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陵地名与建制变迁看,全州还有没有资格说“零陵是全州”的?
发布时间:2023-08-23 15:14:31 作者:永州记忆 浏览量:845
第一次变迁是在奴隶社会末期楚国设置的苍梧郡零陵县。零是帝舜的尊称,帝舜晚年活动于九疑山一带,崩于苍梧之野,葬于九疑山,从此帝舜晚年活动地、崩葬地的九疑山又称零陵。零陵这一地名最初就是指九疑山。随着大量文物和研究成果的出现,已表明郡县制并非秦始皇首创,秦始皇郡县制仿照楚国而为,秦国兼并楚国以前,楚国其下有黔中、苍梧等郡级机构;黔中之下有酆阳,苍梧之下有零陵等县级机构。也就是说,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有黔中郡、苍梧郡,黔中郡之下有鄹阳县,苍梧郡之下有零陵县。这时的零陵县治所有人研究说今宁远县的大阳溪,也有人认为在今道县与宁远交界处(古代宁远道县均属冷道、营道辖)。这就是零陵县的建制之初。零陵由山名变为行政区域名这是零陵地名的第一次变迁。辖地为衡山以南的五岭地区,相当于现在的湖南衡阳市、郴州市、永州市、邵阳市,广西的梧州市、贺州市、桂林市,广东的清远市、韶关市北部等地。关于楚国时期湖南地区建立了郡县制,《湖南通史》作了充分肯定:“楚国在湖南最重要的统治措施是建立郡县制。关于楚国在湖南建立郡县的情况,文献记载简略不详,使我们无法窥其全貌。不过,楚国在湖南建制过郡县则是可以肯定的。”《战国策·楚策一》:“苏秦为赵合从,说楚威王曰:‘楚天下之强国也。大王,天下之贤王也。’楚地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汾径之塞、郇阳。”战国时期就记载了楚国建有苍梧郡。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中所言“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中的苍梧二字指的就是大区域名,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行政区域名,也可理解为楚国古苍梧郡行政名,与柳宗元的“永州之野产异蛇”中的永州二字指的是永州行政名同义。“是为零陵”中的零陵二字是指九疑山,当然也隐意零陵县行政名。司马迁所言苍梧、零陵行政名指的是秦汉之前的古苍梧郡、古零陵县。
第二次变迁是在秦始皇时期。公元前222年,秦灭楚后,秦随楚制,此处依然是苍梧郡零陵县。秦始皇统一南越(今广东广西地)后并洞庭郡苍梧郡为长沙郡,零陵县转属长沙郡。大约成书于秦末的《山海经》记录了“舜葬于长沙零陵界中”,唐朝江南第一状元李郃的《九疑山赋》也记载了“零陵舂陵,分于秦之后,汉之前”,证明此时的零陵县依然在今永州南部道州与宁远附近。
第三次变迁是在公元前183年,南越王赵佗去王称帝,号为南越武帝,发兵攻打临近的长沙国时期。秦始皇时期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封番君吴芮为长沙王,零陵县属长沙国。刘邦死后吕太后当政,由于采取了一些过激的政策,导致南越王赵佗反叛,从而导致汉王朝的南部危机,而这次危机发生的地点主要是今郴州和永州。这次危机造成的最大不良后果是给永州的历史带来了断层现象。公元前183年,南越王赵佗去王称帝,号为南越武帝,发兵攻打临近的长沙国。在这次战争中,作为战争前沿的零陵县被迫向西迁移,并改名为“观阳县”(长沙马王堆古地图,在今广西灌阳县水车乡附近),等赵佗之乱平息后,观阳县进一步西迁至湘江流域(不能回迁的原因是,收复的土地从长沙国里被剥离出来新设立成了桂阳郡,而“零陵县或观阳县”却属于长沙国),并改回零陵县(《汉书》《后汉书》零陵郡里均无“观阳县”,公元前164年汉文帝封白石侯雄渠为胶东王设立胶东国,胶东国里有观阳县)。县治在今广西灌阳县水车乡附近;相当于今永州市、邵阳市西南部、衡阳市西南部,广西的梧州市、贺州市、桂林市。此后“零陵县”县治一直在今广西灌阳、全州、兴安范围内,有说在全州的西南39公里处的咸水乡,有说在兴安县界首镇附近。据广西考古权威也是中国著名的考古学家蒋廷瑜先生发文称,广西建国后多次组织考古队对全州、兴安、灌阳三地进行考古发掘,均未见有秦朝零陵遗址存在,考古发现的瓷璧断瓦均为汉代遗物。这充分说明,零陵县存在于广西,不管是在全州也好,在兴安也好,在灌阳也罢,均为汉初之后的零陵县,且全州北部还是属于洮阳县管辖的。
