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热搜  > 奋力走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之路 ——定西陇西县着力培育中医药健康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奋力走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之路 ——定西陇西县着力培育中医药健康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3-09-05 10:53:22     作者:中国甘肃网     浏览量:325    

甘肃陇西

原标题:奋力走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之路 ——陇西着力培育中医药健康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睿君

甘肃陇西

陇西,素有“千年药乡”“天下药仓”之美誉。这里以其独特的气候条件、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是全国重要、西北最大的中药材种植、仓储基地和交易中心,曾被中国农学会命名为“中国黄芪之乡”。

甘肃陇西

多年来,陇西县始终坚持突出“有机、绿色、 道地”品牌,推进种子种苗繁育体系建设,依托甘肃省中草药种质资源库开展种子种苗繁育、新品种引进示范、标准化种植试验等工作,先后制定了22个道地药材品种标准化种子种苗质量、培育和栽培技术操作规程,颁布为甘肃省中药材地方标准。同时,通过土地流转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方式,构建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和药源基地体系,推广绿色生态种植技术,实现品质提升。

初秋时节,走进陇西县双泉镇胡家门千亩中药材种植基地,一望无尽的绿色沁人心脾,黄芪、党参、黄芩、柴胡等各类道地药材种苗长势喜人,种植户们在地头穿梭忙碌,目及之处焕发着勃勃生机。

“种植、培育、收割……每一个环节,种植户们都严格按照技术标准执行,遇到病虫害等难题,还有农机专家现场帮助指导,我们采取一系列举措,从源头上保障了道地药材的品质。”双泉镇党委书记姚小刚介绍,全镇建立了集机械深松、种子选择、科学施肥、地膜穴播、绿色防控、田间管理为一体的中药材绿色标准化育苗技术体系,保障了基地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同时,强化技术培训指导,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指导等方式,建立多层次、全覆盖的技术服务指导网络,实现科学化种植、精细化管理。

“在我们这里,中药材早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尤其是近几年,全国各地的客商都来县里采购,使得群众收入连年增长,大伙种植药材的劲头也更足了。”双泉镇胡家门村村委会副主任史掌权高兴地说。

千年药乡,正续写着新的辉煌。2022年,陇西县中药材种植面积45万亩,产量13万吨,中医药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90亿元。全县中医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不仅成为富民强县的区域首位产业,更为中医药事业迈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陇西县凭借中药材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中医康养事业。随着陇西县中医院兴建的陇西智慧中医堂落成,10余种临方配制制剂和临方加工中药饮片被作为院内制剂广泛使用。

如何让“一个良方”变为“一味好药”?陇西县中医院炮制室团队从一次次实践中得出经验:从选材用料到加工方式,再到使用方法,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把控、反复论证,确保药材发挥出最大的药用价值。

陇西县中医院炮制室副主任药师李玉明认为,“只有给患者用上优质上等的药材,才能更好发挥出治病救人的效果”。为此,县中医院在中药材选购方面专门制定了严格的验收标准,对黄芪、党参、款冬花、柴胡、防风等大批本地种植的药材也要精心挑选进购,确保患者服用的每一剂中药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此外,各类院内制剂的制作工艺、成品性状也十分讲究。“拿到一个药方,最终制成药包、药膏、颗粒或粉剂,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尝试进行改良。”李玉明以制作足浴包为例解释道,刚开始,用原药封装制成了足浴包,临床发现其并未发挥出预想的药用效果;后来,将原药打碎研磨成细粉状,患者使用时又经常出现漏渣、结块等现象;最后,将原药加工成粗粉进行包装,不但效果良好且使用方便。

三黄栓、损伤胶囊、玉红膏、腰疼贴、陇西贡茶、麸炒苍术……在陇西县中医院炮制室团队精心调制下,多种临方配置、加工的中医药正发挥着在“治未病”中的预防作用、在医疗救治中的独特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调理作用,护航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陇西县将以医为“媒”、以药为“引”,按照全产业链打造、全过程监测、全周期服务的理念,加快建设和推广中医药产业标准化体系,同时紧盯医、药、养三个关键,着力培育发展中医药健康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步履铿锵走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之路。

收藏文章

收藏

文章标签: 中医药     陇西县     定西    
上一篇:游重庆武隆仙女山 下一篇:明天就是八一建军节,向军人致敬,一起了解这个节日相关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