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南少林举要
发布时间:2023-09-13 13:03:58 作者:泉南文化 浏览量:707
文/傅金星
当代香港武侠小说家金庸,写过一部《书剑恩仇录》,该故事最后写到为查证乾隆皇帝身世,派人南下少林寺,入福建经大田、德化到莆田。后来,潇湘电影制片厂根据这一题材加以创造,拍摄《南北少林》,而其背景部分选择在莆田的广化寺;就像拍摄《聊斋故事》系列片,部分背景选择苏州园林和宁德山间一样。见景生情,比类联想,触动了一些人热爱乡土的感情,要在莆田找出南少林寺,并且据说已经找到了,还请了一些名人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
如果这种武侠小说可以作为历史,那《万年青》记述乾隆游江南的故事和《火烧少林寺》的电影,不是早已证实了吗?如果用小说、电影代替历史互相论争,还成什么历史研究!
泉州有句俗语:“不识不惊,全识全惊。”轻易对某些事物下结论,或竟有意创造,虽然短期目的可能达到,但常常引起无穷的悔恨。莆田也是文化之乡,历史、文物各界不乏有识之士,有些同志就不愿意卷入这种感情倾向强烈的活动中,对“林泉院即南少林寺”不敢苟同。
提出这个问题,要先弄清一些基本常识。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少林寺资料集》,收录民国期间武术研究权威唐豪著作《少林拳术秘诀考证》,记述全国“真少林共七个,一个在登封、一个在和林、一个在蓟县、一个在长安、一个在太原、一个在洛阳,一个在泉州。”这已成为定论。
第一个少林寺是嵩山少林寺,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因建于嵩岳少室山麓五乳峰下取称,是禅宗发祥地。后因寺僧练拳术,才以寺名为拳种的名。少林寺和少林拳的声名腾起是在唐初,因寺僧助唐太宗开国有功,寺的建筑规模扩大,寺僧公开练武。练武风气大盛,连在家世俗弟子都有在寺内或寺外练习的,中州少林武术风靡当世。其他各寺都建于嵩山少林寺之后,初建时都是禅宗寺院,后有寺僧教练少林武术而习呼或改名为少林寺,大多建于唐以后。因为七个少林寺中,六个在北方,唯有泉州少林寺在南方,而且颇负盛名,所以便习呼为南少林。
南少林的称呼是有条件的,并不是在南方有练习少林拳的寺院都可称为南少林寺。取个比方,如书法名家,明代有“南张北董”之称,南张瑞图、北董其昌,任何南方张名姓家都不能取代。很难想象,没有产生任何影响的寺院,要和北方的少林寺并提而南北对称是符合情理的。
南少林寺和南少林武术在泉州,是地理和历史条件形成的。它既在南方,又产生巨大的影响。泉州少林武术,在武术上继承和发展了少林武术,並匡扶少林正宗;在业绩上建立赫赫功勋。泉州的少林寺,建立早,规模宏大,和重大历史事件相连,屡废屡兴,历数百年而没被湮灭,干枝繁茂,传播世界各地。
1、泉州南少林武术的贡献、业绩和影响
唐代泉州就有关于少林武术的记载,但其发展普及、蔚成风气是在唐末,当时有两支中原队伍入泉州。一支是昭义军节度使的队伍,多泽、潞、沁、相诸州英豪,由傅实统帅,以威武军节度招讨使衔,于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入闽南进驻泉州;一支是王潮、王审邦、王审知兄弟统帅的光州一带农民军,于光启间入泉州,其中不少武林健儿。这两支队伍都是河南、河北、山东、山西一带士卒,其将领都是武林英俊,因而在泉州便广为流传。
宋代开国创图,招揽豪杰,英雄投向,立国后,偃武修文,国力不振,异族交侵,仁人志士奋起反抗,多少英雄豪杰练就一身绝技。如宋太祖赵匡胤,北宋杨家将、鄂王岳飞,这三家武术都属少林派,具有全国性影响。赵匡胤本人进少林寺学武术,以一棍称雄天下,成为赵家棍秘传;杨家将枪法世代相传,传播于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岳飞师承周侗,岳家枪法发展于湖北荆楚。这三支少林派武术都影响泉州。
泉州经历五代末和宋代初留从效和陈洪进的相继割据之后,宋朝为加强泉州的军事建制,在泉州设殿前司左翼军统制,分戍宁建汀漳,广泛训练士兵,许多将领都是泉州人,如陈文明、周喜、王大寿等。
