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出动6个航母战斗群,萨达姆迎来末日,第二次“海湾战争”
发布时间:2023-06-04 03:03:52 作者:互联网收集 浏览量:221
2003年3月,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上空的防空警报再次响起。随着美国出兵伊拉克,自海湾战争后平静了十三年的中东,再次燃起了战火:这场战争,也彻底敲响了萨达姆的丧钟。由于战争爆发的地点仍在波斯湾区域,因此这场战争也被人们称为第二次“海湾战争”,或“伊拉克战争”。
从海湾战争到伊拉克战争,为何美国不惜对小小的伊拉克两次出兵,并且前后消耗近8700亿美元的军费开支?今天,本期节目就带您讲述,“第二次海湾战争”的前世与今生。
在1980——1988年的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是美国军火市场的重要客户。然而,随着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军事行动,美伊之间便系下了不可挽回的死结。在伊拉克拒绝美国撤出科威特的要求后,近70万美军便进驻中东,于1991年发起“沙漠风暴”行动,伊拉克前线近三分之二军队遭受重创,被迫撤出科威特,是为第一次“海湾战争”。
正当人们认为中东地区可因海湾战争的结束而暂享一段和平时,一场意外却再次打破了这里的平静:2001年,2架被劫持的飞机冲向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塔的一号大楼和二号大楼,是为“911”事件。这起事件造成了2996人的死亡,6000多人受伤,纽约证券交易所直至6日后才敢重新开市,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也在开盘的第一天下跌了14.26%,美国国内一时间陷入萧条。正当世界各国纷纷向美国表示慰问之际,统治伊拉克的萨达姆却接连两次发表电视讲话,对美国当时的境遇冷嘲热讽。
虽然当时美国尚未确定萨达姆就是制造“911”事件的元凶,但萨达姆的一番表态却坚定了当时美国推翻萨达姆政权的决心。不久之后,美国便将萨达姆治下的伊拉克列为“邪恶轴心国”,并在2003年3月20日下达最后通牒:要么萨达姆和他的儿子离开伊拉克,要么就让伊拉克面临战争。
而统治了伊拉克24年的萨达姆,选择了后者。最终,美国便以伊拉克军队存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在当地时间3月20日上午5时与英、澳等多国联合部队开赴伊拉克,并将此次军事行动命名为“解放伊拉克行动”。美国的最后通牒与军事行动看似是在一日之间做出的临时决定,实际上却是早有准备:早在2002年7月,美方的中情局先遣部队便进入伊拉克,对伊军进行收买和分化,从心理上瓦解伊军的抵抗力量。此外,美方的情报部门还征集了当地的一支库尔德族裔部队,利用其对当地风土人情熟悉的优势,来减少美军客场作战的不利因素。
在战场的明线上,美军也早已于波斯湾、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等地区集结了6个航母战斗群,300多枚战斧导弹,400多架战机蓄势待发。而以美军为首的40个国家或地区政府的海军陆战队、陆军装甲部队等陆上武装力量,也早已在美军将领汤米·弗兰克斯的指挥下,于伊拉克周边集结完毕:事实证明,无论是萨达姆是否会选择离开伊拉克,美军的此次军事行动都已是箭在弦上。
然而,最终选择了留在伊拉克的萨达姆,却在战争爆发之际表现出了战和不定的犹豫:一面他自知伊拉克空军远非美军对手,因此在战争爆发前就摧毁了伊拉克全部的空军战机,以免被美军俘获,并且表现出并不愿和美军发生交手的态势;而在另一面,他却又自恃拥有十四万人的“共和国卫队”,呼吁伊拉克部队和美军抗争到底。然而,在战争爆发之初就已主动放弃制空权的伊拉克部队,注定将无法打赢这一场现代战争,而美方中情局在“共和国卫队”内早已埋伏好的暗线,也让萨达姆在战前做出所谓“忠诚”和“荣耀”的动员,变得毫无意义。
很快,身为伊拉克部队最高指挥官的萨达姆,就为自己在战争面前的犹豫付出了代价:美军第三陆军师在空中支援和装甲部队掩护下,长驱直入伊拉克境内250余公里,直逼伊拉克首都巴格达。而美国的第15海军陆战队远征部队,英国第3突击旅以及波兰机动反应作战特种部队,则突袭了伊拉克境内重地乌姆盖萨尔港,自此,伊拉克的南部石油产地被以美军为首的联合部队悉数占领。
然而,虽然美军在战争之初看似进展迅速,但在与伊拉克部队战斗的过程中他们实际也遇到了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经过1991年海湾战争的交手,部分伊拉克部队已熟悉美军的作战方式。因此,在伊拉克战争爆发之初,伊拉克部队便采用了常规作战与非常规作战并重的方式,且战且退,用空间换取时间,伺机对美军开展反攻,伊拉克部队的退却也是美军在战争之初能够长驱直入伊拉克国境内的重要原因。
