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销烟,为何选在虎门?背后原因很辛酸
发布时间:2023-08-24 18:07:49 作者:朝文社老张 浏览量:295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清朝历史上一桩提气大事,正是1839年的虎门销烟。
在鸦片战争前夜,清王朝举国烟毒泛滥,吸食鸦片人口突破两百万人的糟心国情下,临危受命的钦差大臣林则徐,带着“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的豪迈誓言,在广东掀起铁腕禁烟风暴。不到三个月时间,就叫英美烟贩乖乖认输,一口气收缴二百多万斤鸦片。然后从是年6月3日起,在东莞虎门海滩,上演震撼的“虎门销烟”壮举,历经二十三天艰苦劳动,将这害人的鸦片销毁殆尽。
这一番禁烟大场面,不但是深远影响中国近代史的大事,更是人类近代禁毒史上的空前范例。甚至比起近代以来,某些“精英”们对“虎门销烟”乃至林则徐本人,各种尖酸的歪曲质疑。1987年6月,联合国却以一种方式,证明了“虎门销烟”超越国界的价值——虎门销烟结束后的第二天,即公历6月26日,被定为“世界禁毒日”。
但是,说起这桩大事,有一处常被忽略的细节,却也有着意味深长的意义:为什么,林则徐会选择东莞虎门太平镇,作为销烟的场所?
一:销毁鸦片的技术问题
为何会在虎门?首先是个技术问题。
作为一种中国历史上的“新型”毒品,鸦片的顽固之处,就是极难销毁。火烧?这本身就是靠点燃吸食的毒品,点着了岂不是一吸一大片?虎门销烟以前,清朝销毁鸦片的办法,是“烟土拌桐油焚毁法”。就是把鸦片浇上桐油再烧。看上去烧得彻底,烧剩下的渣滓,照样能“服务”瘾君子。
林则徐自己,都被这“烧法”坑过,他之前做湖广总督时,也曾收缴大批鸦片,然后公开以桐油点燃,烈火熊熊的场面蔚为壮观。谁知壮观过后,周边的土地都烧成了毒地,庄稼都不能重。更气人的是,前脚刚烧完,后脚一大群烟鬼就闻味而来,把烧过的渣滓刨出来带走,回家继续美美的抽——销烟,等于给他们“免费服务”了。
所以,在受命钦差大臣后,虎门销烟前的林则徐,一边铁腕整治烟贩烟民,一边痛定思痛,也终于找到了正确的销毁操作:”鸦片最忌二物,一曰盐卤,一曰石灰。凡以烟土煎膏者,投以灰、盐,即成渣沫,必不能收合成膏”
既然鸦片的“克星”,是盐卤和石灰,那最佳的场所,当然就是海边。
但虽然知道这个道理,一开始的林则徐,其实也没想在虎门销烟。
二:都是缺钱惹的祸
林则徐收缴的鸦片,总数二百三十七万六千二百多斤,价值银元一千一百多万,放在英美商人眼里,这是一笔绝对的巨款。怎么对待这笔巨款?林则徐原本也计划,来个更震撼的大场面:“委派文武大员,将原箱解京验明,再行烧毁,以征实在”。
也就是说,林则徐原本计划,要把这些鸦片全数运到京城去,由国家转派的大臣们验明正身,然后在天子脚下销毁。
这个打算,也可以说是林则徐为代表的“禁烟派”官员们,憋了许久的气。从康乾盛世开始,大清朝就厉行查禁鸦片,没想到越查越多,每次禁烟风潮后,鸦片输入量都几何级数疯涨。以至于道光年间,从文武百官到宫廷太监,甚至和尚尼姑,几乎各阶层都有大量烟民。这次取得空前禁烟收获,正好可以拉到京城去,在京城来一场盛大销烟,教育意义必然重大。
可这个建议刚报上去,就被道光皇帝打了回来,反而命令林则徐“督率文武员弃,公同查核,目击销毁,俾沿海居民及在粤夷人,共见共闻,咸知震詟”——不用拉到北京,就在广东办吧。
为什么?最关键一条原因,还是大清朝没钱:把这么一堆鸦片运到京城来,以当时官员们的估计,需要动用四万多人外加五千多匹骡马,花费简直天文数字。对于一辈子“勤俭”的道光帝来说,这事儿简直一听就肉哆嗦,还是在广东办了吧。
而背后的问题,却是大清朝窘迫的财政,拜长期闭关锁国政策所赐,清朝中期以来,清王朝的财政收入,就是捉襟见肘。外加数十年鸦片泛滥,清王朝的白银大量外流,仅1821年至1839年,清王朝就外流白银近亿元,“银贵钱贱”的困境持续多年。清王朝国库自然也捉襟见肘。而且鸦片战争前,大清朝大江南北,水旱灾害也是不断,到处都急用钱。差钱,是鸦片战争前后,大清朝越来越严重的病。
接下来的鸦片战争,道光皇帝一而再再而三的昏聩判断,“战”与“和”间的摇摆不定,直接一条原因,就是缺钱惹的祸。闭关锁国的大清王朝,已经承受不起战争的风险了。
既然缺钱,鸦片自然要在广东销毁,但选在虎门,更重要一条原因,是大清朝比差钱还严重的毛病:腐败!
