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49到1976:抗美援朝战争持续三年,实际上第一年就决出了胜负
发布时间:2023-09-14 19:26:11 作者:百科阅览 浏览量:144
我是百科阅览,内容原创,敬请阅读
你若抄袭,维权到底
导读:朝鲜战争持续三年,但实际上不到一年的时间便决出了胜负。如今有不少佞人称我们在朝鲜战场上靠的是人海战术,那么真实情况果真如此吗?我们是靠什么赢得最终的胜利呢?
时间轴:1950-1951
抗美援朝是一场伟大的战争。
这是我们第一次出国作战,也是我们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一次跟美国交手。
美国号称当时世界上头号强国,不仅如此,它还纠集了其他16个国家的军队,组成了一支强大的“联合国军”。
在与我们交手之前,麦克阿瑟曾给他的美国士兵放话说:“你们面对的不过是一群农民。”
他的语气中带有轻蔑和傲慢。
在他的眼里,我们不过是一支由农民组成的军队,在他的眼里,我们在强大的美军面前不堪一击。
麦克阿瑟认为,跟我们交手,就等于美军进了屠宰场,那将是一场恐怖的杀戮。
麦克阿瑟确实有傲慢的资本,毕竟美国当时拥有全世界最强大的工业水平,光是比造武器就能耗死对手,先来看看当时两国的差距有多大。
1950年,我们的钢产量不到美国的0.7%,原油产量不到美国的 0.08%,发电量不到美国的1.2%。
如此悬殊的差距,也就不难理解当时为什么有这么多人都患上了恐美症,换上谁都会得这病。
美国自建国二百多年来,参加过多场战争,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它在东西方两个战场作战,从陆战到海战都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并且还是跟不同的民族进行战争,可谓是对战争的体验比我们更丰富。
相比而言,我们在近百年的战争中,败多胜少。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几乎没有胜过,就连打赢了的镇南关大捷,也还是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我们对外作战真正取得胜利时,都是在老人家领导之下,比如平型关大捷,我们就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但是,从近代以来,我们缺乏先进的武器装备。洋务运动之后,我们的武器装备跟上了,却依然打不过洋人。
人还是这块土地上的人,最终的结果却是天壤之别。
我们现在也理解不了,到底是什么让老人家相信,我们一定能赢得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胜利?毕竟光靠信仰是不能战胜敌人的,战争是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的多重较量。
然而,最终的结果正如老人家所料,我们赢得了最终的胜利,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
至于还有哪些胜利,我们在下一章的总结时会详细讲述。
那么这场战争我们是如何取得胜利的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参战双方的兵力。
“联合国军”总共17个国家参与,另外还有5个国家以医疗队的方式参与。
除了美国之外,其他国家与我们可谓是“无冤无仇”,比如像南非这种国家,跟我们八竿子打不着的国家,那么他们为什么要来参与这场战争呢?
其他国家之所以加入“联合国军”,我们认为存在四点理由:
一是联合国通过的决议,不能薄了联合国的脸面。
二是有些曾被殖民过的国家,依然忘不了遵从宗主国命令的习惯。
三是美国正在对欧洲实行“马歇尔计划”,吃人嘴软,拿人手短,接受别人的援助,那么至少要象征性地参与一下。
四是因为参战国认为跟着美国干可以吃肉,等打赢这场战争之后,可以趁机在战利品中分一杯羹。
基于以上四点理由,所以组建了这样一支“联合国军”,比如只有44人参战的国家,可以印证我们的这番推理分析。
那么“联合国军”的兵力和装备情况如何呢?
