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热搜  > 驻纽约前大使衔总领事张宏喜:恢复联合国席位,世界人心逐步倾向我国

驻纽约前大使衔总领事张宏喜:恢复联合国席位,世界人心逐步倾向我国

发布时间:2023-06-02 09:49:30     作者:互联网收集     浏览量:87    

张宏喜

50年前的10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之前,新中国经历了长达22年的外交斗争。驻纽约前大使衔总领事张宏喜说,这22年是我国实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是世界人心逐步倾向于我国的历史进程。

张宏喜现年80岁,是一名资深外交官,曾担任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驻纽约大使衔总领事。这两段经历,让他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有特别的解读。

张宏喜

联合国大楼 新华社图

张宏喜

毛主席曾说过,“是第三世界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张宏喜对此特别认同。在他看来,坦赞铁路凝结了中非人民的友谊,也是新中国争取国际支持、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重要一环。而对非洲国家来说,这意味着他们在联合国有了“主心骨”。

围绕新中国的外交斗争,南方日报记者在北京专访了张宏喜大使。

人物简介

张宏喜,曾任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参赞;外交部领事司司长;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中国驻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中国驻纽约大使衔总领事;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世界知识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张宏喜担任中国驻坦桑尼亚前大使、驻纽约前大使衔总领事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打持久战

新中国成立伊始,就开始了重返联合国的努力,却受到了长期阻挠。美国操纵联大以“延期讨论”“时机不成熟”为理由,将新中国的代表权搁置起来。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大事记》记载,仅1950年,周恩来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参加联合国及其下设机构会议直接照会、致电联合国负责人达20余次。

在国际上,新中国除得到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支持外,为获得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乃至欧洲国家支持,开展了一系列的外交工作。

“此后直到1960年的历届联大,美国都操纵联合国使用类似措辞搁置讨论中国代表权问题的决议,拒绝将苏联、印度等国所提‘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列入联大议程。”张宏喜介绍,“1961年,‘延期’‘搁置’的老办法行不通了,美国又提出所谓‘重要问题案’需三分之二多数通过,继续顽固阻挠恢复我国的合法席位。”

美国感到一味地阻挠新中国进入联合国难以为继,于是就玩弄新花招,坚持保留蒋介石集团代表在联合国的地位,在此前提下同意接纳新中国进入联合国。

对此,周恩来总理在1957年谈到“美国为什么要转到制造‘两个中国’上来”时,明确地指出,“新中国总要被世界大多数国家正式承认的,这是不可避免的趋势……美国就想在这一天来到之前搞成‘两个中国’,把台湾掌握在它手中。”

张宏喜介绍,“于是,我们在加入联合国问题上就不再急于求成,而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绝不动摇,必须将蒋介石集团代表驱逐出联合国,我们才进入联合国。为此进行了持久战。”

坦赞铁路打开非洲“朋友圈”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第26届会议上就“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组织中的合法权利问题”的第2758号决议进行表决,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

计票结束的语音刚落,刚刚从坦桑尼亚驻华大使转任驻联合国大使的坦桑尼亚代表萨利姆就双手挥舞欢庆起来。

在张宏喜看来,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对非洲国家来说,意味着在联合国有了“主心骨”,有了真正代表他们利益的人。“萨利姆带头鼓掌、跳舞、欢呼,这些感情是自然的流露。”张宏喜感慨,“他们觉得中国真的是真心朋友。”

两年的坦桑尼亚经历,让张宏喜深刻感受到中非人民的友谊。“我是从坦桑尼亚直接调到纽约担任大使衔总领事的。到了纽约把美国与坦桑尼亚加以对比,感受特别深:美国固然是‘世界老大’,不可忽视,但中国外交如果离了非洲,恐怕也会很不好办。因为非洲是我们的兄弟。”

张宏喜与坦桑尼亚开国总统、“国父”尼雷尔合影。

他回忆,在纽约,虽然朋友很多,但遇到的麻烦事儿却不少。反而在坦桑尼亚,“处处是‘Rafiki’(朋友,斯瓦希里语),无须防范,谈什么事情都用不着多费口舌,更没有什么人到使馆前面游行闹事。”

1999年,张宏喜赴纽约担任大使衔总领事。

一个例子是,坦桑尼亚开国总统、“国父”尼雷尔77岁生日庆典时,张宏喜是惟一的外国贵宾。

之所以在坦桑尼亚朋友多,事好办,重要原因就是通往赞比亚的坦赞铁路。张宏喜还记得一个坦桑朋友对他说,“你们来修铁路,总共来了五万人。修好以后,这些人都走了。要是西方国家可不得了啊!我们非常害怕他们修了一条铁路,就占领我们的国家了。可是你们中国人,是真心实意地支援我们。”