南外宗正司移泉州后,大量赵氏宗室移居泉州,少林武术秘传在泉州进一步发展。宋太祖棍法以硬攻直进为上乘,就是泉州棍法总诀“一打一揭,偏身着力,步步前进”的溯源。
世传宋太祖有三十二势长拳,又有六步拳、猴拳、簃拳诸名势。泉州的太祖拳不但直取太祖为名,而拳种几乎全部继承下来,只是有的地方叫法有差异而已。
据《樵书》‘九’记述:“今之武艺,天下莫不让少林,其次为伏牛,伏牛亦学于少林者;其次为五台,五台之传本于杨氏女,所传杨家枪者是也。”
泉州以其特殊的历史条件,其少林武术得赵家棍法正宗,又吸收杨家、岳家枪法所长,继承和发展了少林武术真诀,并在明代和清初发挥重大作用,建立赫赫功勋。
——俞大猷是继承和发展少林真诀的代表人物。俞氏《剑经》自序云:“俞学荆楚长剑,颇得要法,吾师虚舟赵先生见而笑曰:‘若知敌一人之法矣,讵知敌百万人之法本于是乎’?猷退而思,思而再学,乃知天下之理,原于约者未尝不散于繁,散于繁者未尝不原于约。后以质之先师,曰:得之矣!”于是赵本学(虚舟)教授俞行阵奇正变化之法,“猷谨将所得要法著为《剑经》以告后人”。从此,中国的武术从口手相传发展而为专著,纠正岐讹,维护真传。
《剑经》第180条记载:“山东、河南各处教师,相传杨家枪法,其中阴阳虚实之理与我相同;其最妙是左右二门拿他枪法,不妙是撒手杀去而脚步不进。今用彼之拿法兼我之进步,将枪收短连脚赶上,且勿杀他,只管定他枪,则无散于天下矣。”
俞大猷向赵本学学赵家棍法和兵法,又学荆楚岳家棍法和枪法,吸收杨家枪法之长,写得清清楚楚。
——明中叶以后,天下少林武术正宗(至少棍法,但棍法为艺中魁首)以泉州少林武术为正宗。这是嵩山少林寺所立的《新建十方禅院碑》记载的,皇皇巨碑于今还在。
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三月,俞大猷自云中南归,取道至少林寺,“僧负精其技者千余人,咸出见呈技。余视其技已失古人之诀,乃明告住持小山上人及众僧。小山慨然曰:剑诀失传示之真诀,是有望于名公。予曰:“此必积岁月而后可得。众乃推少年有勇力者二人,一曰宗擎,一曰普从,随予南行,出入营阵之中,时授以阴阳变化真诀。三载余,二人乞归,普从物化,独宗擎回寺,以所教之技转授寺众。得其再传者近百僧。”
说明泉州少林武术源于嵩山少林寺,但嵩山少林寺真诀逐渐失传,而泉州继承和发展了少林武术真诀,再回传于少林寺。这是南少林的特大贡献。
——明中叶和清初,泉州少林武术大展雄风,建立赫赫功勋。俞大猷训练的俞家军大败倭寇,郑成功抗清复台,许多将领都是武林高手,兵士技击都是少林击技。康熙间,林兴珠率领滚牌兵大败俄罗斯入侵军于阿克萨,其五百滚牌兵都是习少林武术的泉州、漳州人。
清康乾间,泉州少林受到残酷镇压,少林子弟没有被杀绝,没有屈服,他们转入秘密组织,如天地会、小刀会等等,并分布到台湾和东南亚各地。
泉州少林发展的历史,建立的功勋,重大事迹都震动全国武林,所以才获得南少林之称。如果某个寺院,有几个和尚练武,而连上阵都不成,怎能奢望人们称它为南少林!
2、泉州南少林寺的规模和废兴
泉州少林寺的前身是镇国东禅寺。寺在泉州仁风门外三里、东湖畔,最初建于唐乾符年间。先后住过该寺的有蔡如金修真炼道,继而有庆之主齐固之法,至玄交改为佛庵。宋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积溪县蔚杨拯文撰《仆射招讨公泉州护安功德院记》载:护安院系前任威武军节度招讨使傅实兴建于唐乾宁间(公元894—897年,)奉祀秘阁太傅。因扩东禅寺重建,增新华构,割上好田地为寺产。据云天佑中降甘露,郡政录其事迹上疏,昭宗赐额“镇国东禅寺”。东禅寺因闻名远近。
历五代闽国,瓶锡授受,老逝壮存,当时有实录记载详明。
东禅寺逐渐转为少林寺。唐末五代,中原两支武装入泉州后,习武之风渐盛,寺僧有少林宗者为主持,《功德院记》云:“若住持大德,昔之继铨,今之继袭,继明,俱能率其徒,如继立、如承聪者,卓驰声闻,精善诱迪,忍为栋桡,倡以鼎新。”鼎新后,其规模“曰佛、曰像、曰中尊、曰菩萨、曰侍卫,其殿一焉,佛为之主。曰法堂、曰祖师、曰十三僧、曰十八罗汉、曰九天玄女,其堂五焉。法为之奥。”这时期住持为少林僧,所以建有祖师堂、十三僧堂,这都是仿照嵩山少林寺设置和供奉。这证明,在康定元年以前,泉州东禅寺实质上已经是少林寺,民间也习惯呼为少林寺。
