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让西部融入世界
发布时间:2023-08-31 22:13:04 作者:重庆马路社 浏览量:629
张坤琨/摄
西部陆海新通道是中国西部和东盟地区的重要经济走廊,与重庆作为西部金融中心“立足西部、面向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区域定位高度契合,是其构建贸易金融中心的重要抓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是推动重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是重庆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核心支撑,也为重庆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注入强大活力。
4月21日,西部陆海新通道金融服务联合体(简称“金联体”)在重庆成立。金联体由重庆地方法人银行联合政策性银行、中外资商业银行在渝机构共同发起,组织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金融机构共同参与,56家成员机构共同设立。
金联体探索形成覆盖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国家和地区全域的市场交易网络和金融服务体系,着力解决跨境经贸投资中的交易信息不对称、金融服务中获得异地授信难以及通道金融服务碎片化等问题,提升跨境供需匹配及服务效率,促进贸易投资及产业发展。同一天,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13+2”省(区)市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发出《金融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联合倡议书》。
金联体的成立及倡议书的发布,将深化通道沿线地区金融合作,提升金融服务支撑作用,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同时也为重庆依托通道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提供重要的契机。据悉,除金联体外,重庆将继续推动设立陆海新通道股权投资基金,争取组建陆海新通道国际商业银行,争取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专项金融支持,加快推动陆海新通道物流融资结算应用场景升级,利用好中新金融合作在带动陆海新通道沿线跨境投融资的作用、促进贸易投融资便利化等。
一、中国西部发展高水平外向型经济
尽管目前学界对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历程具有不同认知,但多数分析认为,自第一次工业革命至今,全球范围内共完成了四次大规模的国际产业转移,每一次的持续时间约20-30年,每次产业转移使得世界制造中心不断变化,全球供应链网络也随之不断重构。客观来说,中国是第四次产业转移最重要的受惠国,通过大力吸引外资,极大提升了工业技术水平,一举奠定“世界工厂”的地位,并成为全球三大供应链中心之一。
当前正在进行的第五次国际产业转移与以往相比具有这么几大特点:一是转移路径呈现双向趋势。受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以及中美贸易冲突、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等多重因素叠加的影响,一方面,产业低端链条持续向贸易壁垒低、要素成本低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如东南亚、南亚和中国西部地区;一方面,发达国家推动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链加快回流。比如美国《通胀削减法案》(IRA)的清洁能源条款鼓励国内电动汽车发展,《芯片法案》(CHIPS)鼓励半导体行业回归。
二是中国成为具备产能承接与输出双重作用的枢纽国。近年来,中国跨国企业不论是处于自主研发与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带来的产能扩张,还是为缓解成本压力、延缓衰弱产业的生命周期、推动产业结构的革新,以及规避地缘政治风险等,总而言之某些特定环节全球布局的需求明显增加。不过,由于中国自身的工业化进程和产业转型尚未完成,且国内不同地域间仍存在明显的发展差距,仍在继续承接输入产能。
三是南亚、东南亚特别是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因其稳定的政治环境、更低的人力成本、开放的多边关系以及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等成为最大受益对象之一。如越南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是全球签署自贸协定最多的国家之一,带来的市场准入便利及关税优势,2022年吸引外资高达277.2亿美元。更直观一点,目前三星超50%的手机出口以及1/3的电子产品都出自越南。耐克超50%的鞋类产品以及30%的服装产品,都在越南工厂完成。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东南亚国家,除了新加坡外,其余国家经济基础薄弱、工业化水平较低,与中国的生产流程之间存在着各种互相补充关系。如中国是越南最大的中间产品供应国,越南约54%的机械设备及零部件、52%的纺织皮革原辅料、40%的手机及零部件都来自中国。在这个意义上,越南可以视为是中国贸易加工的中转站,即从中国进口半成品,在越南加工组装后再出口欧美。不仅如此,2021年中国大陆与中国香港累计对越南投资高达52亿美元,排名仅次于新加坡。
因此,当前全球产业向东南亚大规模转移,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以中国为中心的供应链网络规模变得更大、生产效率和弹性也变得更强。这也导致,东南亚国家承接产业越多,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就越深。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韩军甚至认为,随着越南等东盟国家参与深化国际分工,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提升,未来有望促进亚洲整体出口贸易。
第五次全球产业转移对中国西部地区来说,是重大机遇。从改革开放到现在40多年的历史来看,我国的产业链,已经有一部分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了。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李长安表示,从历史上看,产业迁移已经发生多次,而上一次刚好就是电子产业的西进。当时产业链迁移的主角之一就是中国西部,更准确来说是重庆、成都和西安。