早在1965年2月18日,尼雷尔第一次同刘少奇、周恩来会谈时就说:“你们不可能设想修成这条铁路有多么重要,它等于爆炸一颗‘原子弹’。”——4个月前的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震惊世界。

“在尼雷尔看来,坦赞铁路的上马无疑是一颗政治‘原子弹’。这与周总理说的‘坦赞铁路一旦建成,所造成的影响是无法估计的’是一个意思。”张宏喜说。

果然,1970年10月26日坦赞铁路动工典礼,就在这时召开的第25届联合国大会再次讨论了恢复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的问题,赞成票51票,反对票47票,赞成票第一次超过反对票,投赞成票的大多是亚非拉国家。

“按说这一年我国就可以进联合国了,但美国玩弄三分之二多数的伎俩,51票支持我们还不够,再一次把我国挡在联合国大门之外。”张宏喜说,“为了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支持我们的朋友已经在联合国内斗争了20年,赞成票超过反对票是第一步的胜利,这无疑是修建坦赞铁路这颗‘原子弹’的效应之一。”

另一颗政治“原子弹”也爆炸了。1971年7月,时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3个月后,10月25日联合国第26届大会上,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决议,赞成票增加到76票(其中有非洲国家26票),超过三分之二,反对票下降到35票。美国再也无法阻挠中国恢复席位。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而关键的一步。紧接着,如同势不可当的潮水冲破美国设置的堤岸一般,掀起了一个空前的同中国建交的高潮。1972年内,中国同18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或实现外交机构升格,其中包括许多重要的西方国家,这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同外国建交最多的一年。“投票赞成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地位,是众望所归。”张宏喜说。

他也认为,这种突破是一系列连锁反应造成的,“坦赞铁路的建成就是这条连锁反应上的重要一环。”

在离开坦桑尼亚,赴美就任驻纽约大使衔总领事期间,张宏喜每年都要针对美国在联合国人权会议上对中国的无理指责做大量的工作。他深有感触,每次都是第三世界国家帮助中国。在对非洲国家做工作过程中,几乎是有“求”必应,投票时总是向着中国。“关键时刻和根本问题上,非洲兄弟还总是站在我们一边”。

外交官要做专家、交朋友

在驻纽约大使衔总领事任上,张宏喜面对的局面更复杂。在他看来,面对不了解中国,甚至戴着有色眼镜的群体,用事实说话是最好的宣传。

“我在纽约结识的有企业家、大学校长、学者、媒体人士、州市区官员、少数议员、退休军政人员以及一些普通人,他们中主张中美友好的大有人在,而且在不断增加,越来越多。想了解中国的美国人与日俱增,所以我们总领馆颁发的来华签证年年大幅度上升。凡到过中国访问的,百分之八九十都夸奖中国这些年发展得好。更有一点是人人都看到了,即两国的经济关系发展迅猛、势不可当。”张宏喜说。

身为外交官,张宏喜喜欢交朋友。图为张宏喜与杨振宁交谈

无论是在坦桑尼亚还是纽约,作为外交官的张宏喜都在交朋友。1999年到任纽约后,他认为必须大力加强对美国主流社会的工作。“中美关系早已越过建交初期的阶段,我国的改革开放也已进入高涨时期,中美贸易猛增,人员来往不断,作为总领事不能像过去那样主要在华侨华人中活动,更不能局限于办理证件等日常工作,要走出领馆与政界、商界、金融界、文化界、媒体、智囊团体等,多加交往。”

在华侨华人工作中,张宏喜认为不能总在对我们友好的社团中“打转转”,要到那些政治态度中间的社团中活动,甚至与亲台的社团来往。“结果颇有成效,例如我建议不管政治态度如何,华侨华人应联合起来共同组织春节庆祝活动,受到热烈欢迎。很快,多年互不来往的社团与总领馆来往并到国内访问了,友好社团的力量发展了,局面大变。”

张文喜觉得,在外交工作中,一个好外交官的作用非常大。“比如周总理,即使是反对他的外国人,也几乎没有谁对他有坏印象。”

张文喜觉得,做好外交工作要把握好两点:首先是“做专家”,“把当地的思想、宗教、民族习惯、风俗都研究透”。

第二点是不能急于求成。“有些人不要试图完全改变他。天长日久会起作用的。说到底还是把国内搞好,国内发展得好,外交工作就更有说服力了。”

【记者】王诗堃

【策划】赵晓娜

【作者】 王诗堃;赵晓娜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收藏文章

收藏

文章标签: 张宏喜     总领事     大使    
上一篇:这位“兵王”的“独门绝技”,让一众飞行员给出大写的服 下一篇:开封建设黄河七馆:城摞城、北宋皇宫、州桥、东水门、永宁王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