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听碟#孙燕姿《逆光》
发布时间:2023-08-26 10:15:14 作者:爱地人 浏览量:1042
说来真是大大的巧合,随机取出孙燕姿的这张《逆光》,然后突然发现,这张专辑的发行日,是2007年3月22日,今天恰好是它的生日,它14岁的生日。祝《逆光》生日快乐!
虽然不是粉丝属性的孙燕姿歌迷,但盘了一下,好像我还真收全了孙燕姿的专辑,这种全套癖,也体现在很多歌手身上。毕竟,作为一个乐评人,还是要有一点专业精神的。尤其是孙燕姿这个级别的歌手,如果你连她唱了什么、她的整个音乐生涯的发展都不知道,不能说出哪些专辑的哪些音乐特点,只是停留在那几首K歌热门上,那你还写个毛的乐评。
前几天倒是在微信群里,和三石、小王说起《逆光》这张专辑,然后也是突出想到一个事情,那就是孙燕姿早期的专辑,这几年几乎都再版了,但只有这张《逆光》,在当时发行过庆功版本之后,就没再出过再版。所以现在轰轰烈烈的黑胶复刻运动,也缺席了这张新千年后的经典专辑。
掐指盘了一下,最近几年,“华纳唱片”把孙燕姿早年的专辑,几乎复刻了个遍,而与此同时,“五大唱片”也通过引进版的方式,把孙燕姿“华纳唱片”时期的九张专辑,都给发行了。
唯独留下了这张《逆光》。
其实《逆光》在孙燕姿的音乐生涯里,也算是一个异类的专辑。作为一个至今加盟过前四大国际唱片厂牌其中三个的歌手,孙燕姿在“华纳唱片”发行了前九张专辑,在“环球音乐”发行了迄今为止最近的三张专辑,而《逆光》是孙燕姿当年加盟“EMI唱片”的首张专辑,也是她在“EMI唱片”的最后一张专辑。
仅此一张,就匆匆告别。
《逆光》这张专辑主要的CD版本,就是当年台湾地区的首版,以及不久后出的一个换了封面的庆功版,里面也是多加了DVD,再有就是当时“EMI唱片”内地代理“步升大风”的引进版。而我手上的这个,是香港地区的明信片版,也就是港版。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因为当年孙燕姿的市场影响力,《逆光》的发行量其实并不少,但架不住这一年年的不再版,也直接导致二手市场水涨船高,很多品相好的版本,都是五、六百起步了。但如果需要收孙燕姿的这张专辑,爱老师要特别嘱咐一下,那就是尽量避开台版(庆功版我没印证),因为台版经过数年之后,普遍会发生CD透光和跳碟的问题,如果可以的话,还是尽量收港版吧。
爱老师真不是卖二手CD的,爱老师只是古道热肠……
最后的疑问还是,《逆光》为什么不再版?按理说版权在“EMI唱片”,“EMI唱片”不在了,“环球音乐”还在啊……
《逆光》也是孙燕姿和陈泽杉最后的合作,正是因为这张专辑制作过程中,发生了很多事,所以导致孙燕姿最后与陈泽杉彻底分道扬镳。不过,说句可能让燕姿深粉非常不开心的话,离开陈泽杉的孙燕姿,至少在流行与口碑的平衡上,确实没有再达到前十张专辑的高度,特别是作品的传播性上……
《逆光》这张专辑在发行时,最雷人的事件,可能就是那个埃及绑架事件了,不知道这是不是孙燕姿最终决定离开陈泽杉的导火索,但我估计肯定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抛开这种很不音乐、也很不体面的炒作,其实陈泽杉作为一个不懂创作的音乐商人,还真是有着对市场的敏感,以及市场与审美的平衡眼光。不仅仅只是孙燕姿,还包括她对蔡依林等人的“操作”。
有时候你不得不服,八、九十年代乃至新千年的前十年,为什么出现那么多优质艺人,确实离不开像陈泽杉这样优秀的幕后伯乐,在精英门槛上的把控,以及从旁观者、经验者的角度,对于歌手全盘的策划和定位。而这些伯乐,可以是音乐人,可以是企划人,甚至可以是像陈泽杉这样的商人,但各自出发点的不同,对于艺人运作走向的不同,也恰恰能让这个乐坛,形成真正多元的包容格局,让人听到、看到不同的艺人。
尤其重要的是,这个从音乐到包装的过程,必须是长期的。关于这一点,也让我想到了今天某团女艺人与经纪公司的事件,这里并不想站什么队,因为这很无聊。只是想说,现在的艺人们,或者说整个音乐圈,都太浮躁了,以至于歌手和团队缺少稳定长期的合作,所以没有办法有一个递进上升式的发展。
其实关于这张专辑,据说最经典的《我怀念的》这首歌曲,一开始孙燕姿是拒绝唱的,坚持让她唱的,还是陈泽杉。一方面,是孙燕姿已经厌倦了这种对她来讲过于熟悉的表达,另一方面,则是陈泽杉听到了钱掉下来的声音。这也真是商业和心水很难平衡的点,但换另一个角度,在唱片公司还能主导市场的时代,绝大部分走红的歌曲,其品质本身其实都是在线上的。
《逆光》这张专辑其实在音乐上,也是很好掌握平衡的,既延续了孙燕姿之前的歌路和风格,又在小范围里有了一些拓展。比如好玩的《咕叽咕叽》,比如《逆光》里的那种拧巴,尤其是MV里用“逆光”解读《逆光》的视觉拓展,《梦游》里室内乐的伴奏加梦幻的和声,都有很多的新意。而《梦游》的曲作者,来自于一个现在早就被忘了的唱作歌手古皓。
最后,还是想说《我怀念的》真好听,姚若龙的词写得真是极好,将小情绪梳理得如此感性、细腻,服了。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