美国
7个陆军师,1个海军陆战师,1个空降团,1个集团军司令部,3个军司令部,以及后勤支援部队;1个战术空军航空队及其全定额支援部队,1个作战物资空运司令部,2个中型轰炸机联队;海军第7舰队,包括快速航空母舰特混舰队、封锁及护航舰队、两栖作战部队,补给及修理部队,此外还有军事海运局。
在朝鲜战争期间,前后动用兵力约179万人,美国动用了其陆军兵力的1/3,战场兵力最多时达到302483人;海军兵力的1/2,出动各种舰艇210艘,海军航空兵的作战飞机383架;空军兵力的1/5,先后出动各种飞机数万架,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所有现代化武器。
南朝鲜
陆军4个军团(含1个预备军团)以及由美军直接指挥的7个步兵师,海军有4支舰队(舰艇67艘)和海军陆战队,空军有飞机146架,兵力约60万人。
英国
2个陆军旅,下辖5个步兵营、2个野战炮兵团及1个装甲团;远东海军,包括1艘航空母舰、2艘巡洋舰、8艘驱逐舰及支援部队,还有皇家海军陆战队分遣队,兵力约1.4万人。
加拿大
1个陆军旅,辖3个步兵营、1个炮兵团以及装甲支援部队、反坦克部队和勤务部队,3艘驱逐舰,1个空运中队,兵力约8,123人。
土耳其
1个陆军旅,辖3个步兵营和1个炮兵营,兵力约5,453人。
澳大利亚
2个步兵营;1个战斗机中队、1个空运中队;1艘航空母舰,2艘驱逐舰和1艘护卫舰,兵力约2,282人。
泰国
1个团战斗队,2艘小型护卫舰,1个空运中队,兵力约1,290人。
菲律宾
1个团战斗队,法国、荷兰、哥伦比亚各1个步兵营,1艘舰艇,兵力约1,496人。
希腊
1个步兵营,1个空运中队,兵力1,263人。
新西兰
1个炮兵团,2艘护卫舰,兵力1,385人。
比利时
1个步兵营,兵力900人。
埃塞俄比亚
1个步兵营, 兵力1,600人。
南非联邦
1个战斗机中队, 兵力826人。
卢森堡
1个步兵连,兵力44人。
法国
兵力1,185人。
哥伦比亚
兵力1,068人。
荷兰
兵力819人。
再来看看我们的兵力情况:
1950年10月19日,第一批志愿军正式入朝,包括第38、第39、第40、第42、第50、第66军,6个军共18个步兵师、3个炮兵师,连同后勤部队7000人,兵力共30万人。
1950年11月上旬,增调第9兵团入朝。
1951年1月至4月,又向朝鲜战场增派19兵团、第3兵团和中南军区的第47军入朝,将第50军、第66军撤回国内。
1951年6月,准备停战谈判的同时,又派出第20兵团和第50军入朝。
1951年9月,又派出第23兵团入朝。
至1951年10月,我们在朝鲜部队数量已有110万人。
1952年1月,志愿军在朝部队的总数量减少到90万人。
1952年秋天,又调了第23、第24、第46军入朝,替换由朝鲜回国的第20、第26、第27、第42军。
1952年12月间,又增派了第二批轮换入朝的第1、第16、第23、第54、第39军轮换回国。
1953年3月,我们在朝鲜的队总兵力达135万人,其中包括陆军野战部队4个兵团(其中一个兼东海岸指挥部)、一个西海岸指挥部,下辖19个军、59个步兵师,10个地面炮兵师,5个高射炮兵师,10个铁道兵师,7个坦克团,13个工兵团,还有5个后勤分部、1个公安师。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时中国在朝鲜的总兵力仍有130万。
为什么要轮换进入朝鲜战场,一方面是为了休整和补充兵源,一方面是为了让更多的部队获得作战经验,毕竟这是跟世界头号强国的较量。
整个朝鲜战争我们总共投入190万人,先后抽调了40万以上的补充兵员入朝,因此先后进入过朝鲜境内参战兵力的数量在230万人以上。
战争期间,空军方面有12个师,共5.9万名地勤人员和672名飞行员先后参战。
入朝担负人力运输、铁路公路的修筑、仓库保管等后方勤务的中国民工数量有60万人。
因此,我们参战的军人和民工总数约有300万人。
这场战争前后打了三年,但实际上在一年不到的时间里就决出了胜负。
朝鲜战争从一开始在战场上的与不期而遇,到第一次将对手打回谈判桌上,仅用了8个多月的时间。
这8个月的时间里,共经历了五次战役。
这五次战役的故事,每一次战役都可以单独写成一本书,而我们只想告诉大家大致的经过,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让大家了解这段历史发生的原因,而不在于详细的过程。
第一次战役
时间: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
当时北朝鲜的首都平壤已经被“联合国军”占领,而金日成的部队也被逼到靠近中朝边境,被压缩在一个狭窄的范围,鸭绿江就在他们身后,而北朝鲜随时都有被灭国的可能。
