缴纳城镇社会保险基数达到上年度本市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倍的,在申办居转户时可不受职称或者职业资格等级的限制。


至于在另外一份文件——《上海市引进人才申办本市常住户口办法》中,则打破了学历、年龄等限制,直接规定:取得国家一级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认定证书(高级技师)的技能类高技能人才;取得国家二级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认定证书(技师)且获得国家及省部级以上技能竞赛奖励的技能类高技能人才,上述两类人才可以申办上海常住户口。


总之,只要你学历高、收入高,或者是上海急需的人才,或者虽然没有像样学历但有较高职业技能,你就可以成为真正的上海人。


而在之前的若干年里,即便你有较高学历、职称或者技能,也需要至少7年以上的时间,才能从居转户。


换句话说,上海的落户门槛一度直追北京,是中国最高的!


为什么当年会有这样的决策?又为什么会有今天的变化?这一切都跟经济发展、人口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2005年到2010年,上海人口曾出现过一个快速增长的高峰期,这5年时间里上海常住人口从1890万人增长到了2303万人,增长了413万人,平均每年增长82.6万人。其中2006年到2007年的1年间,就增长了接近100万人。


我们知道,最近几年深圳和杭州常住人口增长位居全国前列,但也不过每年50万人左右,跟当年上海每年增长80多万,多的时候100万,是无法同日而语的。


任何一个城市,都无法承受人口这样剧烈的流入。如果不干预,未来将产生严重的城市病。上海的汽车限牌、楼市限购,落户门槛提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推出的。


在北京提出纾解非首都功能之后,上海陪着北京一起限制人口流入,措施都极为严格。


其结果是,上海常住人口的增长很快就被限制住了。根据上海官方公布的统计公报,2017年到2019年,连续两年上海常住人口增长都只有大约5万人左右,只相当于深圳的八分之一到十分之一。


但你要知道:一个城市之所以能成为中心城市,就是因为有“吸血能力”。不仅吸引高层次的人才,还吸引高层次的企业和增量资金。


如果不能在人口上吐故纳新,不断增加高端人才,城市必然衰落。在中国,最典型的案例就是香港。


香港最辉煌的时候,是在1994年人民币三价合一之后,所谓三价合一,是官方汇率、调剂汇率和黑市汇率合并,表现为官方汇率的大贬值。在那前后,香港一个弹丸之地的GDP相当于全国的四分之一。


后来为什么香港经济总量逐步被北京、上海、深圳超过?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香港无法持续吸纳优质人口。尤其是面对内地,引进人才的门槛太高。而香港的高房价,又对实体经济产生了挤出效应。


更奇葩的是,香港有限的“单程证”(移民)配额,其中一大半给了香港居民在内地的配偶、子女。而香港居民在内地的配偶和子女,多是学历收入偏低的。


深圳为什么迅速崛起?我们算笔账就清楚了。


改革开放设立特区的时候,宝安县(深圳前身)只有30万常住人口,而如今官方宣布的实际管理人口超过2200万。所以在过去40年里,深圳平均每年增长54.3万的常住人口。


深圳官方宣布,目前的各类人才总量超过600万人。这意味着,深圳平均每年新增的人才,也在15万人以上。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上海、香港和深圳的成功,无不跟吸纳海量人口、人才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后来,香港和上海在人口、人才问题上有点故步自封,提高了门槛,没有深圳开放。


过高的落户门槛,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上海上市公司数量已经被深圳追平,上市公司市值已经被深圳远远抛离。你比较一下深沪两个城市的10大市值上市公司,就可以看出巨大的差别。深圳开始出现一批世界级的企业,而上海基本上没有。


今年前三季度,四大一线城市的GDP增速,也是深圳第一,上海第四,而且上海是一线城市里唯一的负增长城市。


上海是中国经济总量最大的城市,也是中央财政最大的税源,上海不容有失。


所以我们看到,最近几年中央不断给上海送上利好,从“科创板+注册制”,到自贸区扩容;从设立“进博会”,到设立临港新片区;从新一轮长三角一体化,到上海第三机场。


而上海也开始改变人才、人口政策,降低落户门槛,力求用增量盘活存量。应该说,这样做是正确的。


在当今这个时代,如果你还把人口看成累赘,那一定是错误的。


事实上,当上海进入“抢人才”时代的时候,其他城市都在“抢人口”了。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走向终结,抢到自己篮子里的才是菜。没有增量人口,一切都谈不上。

收藏文章

收藏

文章标签: 一线     城市     这个    
上一篇:为什么是上海Ⅲ④|“单位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下一篇:4区特殊要求!2021上海入托政策发布!你关心的问题都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