当前西部地区仍有大面积地区处于欠发达状态,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较大,通过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的愿望很迫切。事实上,即便是产业基础最雄厚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其规划纲要也提到,“以更大力度、更高标准承接东部地区和境外产业链整体转移、关联产业协同转移,补齐建强产业链。”
截至2022年,赛力斯集团已经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发运整车及零部件超10000箱,货值约20亿元,覆盖印度尼西亚、秘鲁、厄瓜多尔等多国市场。
我们注意到,中国西部与东南亚国家相比,如果论工业基础和城市消费能力,我们比较优势更多。如重庆近年来向东南亚国家出口了大量汽摩零配件、电子元器件、仪器配件等中间产品。
这意味着,中国西部经济重镇如重庆既有的雄厚工业基础和广阔的消费市场,与东南亚国家拥有的要素成本和对外开放等方面的优势,可以形成互补,增强其参与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加快推动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的发展,进而实现与沿海同步开放、同等开放。对东南亚国家来说,加强与西部地区产业链协同合作,推动区域一体化,有利于引导全球产业布局到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发展程度较低的国家,促进各国均衡发展。
与此同时,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产业链合作需要以供应链为基础,供应链扩展到国际合作就需要强大的物流链做支撑。当初中国与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推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初衷之一,就是为了建立中国西部内陆地区和东盟国家之间新的供应链合作基础,以加强中国西部与东南亚国家的物流、贸易、投资联系和产业链分工为着力点,为双方共赢发展创造了优良的机遇和条件。
2017年以来,得益于陆海新通道建设,中国西部与东盟的经贸依存度不断加强,贸易增速平稳,贸易总量不断放大,贸易品类不断增多。统计显示,由2017年的589亿美元增至2021年的1077亿美元,运输货物品类由50余种发展到640余种。其中,重庆与东盟国家进出口贸易额从2017年的794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266亿元,增长60%。
在此基础上,中国依托陆海新通道与柬埔寨探索打造“运贸产”一体化香蕉供应链,与马来西亚推动形成陆海新通道马来西亚供应链资源中心,并推动老挝—中国进出口商品集散分拨中心在重庆揭牌,等等。
众所周知,当初规划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目标导向,正是为畅通中国西部地区与东盟之间的物流网络,通过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为产业链布局提供便利,物流效率是全球产业布局的关键要素之一。
2017年9月以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重点任务,大多是围绕构建和优化西部高效的物流体系而展开的。而构建高效的物流体系,必须建立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基础之上。今年3月印发的《重庆市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五年行动方案(2023-2027年)》也提到,着力构建高水平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网络,提升综合立体交通内畅外联水平、加快提升物流口岸集散功能、提升通道多式联运能力。
然而目前陆海新通道交通基础设施还存在着很大的缺口,且发展极不均衡。国内东中西三条主通路面临线路等级低、能力不足,综合交通枢纽还有待完善,陆路跨境通道建设缓慢等问题较为突出,距离“到2025年,推动基本形成南北贯通、陆海联动、开放共享、辐射有力、协同一体的西部陆海新通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目标,还有不少距离。
东南亚国家问题更严重。如中南半岛铁路网的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存在铁路线路不连接、相互独立、铁路标准不同等问题。不仅如此,随着通道建设的推进,沿线国家的海外仓、分拨集散中心、国际产业园区、机场、港口、水利、供电等基础设施的需求还会持续增加。《联合早报》曾披露,2021-2030年东南亚基建投资预计需要2万亿美元融资,年均规模约2000亿美元。如今看来这个数据偏保守。
陆海新通道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金额巨大、回报周期较长、回报率偏低等,需要构建起多渠道、多元化、国际性的投融资体系。《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提到,“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融资模式,为通道相关项目提供金融支持。充分利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平台,支持通道重大项目建设”。
在这个背景下,重庆利用陆海新通道加强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澜湄合作等国际合作机制的契机,提出推动设立陆海新通道股权投资基金,争取组建陆海新通道国际商业银行,争取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专项金融支持,展现其作为西部金融中心在金融创新、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作用,这将加快提升中国西部与东南亚基础设施、金融互联互通水平,提振区域经济一体化。
另外,一旦这些项目和政策落地,重庆也将结束缺乏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法人金融机构和金融基础设施的历史,增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RCEP)成员国,尤其是东南亚国家的金融聚集辐射作用。
不仅如此,因为通道沿线基础设施建设在境外创造了大规模人民币计价资产,沿线项目巨大的融资需求进一步促进离岸市场点心债券,沿线项目巨大的融资需求进一步促进离岸市场点心债券和其他债券的发行,有利于增加人民币使用,为重庆构建人民币国际化和跨境金融服务重要市场提供了重要支撑。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