一旦北朝鲜被灭国,我们连出国作战的理由都没有,因为金日成一旦退到我们的国内,那我们出兵朝鲜就将真正被视为侵略。
此时,麦克阿瑟命令“联合国军”向鸭绿江方向前进,发起了所谓的“感恩节攻势”,即计划从东西两线夹击,向北推进,打算在当年的11月23日感恩节之前占领朝鲜半岛全境。
美军的西线包括:美军第8集团军,共6个师另1个旅、1个空降团。
东线包括:美军第10军及南朝鲜军第1军团,共4个师,其他国家的部队都在美军的指挥之下。
当时在朝鲜战区的“联合国军”及南朝鲜军共有42万人,其中地面作战部队21万人,因其中一部分兵力受到留在敌后的朝鲜人民军牵制,因此向北推进的一线部队实际上只有13万人。
此时我们入朝的第一批志愿军有第38、第39、第40、第42军,共有6个军、18个步兵师、3个炮兵师,总兵力约30万人。
志愿军的身后就是鸭绿江,鸭绿江的对岸就是祖国,这一战如果败了,祖国将直接暴露在敌人的屠刀之下,因此第一次战役相当于背水一战。
1950年10月25日,当“联合国军”推进到朝鲜北部的温井和云山一带时,我们的志愿军发起了第一次战役。
当时南朝鲜军第六师一个营和一个炮兵中队在温井西北两水洞地区与志愿军遭遇。
10月31日至于11月2日,志愿军攻占清川江。
11月6日,志愿军取得最终胜利,首战告捷。
第一次战役一并收复了楚山、熙川、云山等城市,共歼敌1.58万人,将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赶到清川江以南,迫使联合国军暂时采取守势。
著名的温井之战、飞虎山之战,便发生在第一次战役。
第一次战役志愿军以1万多人伤亡的代价,毙伤俘敌1.5万余人,将“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击退到清川江以南,粉碎了“联合国军”在感恩节前占领全朝鲜的计划,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
志愿军突如其来,打乱了麦克阿瑟的“感恩节攻势”,于是吃了败仗的麦克阿瑟决定在朝鲜战场发动“总攻势”,第二次战役打响。
第二次战役
时间:1950年11月7日至12月24日。
麦克阿瑟的总攻势计划先以地面部队进行试探性进攻,然后以美军第10军在东线,第8集团军在西线,共同向北发起总攻,准备在圣诞节即12月25日前结束朝鲜战争。
看来麦克阿瑟是一个喜欢用节日来鼓励士气的人,这种低成本提升战斗力的方式值得表彰,可是在志愿军面前,这些伎俩根本不奏效。
“联合国军”的这一次地面作战部队增至5个军共13个师3个旅另1个空降团,共计22万多人。
为了应对麦克阿萨德这次总攻势,志愿军增强了作战力量,调第9兵团奉命入朝。第9兵团辖第20、第26、第27军共计12个师,总兵力达到9个军30个师,共计38万多人。
1950年11 月6日,“联合国军”开始试探性进攻。
11月24日,“联合国军”分东西两线进攻,将主力置于西线,向北发动总攻势。
为粉碎敌军的攻势,彭德怀决定利用美军恃强骄傲的情绪,采取“诱敌深入,寻机各个歼敌”的方针,这项方针得到了老人家的批准。
11月25日,在志愿军按计划示弱节节阻击后撤的情况下,将敌人诱至志愿军预定作战区域,开始实施歼灭。
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11月25日上午9时,4架美军战机来袭,投下了大量凝固汽油弹,在这一次投弹中,老人家的长子毛岸英和高瑞欣因为躲避不及,不幸壮烈牺牲,牺牲时毛岸英28岁,高瑞欣22岁。
毛岸英入朝一个月之后便牺牲在朝鲜战场上,这样一位为国捐躯的烈士,本该得到尊重,却在老人家去世后,各种脏水向他泼来。
毛岸英被人污蔑为因为想吃蛋炒饭而被敌机发现,由此牺牲在朝鲜战场。
实际上,当时志愿军司令部在大榆洞,这里是当地著名的金矿,自然引人注目,而当时司令部附近又集中了四部电台,收发电报频繁。
美军通过空中侦察和无线电测向,发现大榆洞是志愿军重要指挥机关所在地,于是派飞机在志愿军司令部上空进行侦察活动。
11月25日上午9点,当敌机来袭时,众人都躲进了防空洞,但是作战室要求24小时有人值班,以便及时处理前线传来的消息,因此当敌机轰炸的危险解除之后,相关人员必须到岗。
于是毛岸英和高瑞欣先回到作战室继续工作,但是,他们没有料到敌机突然又回来再次轰炸,最后壮烈牺牲。
然而,造谣者说毛岸英为了吃蛋炒蛋才暴露了目标,可惜这种造谣的水平非常拙劣。
当时朝鲜战场正在进行第二次战役,如此紧张工作的志愿军司令部,竟然上午9点钟都还没吃早饭?这种谣言一看就是拙劣的造假。
造谣者还说当时彭德怀和其他人都进了防空洞,还在防空洞里下了几盘棋。
造谣者真是把所有人都当傻子一样糊弄。
第二次战役如此重要,指挥者却还有心思在防空洞里跟别人下棋?还描述得绘声绘色,这是在故意抹黑我们的志愿军司令吗?
