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热搜  > 二战数量稀少但可靠耐用的M1式75毫米榴弹炮,炮身就像肿起来一样

二战数量稀少但可靠耐用的M1式75毫米榴弹炮,炮身就像肿起来一样

发布时间:2023-06-04 06:03:51     作者:互联网收集     浏览量:761    

二战美军75榴弹炮

二战是武器装备的试炼场,许多装备经受不住考验早早就被淘汰,而一些原本名不见经传的装备却脱颖而出。M1式75毫米榴弹炮就是后者,与别的装备不同的是,尽管它在战场上表现优异,依然没有大量生产,是一款命运多舛的火炮。

M1式75毫米榴弹炮

二战美军75榴弹炮

美国参加一战后,美国大兵在泥泞的战场上获得了不少的实战经验,战后军方提出了下一代的近距离支援型火炮,这种火炮要求能够比较从容地应对各种复杂地形,最大射程要达到4600米,采用75毫米口径,另外一点就是和日军的92式步兵炮一样轻便,在紧急的时候4名士兵就能推着到处跑,或者用汽车牵引,又或者牲畜驮运。

二战美军75榴弹炮

在当时,这样的技术指标要求很高,不过韦斯特威尔特公司还是在1927年完成了样炮的制造,并投入测试。测试结果让军方比较满意,很快就给了M1式75毫米榴弹炮的名字。

M1式75毫米榴弹炮

该炮全重653千克,可快速拆解携带或者由汽车牵引,火炮口径75毫米,最初发射榴弹、烟幕弹,后来增添了成型装药炮弹(也就是破甲弹),炮口初速度381米每秒,射速5发每分钟,射程9千米。正常炮组6人,紧急时刻3人可以操作。火炮可以分解成9个大部件进行空投,也可以拆分后用骡马等运输。

该炮最大的特点就是炮管背部的一个通过螺栓与下部基座上的助退器连接起来的盖子,这让火炮看起来似乎肿起来了一样。其实这种设计是因为火炮轻量化的要求,采用这种盖子整个抱住炮管不会破坏炮管的应力,在炮身后座的时候这个盖子同下部的助退器一起运动。鼓起来的空腔后方是开口的,前端也有小口,在运动时会引起空气的剧烈流动,从而带走部分热量,有助于散热。

澳大利亚士兵操作M1式火炮

从取得正式编号开始,该炮虽然技术指标不错,但因为美军一直没有实战需求,一直没有受到重视,1934年对该炮进行了细微的改进,重新命名为M1A1,直到1940年以前才生产了区区90门。随着日军偷袭了珍珠港,美军正式加入盟军开始,这种轻便的步兵炮终于迎来了春天。

当时不管是北非战场还是欧洲战场,支援型火炮都开始往机械式自行化发展,而且美国的工业有能力制造足够的汽车和装甲底盘,因此美军把重点放在M7“牧师”这一类自行火炮身上,而那些M1榴弹炮只是配属给那些机械化程度不高的军队,或者作为一种火力补充。

M1式75毫米榴弹炮

与欧洲不同的是,太平洋上星罗棋布的岛屿可没有完善的公路体系,大部分时候作战都需要士兵的两条腿,坦克并不是什么地方都能去得了的。日军装备了更加轻便的92式步兵炮,这种火炮往往出其不意的部署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给美军造成重大杀伤。这个时候M1的优势体现出来了。士兵们能够较为从容地携带火炮进入到山地并展开部署,虽然重量比起92式更重,但是射程和威力也更大,是拔除火力点的好帮手。

根据《租借法案》,当时美军还向中国战场援助了不少的这种火炮,这些火炮在火力贫弱的中国士兵手中简直就是宝贝,一度成为比较常见的火炮类型,为抗日作战立下了不少的功劳,士兵们称呼它为“小胖子”。

92步兵炮

在盟军登陆欧洲大陆之后,美军手中的M1依然坚持作战,大部分时候他们都没有太大作为,前方有坦克、自行火炮,天上有轰炸机,而近距离炮击任务,则有60迫击炮。在阿登战役时,过于自信的美军在阿登地区没有部署足够的装甲武器,大雾的天气也不利于飞机作战,美军地面部队一度受到德军的碾压。这个时候美军手中比较有效的反击武器就是M1榴弹炮。面对德军最后集结起来的装甲大军,M1虽然不能做到有效的击穿,但是它们发射的破甲弹还是有效的迟滞了德军的进攻步伐,也算是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炮兵在操演M1榴弹炮

到二战结束后,战争的需求少了,M1的存在价值也随之失去。原本它是一种山地战的优秀火炮,奈何迫击炮表现出了更强的适应性,同时无后坐力炮也来分一杯羹,M1只能无奈的退出现役,在二战结束前总共生产了5300门。如今少量M1榴弹炮被改成M120礼炮,在重大节日的时候继续发挥余热。

收藏文章

收藏

文章标签: 肿起来     M1     75    
上一篇:占有压倒性优势的德国空军,在二战中的战术策略 下一篇:老照片:二战法国投降,德军在巴黎阅兵,这些色彩见证恶魔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