三:盛况背后的腐败
鸦片战争前的一百多年里,为什么清王朝每次查禁鸦片,结果却是越查越多?“买卖双方”心知肚明的原因,就是清王朝深入骨髓的腐败。
就以当时担负查禁鸦片重任的广东水师来说,查禁鸦片就是他们轻车熟路的生意。在林则徐到来以前,这些水师每月都会到鸦片船上“巡查”,按照鸦片箱数来收取提成,然后就大手一挥放行。甚至许多水师巡逻船,干脆就变成了鸦片贩子的“运输船”,帮着一起倒腾鸦片,很多水师军官的收入,百分之九十以上,都靠鸦片生意。
水师尚且如此,然后各级官员,有多少人靠鸦片生意敲金分肥?放在当时清朝,这是个细思极恐的天文数字。身为钦差的林则徐,能在这样的环境下成功收缴鸦片,足见其强大能力。
但拜这心知肚明的腐败所赐,在林则徐当时收缴鸦片后,各种谣言也四起,特别是在外国商人聚居的澳门,一个一传十十传百的流言是:林则徐哪里是为了查禁鸦片?他不过是做做样子,掉头就把这些鸦片卖高价!因为,当时清王朝的高官们,常见这种操作套路。
甚至清王朝内部,也有人勾搭连环,好些人甚至蠢蠢欲动,打算监守自盗偷运鸦片。被林则徐强行缴鸦片的英国领事义律,更把相关谣言疯狂散布,惹得澳门好些商人都“慕名而来”,强烈要求参观禁烟现场。
所以说,这场看似简单的销烟,放在当时,一不留神,就能变成笑话,绝不是一个轻松的任务。要想把事情办好,绝佳的销烟地点,就是虎门。
首先一点,当时的虎门地理位置极好,正好可以采取“石灰加盐卤”的销毁方法,确保把鸦片销毁干净。
但更重要的是,虎门是清王朝的海防重地,驻守着强大的炮台与军队,防守非常严密,能尽可能杜绝一切监守自盗,方便林则徐施展其整个计划。
于是,在林则徐的操作下,从1839年6月3日起,这个震撼的大场面上演了:虎门太平镇的高地上,两个十五丈的深池子,池地全是用石板铺好,先放入盐卤,再倒入石灰,把鸦片销毁后再冲到海中。瘾君子们想接着抽?下海找鲨鱼去吧!
比这巧妙设计更震撼的,是林则徐的现场管理手腕:每个池子各派五百士兵,每个士兵都只穿短裤,杜绝一切夹带。各级官员轮流上阵值班,严查一切夹带行为。储存鸦片的仓库,也是重兵把守。整个虎门销烟前后,但抓获的监守自盗的贼人,就有十多名。一箱鸦片都没带走,全都扔进池子里销毁。
参考当时清王朝的腐败状况,就知道林则徐做到这一步,已是多么的不易。就连现场参观的外国商人乃至官员们,都不禁连连叹服。《澳门月报》更发出一声惊叹:(虎门销烟)全部事务的处理,在人类历史上也必将是一个最为卓越的事件。
虽然,这前后的过程里,这虎门的见证里,清王朝的孱弱与腐败,已是暴露无遗,鸦片战争战败的伏笔,早已悄然埋下。但超越历史,至今值得铭记的,却是一位铁骨铮铮的英雄:林则徐。
参考资料:《清史稿》、《澳门月报》、《中国总论》、《屈辱的岁月,奋斗的征程》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