11月25日黄昏,志愿军在西线发起反击。
11月27日黄昏,志愿军在东线发起反击。
12月1日,敌军丢弃大量武器装备,向三八线及其以南地区撤逃。
12月5日,中朝人民军队收复平壤,继续向三八线推进。
12月17日,中朝人民军队占领咸光。
12月24日,收复兴南,残敌从海上脱逃,第二次战役宣告结束。
著名的长津湖之战、三所里之战、新兴里之战,便发生在第二次战役。
中学课本中魏巍写的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根据第二次战役中的松骨峰战斗写成。
第二次战役中涌现出众多英雄人物,其中便有第一位特级英雄杨根思,杨根思牺牲的那天,是刚过完自己28岁生日的第23天。
除此之外,还有宁愿冻死也坚守在阵地上的“冰雕连”,他们是共和国的不朽丰碑,他们值得被永世纪念。
第二次战役志愿军以伤亡3万多人的代价,歼灭“联合国军”3.6万人,其中美军2.4万人,第二次战役收复了三八线以北除襄阳以外的全部失地,解放了三八线以南的瓮津半岛和延安半岛,迫使“联合国军”转入防御。
在作战中,志愿军基本歼灭南朝鲜军第7、第8师,歼灭土耳其旅大部和美军第7师1个加强团,给予美军第2师、陆战第1师以歼灭性打击,重创美军第25师、骑兵第1师。
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W.H.沃克在撤退中因车祸身亡,他成为美军在朝鲜战争中阵亡的最高将领。
第二次战役粉碎了美军的“圣诞节攻势”,成为“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最惨重的军事败绩”,第二次战役从根本上扭转了朝鲜战局,使我们的志愿军开始向南推进。
其实早在第二次战役时,美国便于1950年12月14日操纵联合国大会通过成立所谓“朝鲜停战三人委员会”的决议,打出“先停火,后谈判”的幌子,企图争取时间,整军再战。
对于美国的这一缓兵之计,老人家早就看穿了。
为了不给“联合国军”以喘息时机,在政治上取得更大主动,老人家指示志愿军立即越过三八线。
由此,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一起,发起了第三次战役。
第三次战役
时间: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
第三次战役距离第二次战役仅一周时间,志愿军6个军,朝鲜人民军3个军团,共计9个军30多万人,隐蔽进入三八线以北的预定地域。
12月31日晚17时,志愿军在西线向三八线防线发起全线进攻,志愿军采取正面突破、穿插迂回、分割围歼的战法,迅速突破敌人三八线的既设阵地。
志愿军集中了100多门火炮,计划通过火力打开突破口,突破之后,轻装步兵便穿插追击,迅速消灭了南朝鲜军第2师主力。
1951年1月2日,处在第一线的南朝鲜军已经全线崩溃,致使汉城地区的10多万“联合国军'处于被中朝部队包围的危险之中。
志愿军将从右翼实施深远包围,迫使“联合国军”在汉江以北背水作战。
此时,美军指挥官李奇微不顾南朝鲜政府的反对,下令放弃汉城。
1月4 日,中朝军队解放南朝鲜首都汉城。
1月5日,中朝军队渡过汉江。
1月至8日,占领水原、利川、骊州、原州一线。
这次作战过程中,大批南韩军队和少量美军因撤退不及被中朝军队歼灭,但并未歼灭其重兵集团。
彭德怀认为“联合国军”是在有计划地南撤,企图诱敌深入,重演仁川登陆的故伎,于是命令志愿军停止追击,第三次战役宣告结束。
第三次战役一举突破“联合国军”的三八线防区,“联合国军”从三八线被击退至北纬三七线附近。
第三次战役共毙伤俘敌1.9万余人,粉碎了敌人操纵联合国玩弄停战阴谋以固守三八线,争取时间准备再战的企图,进一步扩大了我们在国际上的威望与影响,同时也加深了敌人的内部矛盾。
对于眼前的败局,美国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剧,对于在朝鲜是撤还是守的问题上展开争论,最后守的一派占了上风,坚持不退出朝鲜的方针。
