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西天取经只有他自己一个人,西游记为何要写成师徒五人呢?
发布时间:2023-05-27 00:16:46 作者:互联网收集 浏览量:355
历史上真实的西天取经去了几个人呢?其实就只有玄奘——也就是唐僧,他自己一个人。
吴承恩在《西游记》里面给唐僧配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四个徒弟,他又想表达什么呢?
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用大白话总结一下,孟子所表达的意思就是:一个人必须先磨练自己的心、性、情,然后才能延迟满足,控制自己的欲望,从而迈出坚定的步伐,最终走向成功。
孙悟空就是唐僧的心,白龙马就是唐僧的意,加在一起叫做“心猿意马”。
猪八戒就是常人所贪恋的性,沙和尚就是常人所纠结的情,加在一起叫做“真性情”。
吴承恩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就是: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不仅要驾驭住“心猿意马”,还要戒掉一些“真性情”的欲望和贪念。
唐僧西天取经的过程,就是一场走向成功的自我修行。
修行要先修什么呢?对,要先修心。
孙悟空是最经典的“心猿”。他本来在花果山过着简单快乐的日子,突然有一天他意识到“这样下去不行”,虽然占山为王,可以自称“美猴王”,但花果山毕竟只是一个小产业,是注定做不大的。要想做大怎么办,那得出去学习新技能啊!
去哪儿学呢?孙悟空去的那个地方叫“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其实孙悟空没有老师,他是“自性悟空”,很多技能都是他自己悟出来的,也就是常说的“自学成才”。
什么叫“灵台方寸山”呢?这个山就只有方寸这么大,其实“灵台”就是心,“方寸”也是心。方寸乱了,就是心乱了。表面上是“外求学”,实际上是“内修心”。
孙悟空学成归来的时候,是不是有点搞笑。有点像我们刚毕业的时候的样子,有本事,有知识,就是没关系,找不到就业单位。那怎么办呢?下海!孙悟空真下海了。下海捞了第一桶金,取了东海龙王的披挂和定海神针。
孙悟空下海是不是有点明偷暗抢的味道?他不择手段取得第一桶金之后,就有点飘了,价值取向也开始偏移和黑化了。
于是,孙悟空开始混社会。他凭借自己的势力打遍三山五岳没有敌手。他还不满足,他还想要上天。结果,他还真就上天了,天上还给封了个职位,叫弼马温。
至此,孙悟空第一次感受到了圈层的概念,也第一次受到了人格的侮辱。他得知“弼马温”什么也不是的时候,他伤心了,伤自尊了。
他觉得自己有本事,有能力,不应该屈尊为天庭养马。于是,他在天庭造反了。什么天兵天将、巨灵神、哪吒都打不过他。
在心灵的世界,如果正义的力量不能战胜邪恶,那么邪恶的力量就会聚集而来。天兵天将没打过孙悟空这只妖猴,四海三山的妖魔鬼怪,全都来归降孙悟空了。
各路妖魔鬼怪还撺掇孙悟空自称“齐天大圣”,与玉帝齐名。孙悟空也是飘了,还欣然接受了这个提议。天庭的玉皇大帝不想让这只猴子继续瞎闹腾,就承认了孙悟空这个虚名,还给他修了一个“齐天大圣府”。
什么是“齐天大圣府”呢,就是“城府”的意思。齐天大圣府设有两个部门,一个叫做安静司,一个叫做宁神司。其实,玉帝是在告诫孙悟空,你这颗躁动的心要安静下来了,不要再继续闹了。
可是,躁动的心哪有那么容易安静?孙悟空不但没有见好就收的意思,还更加飞扬跋扈了起来。他继续闹,闹蟠桃园,闹蟠桃会,踢倒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最后大闹天宫,把天庭搞得一片乌烟瘴气。
结果呢,闹到了西天佛祖那儿,佛祖利用了孙悟空的“目中无人”,顺势把他压在了五行山下。山下的孙悟空脑袋能露出来,身体不能动,没吃没喝,还有山神土地看押着……
孙悟空被压了五百年,这颗“心猿”也安静了五百年。五百年沧海桑田,五百年志向不改,唯一改变的是“什么都可以看得开”。
唐僧取经路过五行山,表面上是救了孙悟空,实际上是唐僧自己的初心回来了,他认准了自己的目标,就是书中所说的“心猿归正,六贼不中”。
心猿归正、心无旁骛的唐僧后面接连克服了“常人所贪恋的性,常人所纠结的情”,一路披荆斩棘,终于取得了真经(成功)。
吴承恩在《西游记》里给唐僧虚构了四个徒弟,也讲了一个关于成功的道理:能够取得成功的人,不仅是一个心无旁骛的人,还是一个无情无欲的人!而迈出成功的第一步,是“方寸不乱、心有张驰”。
作者:韭叔。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