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和野史哪个更可信?有些时候,野史的记载可能更符合历史事实
发布时间:2023-05-23 01:16:59 作者:互联网收集 浏览量:1044
了解过历史的人一定都知道,历史分为正史和野史。正史一般由官府主持编写,再由下一个朝代进行修订,具有一定的权威性。野史由古代的民间进行编撰,并且大多记载的是正史中不敢记载的,真实性也依旧有待考证。但是,历史上对于一些事件的记载,相比于正史,野史上的记载可能是更符合事实的。
很多人都知道,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正史也是在当时的统治者的授意下进行的,因此,历史中一些涉及到敏感的话题,肯定是不会被写入正史之中的,反而是并不受到限制的野史,才会将这种无法写入正史的事件完完全全地记载下来。
例如,正史中对于明宣宗的记载就不如野史来的真实,明宣宗这位成就了仁宣之治的著名皇帝,一直都被正史中记载为非常热爱工作的皇帝,同时,明宣宗还被认为是继朱元璋、朱棣之后非常有作为的皇帝。
比如,在《明史》上,明宣宗是这样被记载的:“仁宗为太子,失爱于成谊。其危而复安,太孙盖有力焉。即位以后,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若乃强藩猝起,旋即削平,扫荡边尘,狡寇震慑,帝之英姿睿略,庶几克绳祖武者欤。”。
这段文字中都是描述明宣宗的光辉事迹,讲他治理国家有方,百姓安居乐业,而野史中却出现了明宣宗有着一个特殊癖好的记载,那就是明宣宗酷爱斗蟋蟀,但是因为这是野史中出现的,没有足够有力的证据可以证明,明宣宗有着这么爱好,因为没有一部正史中记载。
但是,就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我国的考古人员在景德镇进行考古研究的时候,发现了许许多多的蟋蟀罐子。后来经过考证,研究人员发现这些蟋蟀罐子用的,正是明朝时期的瓷器,而且制作非常精美。除此以外,1993年的时候,又有研究人员在景德镇发现了明朝时期蟋蟀罐子的碎片,更加证实了野史中所记载的明宣宗酷爱斗蟋蟀的爱好。
而明宣宗这个爱好并没有被写进正史中的原因,正是当时的太后认为皇帝斗蟋蟀是一种玩物丧志的行为,将这种爱好记录进正史,对于明宣宗的明君形象有着非常不好的影响,再加上明宣宗驾崩以后,和斗蟋蟀有关的东西都被销毁了,明宣宗的这个爱好也就只有在不受任何因素限制的野史中出现了。
还有一个很出名的例子,在四川一直都流传着这么一个野史,那就是张献忠在攻陷完成都之后,将其中所有的金银财宝都通过水路进行运输,从岷江顺流南下进行运输,结果在一场水上战争中,张献忠失败,他装满千艘船的宝藏都沉入了岷江,《蜀难纪实》记载:“累亿万,载盈百艘”,但是在正史中并没有任何记载。
而这段故事一直因为是存在野史中,因此也被人们当做一个不存在的传说。但是,后来经过考古学家的考证,他们的确从岷江中发现了很多明末时期的金银财宝,这就是不久前新闻报道的“江口沉银遗址”,而这个事情也证实了野史在一定程度上的真实性。
所以说,并不是野史中所有记载的事件都有着绝对的可信度,正史和野史还是要相互参考的,比如正史上关于李建成的记载,都是非常负面的,但是从逻辑上讲,李建成不可能如此昏庸,否则李渊也不会将他立为太子,对此,你们怎么看呢?#文史知识局##历史冷知识##无风却起念#
参考资料:《蜀难纪实》、《明史》、《旧唐书》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