毕竟花了这么多钱,没有取得胜利就撤,不仅颜面无存,而且巨额的军费开支打了水漂,不能从战败国身上捞回来,谁也不给报销。
为了争取时间,恢复攻势,挽回败局,美国操纵联合国大会第一委员会通过了所谓“立即安排停火”的“五步方案”。
与此同时,美国在国内大力扩军备战,从美国本土和其他地区抽调大批老兵,以补充在朝鲜的部队,决心发起更大规模进攻,夺回汉城,由此第四次战役打响。
第四次战役
时间:1951年1月25日至4月21日,共分为两个阶段:
从1月25日至2月16日是第一阶段,这一阶段是阵地防御战。
从2月17日至4月21日是第二阶段,这一阶段是运动防御战。
1月25日,“联合国军”以汉城为主要突击方向,向中朝军队发动全线进攻。
这次进攻由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官李奇微统一指挥,集中兵力23万多人。
从1月25日开始,中朝军队以三个军的兵力,在汉江南北地区依托野战工事进行防御作战,箝制了敌人主要进攻集团。
战争打的不仅是军事,还是打的经济和后勤。
当时“联合国军”的生活待遇不比我们现在普通人差,他们可以吃着牛肉,喝着咖啡,穿着防冻的皮衣。
而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只能背着维持7天口粮的炒面,和着一把雪充饥,穿着单薄的棉衣作战。
即使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依然顽强地守卫在阵地上,挡住了敌人一波又一波的疯狂进攻。
第四次战役我们的战略目标是完成防御任务,为掩护志愿军后续兵团集结赢得时间。
此时的美国虽然船坚炮利,却摆出一副玩不起的样子,他们开始挟联合国以令诸国。
1951年2月1日,联合国以44票赞成,7票反对,9票弃权,通过498号决议。该决议判定我们的志愿军介入朝鲜战争,认定我们介入朝鲜是'侵略行为'。
这是联合国自成立以来,第一次决议判定一个国家为武装侵略者。
今天看当年的联合国决议甚是可笑,战争初期,美国派轰炸机炸我们的安东地区,炸死我们的同胞,这种行为却可以不算侵略。
战场上打不赢了,就开始打舆论战了。
仗势自己掌握着国际话语权,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向别人身上泼脏水,直到今天这依然是美国惯用的伎俩。
2月11日晚,志愿军发起横城反击战,牵制住了砥平里的“联合国军”,计划进攻横城西北的南韩第8师,由此打开缺口,向原州的美军防线进击,最终志愿军取得了胜利。
志愿军利用横城反击战,迫使南韩第3、第5、第8师以及美军第2师一部和空降187团开始后撤,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志愿军在整个战场上面临的压力。
横城反击战之后,东线“联合国军”出现了全线动摇的迹象,除了砥平里的“联合国军”,其他战场上的敌军开始不同程度的后退。
2月13日,志愿军发起砥平里战役,参战部队分别隶属于3个军的6个团,共1万多人。
当时因为之前一直处于胜利的状态,因此在这次战役中出现了轻敌的思想,匆忙以野战进攻的方式,向已经构筑了坚固工事的“联合国军”发起攻击。
然而,对方不仅已设置了铁丝网和地雷区,还配备了20辆坦克,结果在进攻中火力不能压制,坦克不能摧毁,障碍区也未能突破,致使部队遭受较大的伤亡。
两天两夜激战,仍然僵持不下,此时“联合国军”的援兵已到。
2月16日,志愿军和人民军各部从砥平里、原州一线北撤。
砥平里战斗规模并不大,对于朝鲜战局的影响却很大,这一仗志愿军只是小受挫折后主动撇退,损失不大,却暴露了自己的主要弱点。
此时,美军指挥官李奇微对战况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认为,我们的志愿军后勤补给只能维持7天,每次攻势到第7天之后就自动结束,由此他发明了“磁性战术”。
