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击队救下美军飞行员:这段中美并肩作战的岁月,至今值得缅怀
发布时间:2023-06-04 00:23:02 作者:互联网收集 浏览量:941
01
1941年12月30日上午,越南河内一处空军基地。
日本陆军独立第21航空中队的10架川崎九九式轰炸机升空,直扑700公里外的中国昆明。尽管是执行轰炸任务,但日军飞行员非常放松,他们连护航战斗机都没有安排,轰炸机编队直接大摇大摆地进入云南境内,如入无人之境。
日军的傲慢并非毫无来由。
抗战初期,中国空军也曾与日军展开空中激战,并取得不俗战绩。但当时的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国,没有飞机制造能力,所有飞机都是从国外购买,损失一架就少一架,而日本拥有强大的研发制造能力,能够源源不断地生产、改进飞机。
战争进行到1940年时,中国空军仅剩65架战机可用,根本无力与日军正面对抗,只能采取被动应战或偷袭机场的方式进行作战。
此外,中国空军使用美制霍克-3型战斗机和苏制伊-15战斗机型号落伍,性能也被日军最先进的“零”式战斗机甩开。曾经在一场空袭重庆的战斗中,13架“零”式与30架中国战机交战,结果中方27架战机被击落,几乎全军覆灭。
日军由此对中国大后方开始肆无忌惮的大轰炸。
为了尽快迫使国民政府屈服投降,日军大本营下令,拉开了“重庆大轰炸”的序幕。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战略轰炸,也是一次取消了前线与后方、军人与平民界限的“无差别轰炸”。
大轰炸给山城民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从1939年开始,日军在轰炸中大量使用新式武器——6式烧夷弹。这种燃烧弹引爆后释放出2000℃以上的高温,引燃大量建筑,重庆全城火光冲天。5月份的一次轰炸,损毁建筑物近5千栋,约20万人无家可归,此后半壁山城几乎被夷为平地。
面对日军对中国大后方的狂轰滥炸,中国空军很无奈,没有飞机可用,只能被动挨打,日军轰炸机因此常常连护航战斗机都不安排,想来就来想走便走。
但这一次,当日军轰炸机编队飞临昆明上空时,飞行员惊恐地发现一队战斗机腾空而起直扑而来。
日军轰炸机猝不及防,仓皇弃弹逃跑,最终10架轰炸机9架坠毁,只有1架返回河内,而我方战机无一损伤。
这场久违的胜利极大地振奋了昆明市民,此后一年里日军再未轰炸昆明。有人注意到飞机机头上画着鲨鱼,当时大部分人没见过鲨鱼,将其称作“飞老虎”,很多报纸也采用了这一名字。
这支后来被称为“飞虎队”的空中分队,便是陈纳德领衔的美国航空志愿队。
02
抗战初期,美国对中日战争持观望态度,但随着日本军事扩张的加剧,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中美两国开始逐步接近。
1941年3月,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租借法案》。中国借此机会从美国购得P-40型驱逐机100架,P-43型战斗机125架,轰炸机66架,以解中国空军燃眉之急。
不过飞机有了着落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得有一批经验丰富的飞行员才行,尤其需要一位出色的指挥官。克莱尔·李·陈纳德,前美军飞行员,就是在这时候进入国民政府视野的。
陈纳德,1890年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家农户,其父是以种植棉花为生的农民。陈纳德早年在大学学习农业,算得上子承父业。
一战期间,他应征入伍,军衔曾晋至中尉。在军队,热爱飞行、有志于航空事业的陈纳德,利用他与一些飞行教官熟识的条件,学习了很多飞行技术。不过陈纳德在军队待的并不怎么如意,他研究出的空战方法也没有得到上层赏识。
1937年,陈纳德从陆军航空队退役时已经47岁。他退役后住在路易斯安州的乡间别墅,继续研究双机、三机编队空战战术。不出意外的话,他将就此度过平淡无奇的一生。
