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怎样皈依上师三宝?
发布时间:2023-08-28 22:03:58 作者:常航居士 浏览量:857
皈依的内容包括皈依的基础、皈依的对境和皈依的方法。
(一)皈依的基础
皈依的基础是三种信心,清净信心、欲乐信心和胜解信心,这是修行的动力。这些信心最初推动我们皈依三宝,中途让我们坚持不懈,最终让我们获得成就,解脱成佛。
对上师三宝这些无漏的功德生起清净的欢喜之心,特别喜欢,这是清净信心。不清净的欢喜之心是贪心,不是信心。不仅是喜欢,还想获得这些功德,想成为具有这些功德的伟大的佛菩萨,这是欲乐信心。一切众生都有如来智慧德相,都有佛性,都可以成佛。简单地说,功德是学来的,福德是修来的。谁都可以学功德,谁都可以修福报,都有这个本能,这叫佛性。最终功德能圆满,福德能圆满,一切都圆满了,就是佛。对这些道理彻底明白了,生起定解了,叫胜解信心,它是不动摇、不退转的。这三种信心是修行的动力,是成就的根本。
(二)皈依的对境
第一、外皈依的对境是佛法僧和上师。
佛宝有法身佛和色身佛。法身是我们的本性、法性;色身有报身和化身,是依所化众生的福德力而从法性中显现的。所化众生有清净的、不清净的,在清净的众生面前显现的是报身佛,在不清净的众生面前显现的是化身佛。三身佛都是皈依的对境。
法宝有教法、证法。教法是经、律、论三藏,证法是戒、定、慧三学。
僧宝有世间的也有出世间的,有圣者也有凡夫。大乘圣者僧是一地以上的菩萨,凡夫僧是一地以下的菩萨。小乘和大乘有所不同,小乘里四位比丘(尼)以上的僧团才是僧宝,除此之外,其他人不能称为僧宝;必须是团体,个人也不能成为僧宝。大乘里无论是在家人还是出家人,只要有修有证,只要是一地以上的菩萨就是僧宝,单独一个人也可以称为僧宝。
上师是三宝的总体。佛在《涅槃经》中曾经讲过:“末时五百世,我现善知识,饶益汝等众。”虽然佛已经涅槃了,但是佛会化现为善知识来度化众生。况且佛法广大奥妙,没有上师的窍诀无法能够领悟诸法实相。上师身为僧众,语为妙法,意为佛陀,是三宝的总集。
第二、内皈依的对境是上师、本尊、空行三根本。上师为加持的根本,本尊为成就的根本,空行为事业的根本。
第三、密皈依的对境是气脉明点。
(三)皈依的方法
皈依的方法分为因皈依和果皈依。
第一、因皈依:下决心以佛为导师,以法为道路,以僧为道友,以上师为三宝的总体,为唯一的怙主,这四种决心叫因皈依。
第二、果皈依:就是希求佛法僧三宝的果位、上师果位的决心。“我要获得佛的果位,我要获得证法,我要获得僧众相续中这些无漏的功德,我要获得上师的果位,我要获得双运金刚持的果位。”这样的决心就是果皈依。
因皈依的对境是世俗谛的上师三宝,果皈依的对境是胜义谛的上师三宝。
这是皈依的方法,我们要这样皈依。接下来就是明观皈依境,修持真实皈依,在皈依境前面发誓发愿,下定决心,让自己的相续中获得皈依的戒体。立下誓言、下定决心后就能获得戒体。在小乘佛法里,戒体是一种细微的物质;而大乘里所谓的戒体是指决心——相续中立下的誓言。你能立下誓言,下定决心,就能获得戒体,得到戒体以后才是真正进入佛门。得到了戒体,最好不破坏、不失去戒体,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守持戒律。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