磁性战术是每天黄昏时开始撤退,最多撤退20公里,而这个距离恰好是志愿军一夜行军的路程,这样志愿军在夜间便无敌可击。
等到天亮之后,志愿军正好行进至敌人预设阵地前,从而反遭空炮火力的猛袭。
等到志愿军准备后撤时,“联合国军”则集中力量进行全线反扑,他们以坦克群和摩托化步兵组成“特遣队”,在大批飞机掩护下沿公路向志愿军的纵深迅速穿插,抢占桥梁和渡口,后续部队则跟进实施包围。
志愿军在这样的“磁性战术”之下损失惨重。
从2月17日开始,中朝人民军队全线转入运动战防御,开始大量歼灭进攻之敌。
3月7日至4月4日,美军开始了“撕裂者行动”。
由于我们缺乏现代化空军编制,因此志愿军在北朝鲜场上没有所谓的前线与后勤区别,整个战线暴露于美军的猛烈空袭之下。
为了防止美军空袭,我们只能利用夜战突击,并在夜间以大量民工抢修道路与桥梁,随炸随修,修复后又再遭炸毁以此来应对美军的撕裂者行动。
但是,由于我们在战场上缺乏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致使志愿军普遍患有夜盲症。
于是,志愿军决定放弃仁川和汉城,全线后退了100多公里,撤回到了北纬三八线以北。
3月14日晚上至15日,南朝鲜第1步兵师和美军第3步兵师重占汉城,标志着1950年6月以来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该首都易手。
之后不久,美国内部也发生了内讧。
4月11日,杜鲁门以“未能全力支持美国和联合国的政策,缺乏统一朝鲜半岛有效手段”为借口,撤销了麦克阿瑟在朝鲜的职务。
实际上,麦克阿瑟之所以被撤职,是因为麦克阿瑟智慧时,美国在这场战争中处于被动地位。
志愿军入朝后的前三次战役,“联合国军”惨遭失败,而第四次战役李奇微指挥之后挽回了颓势,但依然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导致麦克阿瑟主张对中国在东北的军事目标进行打击,必要时可以动用核武器。
麦克阿瑟这一主张显然几近疯狂,杜鲁门担心此举会导致苏联参战,因此不同意麦克阿瑟的提议。
于是,麦克阿瑟便公开反对杜鲁门的命令,并且派侦察飞机飞入中国领空。
自从李奇微出任第8集团军司令之后,开始扭转战局,于是麦克阿瑟之前的败绩越来越令美国军政当局不满,最终被免除最高司令官职务。
4月21日,“联合国军”被阻击于三八线附近地区。
此时,李奇微发现志愿军二线兵团已到达集结区域,于是停止进攻,第四次战役宣告结束。
著名的横城之战、砥平里之战、汉江之战,便发生在第四次战役。
第四次战役志愿军以伤亡4.2万多人的代价,毙伤俘敌7.8万余人,其中志愿军歼敌5.3万余人。
由于我们的第19、第3、第9兵团集结已经集结完毕,于是准备趁敌人立足未稳之际,立刻发起反击,于是第五次战役打响。
第五次战役
时间:1951年4月22日至5月23日。
这一次战役的规模和激烈程度,不逊于二次世界大战中任何一次战役,这是志愿军入朝后规模最大投入兵力最多的一次战役。
4月22日傍晚,中朝军队14个军共60万人,沿着200多公里宽的战线同时发起进攻。
第9兵团和第39军首先在战线中央击溃南朝鲜军第6师和美24师的一部,将美军的战线分割成两部分。
西线向以美军为主力的“联合国军”发起进攻,其中第19兵团在向汉城方向的攻击中打得最为艰苦。
第63军将第187师分多路纵队分散地接近江边,天黑后就突然发起攻击,一举突破严密火力封锁的临津江,随后迅速包围了英军第29旅主力,歼灭其著名的格斯特团第3营。
第64军的一个营和兵团侦察支队以20个小时的时间,打破美军7次阻击,切断了汉城以北美军的退路,随后又在围攻下坚持了三天四夜。
但是,第64军主力却被火力拦截,未能穿插前进,和第65军的两个师挤在临津江南岸,在这约20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域内,挤到一起长达两天之久。