但在此之后不久,美军便发现自己部队的身后便出现了难以预估的游击部队和武装平民,对美军开展偷袭行动,给当时的美军造成了一定的困扰。最终,美军不得不特地抽调出英国第3突击旅,令其保护好海上油田等关键基础设施,以免被伊拉克游击队破坏,而自己则腾出手来亲自对抗伊拉克部队。
然而,腾出手来准备全力对抗伊拉克部队的美军,在向巴格达挺进时又遇到了他们在伊拉克战场上的另一个敌手:沙尘暴。当美军,第3步兵师支援第101空降师继续对北部的纳杰夫和卡尔巴拉发动攻击时,伊拉克当地突然爆发了严重的沙尘暴,这让伊拉克战场上的作战环境能见度甚至不超过10米,而美军的多数战机也在这场沙尘暴中无法起飞。这对于伊拉克部队而言,无疑是一个开展绝地反击的绝佳机会。然而,正当伊拉克部队于3月27日凌晨集结起来,准备对美军开展大规模反击时,这场突如其来的沙尘暴竟然消失了——这让准备反击的伊拉克部队,一下子撞在了以逸待劳的美军的枪口上。
此外,这场沙尘暴不仅没有对美军的行军造成影响,反而成为了美军作战的有利条件:因为美军遭遇了这场比海湾战争时期规模更大的沙尘暴,因此美军多数部队便在沙尘暴爆发时暂停了行军的计划,这使得深入伊拉克境内的美军补给线得到进一步的稳固,使得伊拉克部队潜伏在美军周边的游击队无法有效切断美军补给——一场沙尘暴,本是对伊拉克部队作战的有利因素,但反过来如今却帮助了客场作战的美军,这更让人不得不感慨战场形势的瞬息万变。
在沙尘暴停止之后,美军便迅速挫败了伊拉克部队的反击计划,并让部队继续推进至卡尔巴拉峡口地段,这一地段是通往巴格达的必经之地,也是适合伏击的绝佳环境。然而,美军在沙尘暴之后对伊拉克的反击,让失去作战信心的伊拉克部队彻底放弃了在这里继续抵抗美军的计划。就这样,美军便畅通无阻地通过卡尔巴拉峡口,抵达巴格达附近。此时的萨达姆也自知自己已是穷途末路,因此便组织起一批效忠于自己的敢死队,对美军发动袭击,试图以此来唤醒人们对自己政权的信心,然而在兵败如山倒的形式面前,一切都已无济于事。
2003年4月9日,以美军为首的联合部队攻陷伊拉克首都巴格达,萨达姆在伊拉克长达24年的统治自此结束,萨达姆伫立在巴格达街头的雕像,也被美军彻底推倒,美军的这场战争似乎已走向了胜利。然而,一个个对于美军而言的坏消息却接踵而至:伊拉克部队军火库内23万吨弹药,被伊拉克国内的不明势力洗劫一空;而美军在攻陷巴格达以后,萨达姆和他的儿子也不知所踪。
因此,在攻陷巴格达之后的美军开展了长达8个月的搜捕萨达姆行动,最终在2003年年底才发现了萨达姆的下落:萨达姆在提克里特附近一个农场被美军发现,而提供萨达姆具体位置情报的,则是萨达姆的家人和他的前一任保镖。
经过一系列审判,萨达姆于2006年的12月30日以“支持基地组织”“藏匿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罪名处以绞刑,号称“伊拉克枭雄”的他自此殒命。然而,萨达姆的死亡却并不意味着伊拉克混乱的结束。在他身死之后,伊拉克各地的游击活动依然活跃,并给予了试图改造伊拉克的美军以沉痛的打击——据统计,在2006年时的巴格达省、安巴尔省和萨拉赫丁省,美军驻军的阵亡率一度高达73%,远超过2003年对伊拉克开展军事行动时期的水平。而美国为了加强伊拉克的改造计划,弥补驻伊美军的损失,向伊拉克前后投入了7630亿美元的军费开支和500亿美元的重建开支。
与阿富汗相似的是,伊拉克也成为了美国在911之后不断流血,无法愈合的伤口。在战争爆发之际,美国民间普遍支持军方出兵伊拉克的军事行动,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认为这是一场“愚蠢的战争”,它让后来的美国付出了太多沉痛的代价。直至11年前,美军才从伊拉克正式撤离:在这些美军的身前,是一个在21世纪风云未卜的国家,而在他们的身后,则是另一个国家的废墟。
参考文献:
[1] Il discorso di Berlusconi alla Camera. Toscana Oggi. [2020-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7).
[2] Regering. Rapport Commissie-Davids. rijksoverheid.nl. 12 January 2010 [26 Februar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3).
[3] 伊战十年后,巴格达仍在血雨腥风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亚太日报,2013年3月21日
[4] 布萊爾道歉:伊拉克戰爭是個錯誤. [2017-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3)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