明代莆田人黄仲昭《八闽通志》记载:“宋以东禅、护安、太平、龙湖、报慈五院隙地合建营寨,设统制厅以统之。”绍兴初年,统制移建宁,泉州仅置统领官屯驻,至绍兴十二年统制厅遂废,大部分场所都成为少林寺的练武场所。乾隆《泉州府志》载:“旧址创景福堂、筑冷然台、中门及阅武亭。对艺四松,冷然台及门之内外皆插刺桐,复莳五榕于廨后,以培山脉。”后来传说少林寺的种种情况,大都是根据宋时的规模。
宋末德祐、景炎间(公元1275—1276年),元兵南下,东禅寺僧参与抗元事件,宋南外宗赵氏被屠杀,东禅寺和尉厅都被焚毁。元至元中其地置千户所,隶属副万户府,东禅寺虽重建,但武术活动实际上已经停顿,转入民间。所以东禅寺变得清净,竞可作为游览,寄读所在。
泉州《金氏族谱》附录一篇清源《丽史》,记载:元代末年,泉州城里有个书生伊楚玉,“甫弱冠,读书少林寺”“夏六月,生至自潮州,居少林寺。”证明少林寺的名称由来已久,而且此时仍然存在。
有人以为《丽史》是一篇小说,不足为据。实际上,它是一篇借伊、凌、金三家的故事,记述元末的一段真实的历史,这是从前许多著名的史志专家所公认的。明代莆田人黄仲昭所著《八闽通志》,泉州人何乔远著《闽书》,以及隆庆《泉州府志》、清乾隆《泉州府志》等都引用过《丽史》的历史事实。
到了元至正年间,那兀纳叛乱,少林寺再次被焚毁。明灭元后,不久便重建少林寺,武术活动再次活跃。由于少林寺被焚毁殆尽,短期内只重建小部分,经过几十年后,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又重修。嘉靖年间,倭寇猖獗,数次攻郡城,寺又一次被焚毁。万历中,寺僧“修其废址十之一”。晋江知县彭国光为收复废田,因而又初具规模。
以上废兴事实,志书都曾记载,只是焚毁原因记述不明。影响最大、时代最近的一次是清初火烧少林寺。这一重大事件,在清政府统治下,文字狱如此残酷的情况下,志书不便直书,而口头传说历久不休,便产生了光绪间著述其事的小说《万年青》。
小说不能当历史,但这一事件有其他史料可证实。
——广西民族出版社于1986年出版莫文丹著作《八宝硬气功阐秘》。莫文丹是广西南丹县一位老干部的独生子,广西司法厅1045医院军医。他的师父是当过李宗仁保镖、江湖上人称“花老虎”的内家高手。该书记述“福建泉州少林寺武术是南少林武术的正宗,寺院地处福建泉州仁风门外东湖畔”,“清康熙间,由于遭到叛徒的告密,清廷以‘少林寺整军经武,图谋不轨’的罪名,派兵围剿。黑夜重兵包围了泉州少林寺,四面纵火,意欲一网打尽。传说只有五位高僧突围出来。”这段历史是他的师父传讲给他的。
《阐秘》出版时,花老虎还活着,并为该书写“跋”云:“八宝拳门乃属福建泉州少林寺正宗内家拳种,素来单线承袭,至愚已六代,仍未有例外。四十年前,愚辞去镖职,隐居云贵高原山野,自行修练功德……十年动乱之初,喜得文丹徒儿……遂将六十余年所怀八宝武当,峨嵋之技艺倾囊相授。”这本书既说明南少林在泉州,也证实康熙间泉州少林寺遭受镇压和焚毁。
——如果有人担心经过三百年时间,传闻可能失实,那就看康熙时代遭受过浩劫的如幻和尚目睹的事件。如幻一名超弘,俗姓刘,为明末惠安诸生,以家学渊源,博通经史诗文,著述为名贤黄道周、何乔远所推重。当清兵入福建之际,他入平山寺。以后经历离乱,晚年主持雪峰寺,所著《瘦松集》有康熙十六年二月十六日在天竺岩写的一首诗,诗云:“兵氛塞天地,圩落断人烟。穷兽窜深窟,飞鸟避戈铤……突骑如风雨,蹂躏遍山川。焚掠靡无余,溪壑为之填……”,写了清兵焚杀的惨状。在这种情况下,东禅少林寺也惨遭茶毒。又《达摩赞》一首,以无限感叹地记述了南少林寺的浩劫,诗云:“金陵殿上,轻犯逆麟。少室山前,强分皮髓。道是心安已不安,往往事从叮咛起。虽然一花开五叶,也是可己而不己。累他多少好男儿,至今拖泥又带水。”这首诗隐约地抒写:自从郑成功挥师北上,入长江攻金陵以后,清兵更狠毒地镇压。泉州少林寺是嵩山少林寺的分支,成为镇压的目标,少林寺的活动因泄密而造成烧杀,虽有部分僧徒逃出,但是多少英雄豪杰被杀害,至今都还没有停止其残杀。这场镇压在当时震动全国。
南少林寺和南少林武术所以是在泉州,因为泉州少林为匡正少林正宗,做出重大贡献,并忍受最大的牺牲。这种贡献和牺牲,是血与火的洗礼,影响深远。这是南方任何一个省一个寺院、任何一个武术团体所无法代替的。即令有某个寺院,里面有几个僧兵,而举世无闻其名,无感觉其影响,异想天开地要充当南少林的发祥地,这绝不是科学的态度,不是负责的态度,而是对历史的歪曲。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