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为什么要叫《西游记》?
发布时间:2023-05-27 12:02:12 作者:互联网收集 浏览量:945
《西游记》大家都晓得,六小龄童扮演的猴子大家印象很深,然而吴承恩写原著《西游记》了解的人却不多。恰恰启迪人思想的智慧就在这本原著小说里,影视剧只是把那个故事的“事情”展现了出来,给我们看到一个“相”,关于这本小说的“道理”还得看原著。就从《西游记》这三个字来看,作者为什么要取名叫《西游记》,《取经记》、《师徒记》、《捉妖记》等等都符合故事设定,为什么单单就叫个《西游记》,且听分析,慢慢道来。
这个“西”很有意思,是重点,得圈起来。吴承恩写的这本小说故事背景是历史上真实的取经事实,唐朝玄奘法师为普度众生独自去古印度求真经,在那烂陀寺进修且游历各个地方,最终回到大唐,把自己的经历告诉弟子,其弟子写下《大唐西域记》。之后的时代人们加以编撰,取经一众的雏形渐渐有了。所谓的“西”有向西而行的意思。这一层含义是从最表面的历史方面来看,你可能只看到这一层,然而吴承恩站在了以上好几层,他是千层饼,我们后人却只能看到简单的一两层。
在我们的文化当中有“一命归西”这个说法,“西”也就是西方,也就是佛教中说的“西天”。浅层来看就是“死了”,吴承恩没那么无聊,一本书还没看是就“死了”,开始就终点,故事还怎么展开,时间还怎么打发,不能够。因此采用佛教的这种认知去理解解释的通,这是站在了第二层。
西方极乐世界,这是佛教人士向往的地方。根据佛教中的解释,西方极乐世界能够让人拥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在这里可以摆脱轮回,轮回就得受苦,当个人就很辛苦。房子、车子、票子,羡慕嫉妒得不到,等等欲望把人折磨的很苦。这还是当做个人,若是成为畜生,还要成为人的口粮,还丧失六识,做出各种畜生行径,无法得到正果,一直再受轮回的苦。而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不会轮回了,即使是转世也是往神人、仙人、圣人那个地方靠拢,甚至修得更好一些直接永生。这是多好的造化,当然这也只是我们俗人的表面理解、第一层理解。
所以说佛教中的“西方极乐世界”有如此种种的好处,那么吴承恩在写这本小说的时候也就想表达出这“西游”之后的好处。看原著的朋友都晓得,孙悟空这只猴子就代表我们每个人的心,那九九八十一难就是人生的各种境遇,因此“西游”一趟就自身觉悟了,比如刚出生在花果山的石猴。
孙悟空出生后在花果山,整天和一群猴子一起玩乐,这就沾染了世俗习性了,本来浑然天成的心灵状态被破坏了,于是他有了长生的念头,之后寻到菩提老祖(也就是如来),菩提是自己心中智慧,是如来的万般法门,悟空有悟性,获得了神通。可这个神通却滋生了种种欲望,于是有了取经这一段故事,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世俗习性散去了,回归到原来状态了,头上一模,紧箍咒不知道什么时候没有了,因为本来就没有是心起妄念才有的。
这个“西天”在哪里,在每个人心里,一趟西游记不过是自己放下心头的十万八千种烦恼,一旦放下,心就见性了,紧箍咒不在了,也就觉悟了。西游这一趟,九九八十一难全通关了,即刻便在西方极乐世界了,这就叫《西游记》,一场西游修心的游记,是自己一生的心迹!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