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纳逝世30周年祭:车神重新定义了F1 速度与激情
发布时间:2024-05-01 11:17:48 作者:封面新闻 浏览量:759
原标题:塞纳逝世30周年祭:车神重新定义了F1
有人询问罗恩·丹尼斯,阿亚顿·塞纳在其迈凯伦车队效力期间,最让他怀念的是什么。
不是成功、统治力或是三个世界冠军,答案其实很简单:“乐趣”。
“我只记得欢笑和乐趣。”丹尼斯曾在迈凯伦总部沃金举行的纪念塞纳逝世20周年活动中说道。“我认为有很多车手开得太久,以至于玷污了他们的伟大。而塞纳,只是展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竞争力和人格魅力,然后戛然而止,所以你记住的只有:伟大。”1994年5月1日14时17分,当年的F1圣马力诺大奖赛进入第七圈争夺。一场意外在伊莫拉赛道著名的高速弯——坦布雷罗弯发生了。时年34岁的阿亚顿·塞纳驾驶的威廉姆斯FW16赛车发生转向失灵,以约307公里/时的速度径直撞向混凝土防护墙,断裂的赛车右前悬挂击穿头盔,血液像汽油一样渗透至赛车座舱。
“车神”尽管被直升机送往赛道附近的博洛尼亚马吉奥尔医院抢救,严重伤势却难以避免传奇在当日18点40分“陨落”。
当时,丹尼斯正坐在迈凯轮车队的指挥台上。这个曾在F1赛场最接近塞纳的人,决定“关闭”自己的情感,“对于在《塞纳》电影中的一些内容,一些人说过的话……我要说那些家伙什么都不知道。”
如今,距离赛车史上“最黑暗的一周”已过30载。塞纳的成就与精神、塞纳事故的反思与行动,这些“遗产”被赛车圈不断继承,因为这是一段为了忘却的纪念。
用生命换来“F1零死亡”
回忆1994年圣马力诺大奖赛的周末,“阴暗”和“悲剧”成为人们对那周的记忆。除塞纳外,两起事故在此之前发生。周五练习赛,鲁本斯·巴里切罗在巴萨弯(Variante Bassa)“骑”上路肩,以230公里/时的速度撞向轮胎墙,所幸巴西人仅是轻微的鼻梁骨折。 然而一天后的排位赛上,罗纳德·拉岑伯格以310公里/时的速度冲上维伦纽夫弯(Curva Villeneuve)水泥墙,Simtek赛车的碎片散布近150米,奥地利人也因颈部损伤,当场去世。 派道客Paddocker曾与德国《汽车与运动(Auto Motor und Sport)》记者迈克尔·施密特就塞纳的话题进行了交流,1981年起就开始采访F1的资深围场人士认为“安全提升”是塞纳事故带给F1的最大“遗产”。“那年,我在伊莫拉赛道采访,巴里切罗的周五‘恐怖’事故后,围场记者们就意识到F1又要开始‘杀人’了。那时,近8年没有死亡事故(注:艾里奥·德安吉利斯在1986年5月的法国保罗·里卡德赛道测试中失控身亡)。大家都没想到那个周末会这样发展。”据施密特回忆,作为场上最资深的车手,塞纳不仅出现在巴里切罗的病床前,甚至都违反规则,第一时间驾车来到拉岑伯格的事故现场,了解事故如何发生,并试图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其实周日大奖赛前的车手会上,塞纳呼吁GPDA(大奖赛车手协会)重组,并向FIA提交安全的改革方案,但遗憾的是,他没能看到改革。正是他的死,如此受世界爱戴的车手的逝去,让事情很快推进,并成为F1运动发展的分水岭。”施密特感慨道。 很快,在两位名宿尼基·劳达和杰哈德·伯格的牵头下,GPDA于当年摩纳哥大奖赛期间完成“重组”,使车手们在比赛安全方面重新拥有了话语权。作为运动主管者的FIA(国际汽联)顺应呼声推出一系列安全改革措施,包括降低引擎功率、取消主动悬挂系统等“不安全因素”,增加赛车座舱的安全(如增高座舱、严格的碰撞测试等)。另外,针对赛道基建进行安全大升级,更安全的护栏、更宽阔的缓冲区成为F1赛道的“标配”。进入新世纪后,又有Hans(颈部保护系统)和Halo(头部保护系统)等安全举措先后出现。
塞纳离去的30年间,类似2007年加拿大大奖赛上库比卡、2021年巴林大奖赛格罗斯让的严重事故屡见不鲜,车手们总能安然无恙。毫无疑问,近30年的“F1仅一死亡(朱尔斯·比安奇日本大奖赛事故)”是用塞纳的生命换来的。
上图摄于1994年5月1日,这是塞纳最后一次健康地站在世人面前。一如往常,塞纳穿着那件画有他自己卡通形象的T恤,穿上赛车服,最后再也没有回来。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