但就在那一年,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了。陈纳德的两位助手退役后在中国担任飞行教官,他们多次打电话给陈纳德,劝他到中国来展现他的才能。
在中国淞沪会战现场,陈纳德使用简陋的电话电报设备以及地面观察哨,设置了战时中国最早的防空警报网。
在他看来,当时的中国空军实在太过羸弱:不仅飞机数量少,型号落后,飞行员数量也严重不足。
在中国空军损失殆尽的情况下,国民政府只能寄希望于组建一支雇佣兵空军。蒋介石派宋子文为代表与陈纳德一起前往美国,以“中央飞机制造公司”的名义在美国各地招募飞行人员。
招聘条件相当优厚:每月工资飞行员600美元,队长750美元,另外每击落一架日军飞机还有500美元奖金。要知道,陈纳德退役前军饷每月也才只有110美元。
就这样,陈纳德组建起在华美国志愿航空队,他们装备美国飞机,完全由美国飞行员组成,由美国人独立指挥作战,只有在重大事情上才必须请示中国“航空委员会”。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飞行员们已经能够熟练地驾驶P-40战斗机,这支队伍基本具备了空中作战能力。当时给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支援前线重要地区防空作战,打击滇缅公路沿线的日军,保障滇缅公路运输。
03
文章开头提到的昆明空袭,日军轰炸机队目标便是滇缅公路。在当时,这条公路成为中国与外界沟通的唯一通道,被称为抗战生死线。
日军飞行员突然遭到“飞虎队”攻击,仓促应战。笨重的轰炸机不是战斗机的对手,日军轰炸机慌忙丢下炸弹逃跑。飞虎队以9∶0的战绩,首开空战纪录,这是两年多来日军空中力量首次遇挫,胜利的消息很快登上报刊传遍全国。
在美国,迪士尼公司老板沃尔特·迪士尼亲自操刀,为来华航空队设计了“飞虎”标志。
陈纳德的双机、三机编队协同作战战法,在美国未受到重视,却在中国战场大放异彩。“飞虎队”飞机数量远少于日军,在研究过日军作战特点后,陈纳德制定了利用高度优势俯冲攻击,“打完就跑”的游击战术,在空战中取得了积极战果。
成立一年时间里,“飞虎队”多次参战,击落敌机296架。当时航空界击落5架敌机的飞行员称为王牌飞行员,“飞虎队”中共产生了32名王牌飞行员。
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对日本宣战后,“飞虎队”扩编为美国陆军第十四航空队,陈纳德晋升为美国陆军准将。
从史料来看,陈纳德应该是一个很会来事的人,与当时的国府高层来往密切。蒋介石与宋美龄多次接见他,授予他最高荣誉青天白日勋章,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与他也私交甚好。
陈纳德在中国八年,几乎贯穿中国抗战的全程,不过事情并不总是一帆风顺。
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后,作战物资只能靠“驼峰航线”从印度空运到昆明,由当时的中缅印战区司令史迪威调配。陈纳德与史迪威不睦,因此常常得不到计划内的油料、弹药物资。
1945年7月31日,陈纳德被美国陆军航空司令部以身体健康原因免职。陈纳德患有支气管炎,但并不严重也不影响指挥工作,但军令如山,他只好在战争结束的前夜离开中国。
陈纳德回美国后没几天,日本便宣布无条件投降。他对自己不能参加受降仪式耿耿于怀。他说:“八年来我唯一的雄心就是打败日本,我很希望亲眼看到日本人正式宣布他们的失败。”
也许能让他稍感欣慰的是,1937年他以退役上尉的身份来到中国,而在8年后,他作为一名将军荣归故里。
对于陈纳德,美国陆军航空队总司令亨利·阿诺德曾评价:
他率领了一支美军规模最小的空军部队,在物资供应困难重重的条件下,消灭了敌军大量舰艇、物资及装备。……在执行任务时,陈纳德将军所表现出的战术与战略技巧、远见卓识与专业造诣,为他本人以及全体军人赢得了崇高荣誉。