第四次变迁是在东汉光武帝建武年间。公元前111年,即汉武帝元鼎六年,汉武帝在征服南越地区后,撤长沙国南部在零陵县治所置零陵郡,这是零陵这一地名第一次成为郡级行政区域名即零陵郡的建制之初。西汉王莽新政改零陵郡为九疑郡,东汉光武帝推翻王莽政权后(公元25年)复称零陵郡。光武帝建武年间(公元25-55年)零陵郡治迁至泉陵县即今址永州市零陵区,零陵郡治所与零陵县治所不在一地,这就是零陵地名的第四次变迁。这次变迁,使零陵这一地名和行政区域名称都一分为二,即今广西灌阳、全州、兴安都处当时有零陵地名和零陵县区域名,今永州处当时有零陵郡区域名和零陵地名。东汉光武帝刘秀推翻王莽政权后,建立起东汉王朝。当时的泉陵县包括今零陵区、冷水滩区、祁阳县、祁东县、东安县及双牌县的一部分,县治设今永州市零陵区,经济已相当发达,加上县治南峙九疑,北镇衡岳,潇湘二水在这里汇流,军事地位日益重要,于是东汉王朝决定将零陵郡的郡治由零陵县迁到泉陵县。
第五次变迁是在隋开皇九年。隋开皇九年,零陵县迁至今永州市零陵区,零陵郡治所与零陵县治所同在一地。这次变迁,使零陵地名又合二为一。隋王朝建立后,对地方行政区划,按照“存要去闲,并小为大”的原则,进行了大幅度调整。隋开皇九年(589),将零陵、永阳二郡合并改置永州总管府。同时,废原零陵、兆阳、观阳3县,置湘源县;将泉陵、永昌、祁阳、应阳4县合并,更名零陵县。永州总管府和零陵县治均设在今永州市零陵区,这就是永州这一名称的开始,从此,零陵、永州一地二名。隋大业三年(607),永州总管府复称零陵郡。唐宋 时期,永州分为永州和道州,其时州郡并提,永州全称永州零陵郡。元代以后,永州改称永州路、永州府,零陵郡不复存在,就只剩下零陵县这一地名和行政区域名称。
第六次变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82年。1949年10月,永州专区成立。1950年5月,永州专区改称为零陵专区,零陵重新成为州郡级行政区域名称。1982年1月,国务院批准改永州镇设县级永州市,零陵县的治所由永州镇(原零陵地区,零陵县驻地,即今零陵区)迁至冷水滩镇,零陵这一地名和行政区域名称都重新一分为二,即今零陵区当时有零陵地名和零陵地区这一州郡级行政区域名,今冷水滩区当时有零陵县行政区域名及其零陵县地名。1984年6月,国务院批准撤销零陵县设立冷水滩市,到此,延续了2200多年(按习惯从秦始皇时期算起)的县级行政区域名称——零陵消失了。
第七次变迁是1995年。1995年11月2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零陵地区设立地级永州市,撤销原县级永州市设永州市芝山区,撤销原县级冷水滩市设永州市冷水滩区。这样,作为地州级行政区域名称的零陵,在延续了2106年(公元前111-1995)之后消失了。同时,作为一般地名的零陵,在延续了4000多年并六易其地后也消失了。1997年,永州市治所迁冷水滩区。
第八次变迁是2005年。2005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永州市芝山区更名永州市零陵区,县级零陵区域名和零陵地名又得以恢复。
综上所述,从零陵之名八次变迁看,全州人认为“零陵是全州的”实在可笑。零陵之名是属于首次出现的辖地,即衡山以南的五岭地区,相当于现在的湖南衡阳市、郴州市、永州市、邵阳市,广西的梧州市、贺州市、桂林市,广东的清远市、韶关市北部等地都可以说是“零陵”之名的共享者,而不是像全州人大言不惭地说:“零陵是全州的”。
去年9月,全州县司法局退休干部孟光成上书全州县政府说:我经过十余年研究、考证,远古舜帝崩葬地所在的“古零陵”不在湖南永州市宁远县,而在广西全州县。为此,特建议广西全州县人民政府,尽快写出《请示》,上报桂林市、广西自治区直至国务院,请求将“广西全州县”改为“广西零陵市”,将“湖南永州市零陵区”改为“湖南永州市泉陵区”。还会成功吗?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