由于地域狭小,兵力没能展开,因此连遭密集的空炮火力攻击,伤亡惨重,成为志愿军战史上的一次重大教训。
4月29日,第19兵团进抵汉城北郊,第3、第9兵团和朝鲜人民军东线部队也全线进抵三八线以南,美军的火炮在汉城东、北、西三面组成密集的火网。
由于敌人火力强劲,难以突破,因此彭德怀决定停止进攻,部队转入休整状态。
休整两周之后,中朝军队再次发起进攻。
5月16日晚,中朝军队共13个军,其中志愿军9个军,人民军4个军团,第二阶段进攻打响。
西线的第19兵团佯攻汉城,以吸引美军主力。
第3兵团则切断了敌东西线联络,担任主攻的第9兵团和人民军三个军团在东线开始分割包围南朝鲜军,东线的南朝鲜军迅速崩溃。
志愿军第20、第27军发起进攻后,第一夜就推进了25至28公里。
5月18日,志愿军与东部的人民军一起,切断了南朝鲜军4个师的后路,南朝鲜军走投无路,只能逃入深山。
就在这一天,联合国通过500号决议,宣布对中国和朝鲜禁运武器和战略物资,该决议一直持续到1953年。
这就是当时的朝鲜战争,明明是两个人过招,但是其中一方却时不时用上暗器。
5月21日,中朝军队经5天连续进攻,推进了50至60公里,此时志愿军的补给已经到了极限,之后便停下3天等待补充。
至此春季攻势到此结束,志愿军准备将主力转移至三八线以北休整。
5月22日,中朝部队开始北撤时,李奇微再次使用磁性战术,用以逸待劳的美军7个师为主力,连同南朝鲜军等部共13个师,开始全线反扑。
“联合国军”以机械化部队抢占桥梁和渡口,企图包围志愿军后撤部队。
5月24日,志愿军第12军军部和下属的两个师、第27军主力和第60军所属的第180师被阻截在三八线以南。
被截断的志愿军部队强行突围,第27军则组织部队交替掩护,最终全军建制完整地平安撇回。
但是,第12军主力第91团在美军纵深90公里处被围,突围后和大部队会合,只有第180师在混乱中损失严重。
5月27日以后,志愿军展开8个军在全线实行阻击,在后方准备建立三道防线,并调集兵力,准备等待美军深入三八线以北时,进行大规模反击。
6月10日,李奇微和新任美第8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估计,中朝军队即将举行大规模的反攻,于是下令全线转入防御,第五次战役宣告结束。
第五战役实际上是双方的一次决战。
在宽不过两百公里的战线上,双方投入了共150万人以上的兵力。
志愿军以伤亡8.5万人的代价,共歼敌8.2万人,将“联合国军”又打回到三八线附近,这次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作战仅有的一次严重损失。
著名的铁原之战,便发生在第五次战役。
第五次战役粉碎了敌人企图在中朝军队侧后登陆,配合正面进攻,在朝鲜蜂腰部建立新防线的计划,摆脱了中朝军队在第四次战役中的被动局面。
经过这次战役,双方对彼此的实力有了新的认知。
美军意识到,在目前的战争规模下,要想突破志愿军的防线,在三八线以北甚至在三九线上立足的可能性极低。
中朝军队已意识到,“联合国军”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并且重新调整了战术,继续向南推进也十分困难。
既然双方在战争场上都无法取得绝对优势,那么朝鲜战争便进入了谈谈打打的第三阶段。
经过五次战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阵亡23万余人。
此时,美国国内反战声浪日益高涨,战争债务不断增加,加之国际舆论的压力,美国不得不寻求停战谈判。
1951年6月25日,杜鲁门表示美国政府愿意参加谈判,而去年今日正好是朝鲜战争爆发的日子。
如果你想了解过去那个时代的真相,请关注下一章《抗美援朝:停战协定》。
我是百科阅览,生活阅览馆,百科杂货铺。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