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四绝”之广德太极洞记
发布时间:2023-09-06 09:31:14 作者:龙门四哥 浏览量:694
沾专业的光,游览过不少岩洞,如桂林冠岩溶洞、石台蓬莱仙洞、婺源灵岩洞、屯溪花山谜窟等等。尽管它们的成因(除人工开凿的花山谜窟)和体貌大致相若,但风格却很不相同,如冠岩洞的广大、蓬莱仙洞的精巧、灵岩洞的灵秀、花山谜窟的神秘等,这就为游客留下了可以反复观赏的理由——如果都一样,看一个也就够了。
到广德太极洞之前很奇怪为什么称此洞为太极洞。后来导游介绍,太极洞的名称来历有二:一是太极洞中有天然图案酷似太极图;二是太上老君行游天下,来到此处,见洞幽景奇,盘桓不去,“只缘此洞奇天下,流连忘返数万年”,留下石化仙容,因以命名“太极洞”。两种说法中,后者能给太极洞带来神奇色彩,却有点魔幻;细品之下,似乎前者更加真实可信!
太极洞位于安徽东南,皖、苏、浙三省交界处,规模宏大,总面积15万平方米,洞深几十里,所以明代冯梦龙把“广德埋藏(太极洞)、钱塘江潮、雷州换鼓、海市蜃楼”称为“天下四绝”。
太极洞又分上洞下洞、旱洞水洞。旱洞水洞好理解。至于上洞下洞,我的理解是与地面相平的即上洞,深入地平面以下的为下洞。这一点在游览过程中才深有体会,因为下洞气温极低,导游都是穿羽绒服的。
我们随导游进入洞中,来到两仪宫。迎面有一景叫“两仪攸分”。这四个字来自《易经》“易有两仪,是生太极”。面前摩崖石刻由明代广德知州吴同春手书。吴同春在广德做官期间应该是很痴迷太极洞的,所以洞内洞外多处留有他的手迹。洞口右边“太极洞”三个字也是由他所书。
“两仪攸分”不仅是洞内一处重要的人文景观,也是很好的指路牌。由此往左是旱洞,往右是水洞。一旱一水,一阳一阴,是为两极,这么来看“太极洞”命名似乎更为贴切!
我们先往左,游旱洞。这里有著名的洞中八景,即“太上老君”“水滴石穿”“千年槐树”等等。旱洞口稍往里,左边有一幅天然水溶碳酸岩形成的壁画,酷似太上老君的神像,所以命名“太上老君”。只见他肩披鹤氅,颔首合掌,银须飘飘,仙风道骨,蔼然而立。其下有形态各异的各路神仙,正向他拱手稽拜;此时老君的坐骑青牛似乎也在静默倾听老君讲经说法呢。
神像往前可见“水滴石穿”。它既显示了以柔克刚的哲理,也显示了用心专一的恒力。
再往前是“跫然岩”。“跫然岩”三字据说是北宋名臣范仲淹亲题。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27岁的范仲淹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广德军司理参军,从此开启仕途。期间,他游历太极洞。进洞良久而不见返还,附近道观里的法师怕出危险,遂携人入洞寻找。洞中范仲淹远远闻脚步声“蛩然”而至,遂在闻声处刻下“蛩然岩”三字。“蛩然岩”三字既是纪实,也暗含“落叶满空山”的佛道机趣,以及范仲淹感受到这份机趣时内心的欣喜!但不知有多少游人在看到“蛩然岩”三个字时能感知范仲淹当时的欣喜呢?当然,那时的范仲淹还不叫范仲淹。他因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更名朱说,所以题下落款是“朱说”。“范仲淹”这个名字是做官后改回去的。
如果说“水滴石穿”显示了大自然的恒力,那么“仙舟覆挂”显示的则是大自然的“魔”力。走在矮矮的倒挂仙舟之下,始终有一种压抑感,更有一种神奇感。舟底平滑如削,形态逼真生动——当年大自然是用怎样的力量将坚硬的石头冲刷成现在这个样子呢?我只能想到“魔”力两个字。
再往前,看“倒挂灵芝”,赏“双塔凌霄”。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下,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每一个景物无不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行行走走看看,来到同是吴同春题写的“廻步峡”,导游说旱洞已到尽头,前面还没有开发。同行感兴趣地问:这么好的资源为什么不继续开发?导游回答:前方就是江苏宜兴地界。原来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走到皖苏边界线了!好奇的同时,突然心生异想:太极洞已是十分成熟的4A景区。幸好它生在安徽东南,与江浙搭界,要是生在皖西,会不会遭遇同样被“抢”的命运呢?