1958年7月27日,陈纳德逝世。美国国防部以隆重军礼将其安葬于华盛顿阿灵顿军人公墓。他的墓碑上用中文刻着“陈纳德将军之墓”,这也是阿灵顿公墓中唯一的中文刻字。
04
1944年7月,身在延安的八路军总指挥朱德收到陈纳德的一封亲笔信:
“……美国飞行员叶里洛拉和格雷格被你们的游击队战士所营救,他们做了光辉的工作,深深地感动着我,也赢得了我们全体成员的赞誉。”
这封感谢信的背后,是来华作战的美军飞行员多次被中国军民救助的故事。
抗战期间,中国“航空委员会”制作了缝在飞行员的飞行服上的救助标识,上面写着“来华助战洋人,军民一体救护”。从“飞虎队”到后来的美国陆军第十四航空队,空战中被日军飞机击落或飞机发生故障,飞行员被迫跳伞的,都会得到中国人的救助,其中部分美国飞行员得到新四军、八路军的营救。
1944年2月11日,第十四航空队的32架轰炸机编队由桂林空军基地起飞,远程奔袭轰炸被日军占领的香港启德机场,遭遇日军“零”式战机拦截。
飞行员唐纳德·克尔(Donald Kerr)击落一架敌机后,遭到3架日军战斗机攻击,座机油箱中弹起火,他跳伞后降落在新界观音山沙田坳,身上多处被烧伤。中共东江纵队交通员李石恰好送信路过,发现了受伤的克尔。由于语言不通,他打手势示意克尔跟着他走。
此时日军也正在四周搜索跳伞的飞行员,李石先把克尔藏起来并引开日军,随后将情况向上级报告,并于当晚给克尔送来食物和棉被,将他转移到一个更隐蔽的地点。多名游击队员接力护送受伤的克尔,将他从九龙半岛偷运到深圳土洋的东江纵队司令部。
当时克尔伤口发炎,双脚肿得厉害,游击队员詹云飞、陈勋等人抬着克尔上船,将他安置在一户村民家,经过一个多月的调养,克尔基本复原,最后又在多方共同协助下,化装成商人,几经辗转回到桂林空军基地。
寻找当年的救命恩人一直是克尔的最大心愿,但他生前始终没有机会如愿。
他的两个儿子从小听父亲讲述当年被中国游击队员营救的故事,1977年克尔去世后,为了却父亲的遗愿,他们先后十余次到深圳、广州、香港等地,在东江纵队后代人的帮助下,寻访父亲当年的脱险路线,并寻找曾经参与营救的游击队员。
陈纳德感谢信中提到的飞行员叶里洛拉经历了同样的救护。
1944年5月,在突袭日军汉口基地的战斗中,叶里洛拉驾驶的P-51战斗因机械故障失去控制,飞行员被迫跳伞降落在稻田里被当地村民发现。在村民帮助下,叶里洛拉躲过了日军的一次次搜索,然后被转移到附近的新四军驻地。
新四军第5师师部在泉水寺为他安排了住处,抽调专人照顾。一天叶里洛拉敲打搪瓷碗,嘴里喊着“sugar, sugar”,略懂几句英语的新四军指挥部秘书夏夔知道他要“糖”,但根据地没有白糖,便安排战士化装到日军占领区购买了1斤白糖。
叶里洛拉拿到白糖非常高兴,他把煮熟的大米饭倒在锅里,再加上两勺白糖翻炒几下,装进搪瓷碗,笑嘻嘻地吃了起来。
陈纳德后来在回忆录中提到此事时说,
“有数百名美国飞行员的生命,是那些帮助过他们的中国农民、游击队员和军人赐予的。他们冒着自己被杀,甚至自己的家族、邻居被株连的危险,把美国飞行员带到安全地带。”
05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以一个农业国对抗工业强国,军事基础薄弱,不得不多方求助外部力量。除了陈纳德的“飞虎队”,来中国助战的还有苏联援华航空队等多个国家的支援力量。
这在当时,实在是不得已的选择。
抗战爆发时,日本工业产值是中国的几十倍,钢产量是中国100多倍,日本每年可以制造1500架飞机,而中国一架都造不出来。偌大的中国,当时几乎不能生产除了步枪、手榴弹等轻武器外的任何主战兵器。日本海军一艘驱逐舰的排水量,就超过了整个中华民国海军的吨位。
“飞虎队”来华作战的经历,是中美面对共同敌人曾经合作抗敌的历史,也是中国曾经积贫积弱不得不求助于外籍军团的历史。
只是,历史的变迁总是出人意料,当年孱弱的中国曾与美国短暂地并肩作战亲密无间,谁能想到不久后却成为刀兵相见的敌人,今天的中国更是成为美国头号竞争对手。
参考资料
[1]《陈纳德和“飞虎队”》,马毓福.
[2] 《我在中国那些年:陈纳德回忆录》,陈纳德.
[3]《美国飞虎队援华抗战纪实》,冯玉荣.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