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热搜  > 李保峰:希望建造能够和环境相融的建筑

李保峰:希望建造能够和环境相融的建筑

发布时间:2023-08-31 18:22:43     作者:长江日报     浏览量:993    

李保峰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0月26日讯(记者王慧纯)一座不规则的混凝土建筑物依山而建,如铠甲般护住身下的恐龙蛋……谦和建造·李保峰建筑工作室作品展正在联投中心浮生艺术馆举行,作为2021武汉设计日暨第六届武汉设计双年展的配套活动之一,将展出至11月24日。在曾获评“全球十大公共建筑”的青龙山恐龙蛋遗址保护博物馆的木质微雕模型前,不少观众停下脚步琢磨:这座看似不起眼的建筑物,厉害在哪里?

李保峰教授向参观者讲述建筑理念。记者王慧纯 摄

李保峰

李保峰,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自嘲是“在风景区修房子的人”。展览上20余件建筑设计作品模型,多为风景区的中小型博物馆,两侧展墙以文字、纸稿、照片等形式,对建筑进行翔实展示。和当下动辄高数几百米的地标建筑物不同,他设计的房子大多隐没在山体和树林之间,存在感较低。“我希望做一个能够和环境相融的建筑,希望它像苔藓一样贴在地下,不希望用建筑来表现强大、威力、人类战胜自然。”这也是他将自己的作品展起名为“谦和建造”的原因,“我希望我的建筑是从地里长出来的,而不是一个天外飞来的阿凡达。”

李保峰

在青龙山恐龙蛋遗址保护博物馆的建筑模型前,观众纷纷驻足。记者王慧纯 摄

青龙山恐龙蛋遗址保护博物馆正是这种理念的产物,“湖北郧县青龙山发现恐龙蛋化石群后,当地邀请我们做一个遗址保护的博物馆。我们到现场查勘后发现,恐龙蛋沿山坡分布,地形环境复杂,上下高差15米,在节省造价的前提下,要顺应地形,要保证效果,所以做了比较环保务实的设计。”在李保峰的设计语言中,建筑和自然和谐共处是关键点,“如果场地里有棵树,那我是不会砍的,就绕一绕,树本来就在这里,何必跟它抢地盘呢?建筑不是在平地上放个方格子,我的设计有五边形、梯形、不规则形,都是顺势而建,能让就让。我们现在修个房子,进去就做场平,其实连‘水平’这个概念也是人造的,大自然很少有平面,按它本来的形态来就好,排水还快。”

李保峰的研究方向为风景区建筑和复杂地形建筑,在武汉市内作品不多,他自己较为喜欢的作品是园博园长江文明馆,“我和我的德国老师合作,花了很多心血。”三环线和张公堤将城市切割,建筑师希望弥合这条裂缝,恢复城市应有的快速交通功能,“展馆的房顶做成了一个生态桥,延伸到三环线以外,你到房顶后,顺着往外走,像逛公园一样就走过去了。”这样一座庞大的建筑,李保峰也费尽心思让其“隐形”,“在桥面和房体我们增加了很多绿化,遮盖住建筑物,让它尽量与自然相融。”李保峰笑说,建筑师不像作家、音乐家从事“艺术创造”,“我们是乙方,能做什么房子想做什么房子要看机缘。比较高兴的是,这几年遇到价值观一致的甲方更多了。可能以前会觉得,我好不容易造个房子,一定要亮瞎别人眼球;现在大家显摆的心态少了,因为自信,很平和,更重视一个建筑物的功能性和环保节能等需求。”

近年武汉启动旧城改造计划,李保峰带学生在老旧城区采风考察,也有自己的思考,“城市的建筑物还是要回归到居住的功能,现在说好看、漂亮、风格,有点奢侈,做个月饼皮很简单,也要关注月饼馅。武汉有一些老房子,两层半的老里分住宅,大量5、6层的单位建房,建筑密度和空间形态非常拥挤,通风采光都很差,居住强度太大。这是最需要改善的居住环境,增加绿化、打通交通,需要社会资本和学者共同努力。”在武汉,他常去东湖绿道转悠,“有时间的话,可以心情舒畅地走很远。现在要修300个口袋公园也很好,切实改善了市民的生活品质,人还是要多和自然在一起。”

【编辑:张靖】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收藏文章

收藏

文章标签: 李保峰     相融     建造    
上一篇:Photoshop最常用的10个快捷键,让你修图事半功倍! 下一篇:郑泉水院士实现100%概率液滴弹跳,可用于芯片高效散热和防霜防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