由“廻步峡”折返,回至“两仪攸分”,向右便是水洞。我们登上小游艇,在低矮狭窄的地下河中穿行。河水清澈见底,触手很凉。盛夏时节掬一捧在手,顿感心旷神怡!河巷两侧和头顶崖壁上,石灰岩经千万年地下水溶蚀,同样形成千奇百怪的形状。一步一景,令人目不暇接!约莫四五分钟弃舟上浮桥,再行七八十米,登几十级石阶,七弯八绕,上上下下,眼前豁然开朗。原来,我们来到了“玉皇宫”。
“玉皇宫”是“下洞”的第一站。偌大的“玉皇宫”中央矗立着一根高大溶岩石柱,酷似《西游记》东海龙宫中的定海神针。但这根“定海神针”身上巨龙盘绕,显得既雄壮又精致,非孙悟空强夺的那根可比。沿近百级回环陡阶下到宫底,更感“玉皇宫”的森然和浩大。回首穹顶岩壁,只见天庭宫阙巍峨可辨,一排排仙女臣工在云雾中依稀可见,显出神秘气息!收回视线再看眼前,皇家玉田层层叠叠,平展如镜;仙女闺房神秘诱人,御盐滩白光闪烁,莲花宝座瑞气满盈……好一个灵瑞祥和的神仙秘府,直让人生出位列仙班的奢欲!不过你如果真想体验一下玉皇大帝的感觉,“海天宫”中已为你准备了一把龙椅,可以上去试试!
出“玉皇宫”,过“海天宫”,欣赏完“月光宝盒”,我们来到“下洞”的精华部分“黄山宫”。“黄山宫”是由溶岩和岩石坍塌共同形成的。来到“黄山宫”,第一反应是震撼——为轰然坍塌的巨量岩石群而震撼!我不知道洞内这么多巨大岩石是一次性生成,还是经年累月逐渐累积而成?如果是一次性坍塌而成,更无法想象当时是怎样一种天崩地裂的恐怖情景!
在满眼坍塌的巨石丛中,是由溶岩经亿万年塑造而成的洞中黄山。如果说坍塌的巨石展现的是壮美,那么洞中黄山展示的是优美。一雄一秀,相得益彰!当你走进“黄山宫”洞口,映入眼帘便是“猴子观海”。这只长坐石上、经年不去的执着的小猴子,其神情姿态与黄山的那只灵猴毫无二致,堪称神奇!在它的后方有一位少女亭亭玉立,正深情款款地凝视远方,颇似小三峡上那位盼夫归来的神女!那么少女又在盼望什么呢?
我顺着她的视线看过去。原来,她的正对面是大名鼎鼎的“西海群峰”。那里千峰竞秀,万壑争荣。一座座山峰危崖高耸,怪石嶙峋,峻峭、雄伟、奇特、秀丽。游人在其间上下求索,艰难穿行,仿佛有一种置身黄山千山万壑中才有的心惊肉跳的感觉!更神奇的是在那些巧石组成的峰峦背后,有一个图案酷似一轮红日冉冉升起,让人恍然有坐在光明顶欣赏日出的感觉!怪不得这里叫“洞中黄山”,实在形象之极。除猴子观海、黄山日出之外,“黄山宫”还有“仙鹤探路”以及借助灯光造景而成的“五娇异姿”“双剑指天”等奇妙景观。它们与真实的黄山是那样惊人相似,不禁令人称奇:是太极洞偷偷仿制了黄山,还是黄山偷偷溜进了太极洞?
“黄山宫”向前是“万象宫”。它是太极洞规模最大的洞窟。这里有太极布雨、镇洞金塔、三清世界、太极壁画等景观。氤氲的石壁上,一张“太极布雨图”给我们带来了“杏花春雨江南”如丝般的诗意。那紧贴石壁和穹顶上缕缕洁白的石笋,哪怕细如发丝,长不盈寸,可都要经过大自然上千年上万年才能凝结而成。所以我们每一个游客都应该加倍珍惜;而每当听到有人在景区破坏石笋,我都会格外愤怒,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
“太极壁画”为太极洞回廊两侧石壁上的奇景。这些壁画有的像众仙聚会、有的像雄师出征、有的像沙场交兵、有的像困兽争斗,无不鲜活灵动,栩栩如生!
在“三清世界”,一座座钟乳石像一个个得道的仙人。他们神情肃穆,或立或坐,姿态各异,共同构成一个超然物外的无我世界。
除了“三清世界”,整个宽敞的“万象宫”还有更多钟乳石密布,它们似崇山峻岭、似宝塔高耸、似金钟倒悬、似竹笋破土……一步一景,形形色色,组成了一个千姿百态的钟乳石展列厅。其间景物荟萃,气象万千,所以总称“万象揽胜”。
游完“万象宫”,攀爬200多级的陡峭阶梯,我们重新回到骄阳似火的花花世界。刚才在下洞中被冻得寒毛倒竖,现在又暑热难耐,真是冰火两重天啊!顺便说一下,这段阶梯又陡又长,让所有游人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直呼受不了!不过导游说这种苦楚马上就要结束了,因为在我们爬过的阶梯旁边很快就要安装滚动电梯。我们也的确看到电梯隧道已开掘成形。不过从锻炼身心的角度看,攀爬阶梯的过程又何尝不是一种享受呢?平时不管是乘车还是乘机,只要时间允许,上下楼我大都是舍电梯而爬楼梯。只是现在很多人不愿体验这种享受而已!
时已过午,随团队乘缆车回到太极洞口,赶到饭馆用餐。其实太极洞口前群山环抱,环境清新,加上还有范仲淹当年洗砚的古砚池、太极观、抱朴园等人文景观,山清水秀,湖光山色,如果有时间,也是值得慢慢赏玩的。可惜我们时间有限,用罢午餐,只得匆匆赶往下一站——宣城敬亭山了!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