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被破坏的脆弱生物链
发布时间:2023-08-22 13:41:01 作者:文明杂志 浏览量:812
北极,被破坏的脆弱生物链
撰文/郑明清 王家娴 淳言 娄广斌 邱坚
支持/绿色和平
全球气候变暖,直接影响到北极脆弱的生态环境。北极一个小小的温度变化就有可能最终导致北极熊的灭绝。而人类长期以来对北极生物的猎杀也威胁着北极地区一些物种的延续,破坏北极脆弱的生物链。
No.1
北极生物并不少
北极的自然环境很恶劣,但北极的生命活动却十分活跃。在北冰洋生活着大量的海豹、海象、鲸以及成群的鱼虾;陆地上除北极熊外,还有上百万只驯鹿、数万头麝牛、北极狼、北极狐、北极兔,以及数以亿万计具有奇特的集体自杀行为的北极旅鼠。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北极的生命学会了与冰冷环境协调适应的本领。海豹、海象和鲸等大型海洋哺乳动物都有一个呈圆形、像炮弹似的身躯,这不仅使它们在游动时大大地减少阻力,而且也有效地减少了热量的散失。苔原夏季的融冰土层不足50cm,落叶松和针木却可顺利生长,因其根可深深扎入永冻层,为抵御狂风,都很矮小,有些甚至完全匍伏生长。
在北极科学考察历史上,生物学家在科考队中的人数总是最多的。究其原因是因为北极拥有巨大的生物资源;北极生态与全球环境的密切关系;而其特殊的自然环境更为某些前沿理论研究提供了绝好的实验条件。此外,北极生物学研究也具有某些诱人的应用前景,例如低温动物血液中的抗冻蛋白等。科学家对于环北冰洋水域鱼类的资源调查及生态研究也一直在持续进行。
■ 植物的适应能力是极其顽强的,即使在北极也有它们的踪影。雪白的北极因为有了这些多彩的植物而不显得单调。
No.2
脆弱的生物链
严酷的自然环境缔造了这个地区独特的生物,但也正因为独特的环境使得生活在这里的生物种类很单一,生态链很脆弱。而其核心原因就是这些生物及其构成的相对简单的食物链,这个链中倘若有一环被破坏,就足以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在北极这样极其恶劣的环境条件下,一旦发生这样的情况,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就极难恢复,退化的生态系统不仅反过来导致环境的恶化,而且会造成物种的灭绝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 大量的海象成群结队的聚集在海岸边。
在北极,由于太阳只在一年中的部分时间中照射较强,有阳光的日子愈少,植物亦会愈少;而植物愈少,动物也就愈少。在整个北极地区,从弱小的旅鼠到较大的驯鹿、北极狐、北极熊都有,但数目不多。由于食物链极其简单,因而也显得特别脆弱。北极生态系中的食物链是长期演化的结果,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在其进化的每一个时期,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都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一旦平衡被打破,生态系统就将退化,海冰(海洋中冻结而成的咸水冰,具有显著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北半球冰界以3~4月最大,面积约1100万公里2;8~9月最小,约700~800万公里2)融化、海洋增暖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迫使生物种群向北迁移,尽管这使得使北冰洋的初级生产力增加,但是对那些以浮游植物为食的底栖生物和以海冰作为栖息和捕食场所的北极大型哺乳动物而言,这一切不亚于一场事关生死存亡的浩劫。近日美国环境保护团体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受气候变化和海洋酸化的影响,北极圈内的17种野生动物正濒临灭绝的危险,其中大多数都是依赖海冰生存的动物。以位于海洋食物链金字塔基座的北极海域浮游植物为例。当春季太阳回归北半球时,海洋表层的浮游植物大量繁殖,但此时海水仍然很冷,所以怕冷的浮游动物还没有到来,成熟的浮游植物便下沉到海底,去供养庞大的底栖生物群落。现今,一系列融化变暖的过程都提前了,浮游植物大量繁殖的同时,浮游动物便早早出现并吃光了还没有成熟的浮游植物,最后能到达海底的食物已经所剩无几。海底那些只能进行二维运动的生物被大量饿死,从而造成底栖生物种群数量减少。同时,海水酸度升高也会减缓珊瑚、贝类及翼足类等海洋物种的钙化速度?类似的底栖生物对海洋生态食物链有重要影响,它们以浮游生物为食,鲸鱼、鸟类等动物又会以它们为食。这也就是人们为什么特别重视生态系中每一种野生生物的保护问题。也就是说在北极地区,食物链中的任何一环如果断裂,便会使整个系统受到无可挽救的重大破坏。
■ 冰川的融化使得大量北极生物失去了它们原有的栖息地,他们不得不寻找新的家园或是缩小自己的种群。
No.3
不休止的索取
北极的生物都是经过大自然的严酷淘汰而顽强生存下来的。它们以其自身的坚忍不拔将生物在寒冷状态下的生存极限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从而维护了边缘地带的生态平衡。
但是随着文明的发展,人类为了物质利益为了金钱走进了北极。早在中世纪人类便知道了鲸鱼的价值,只要捕到一头鲸,光鲸须带来的收入就足够一条船两年的航行所需。于是,英国、荷兰、德国和法国的船只纷纷涌进了北冰洋。沉睡了几十亿年的北冰洋顿时热闹起来,每年有五六百艘船只来往如梭,荷兰人甚至还在斯匹次卑尔根群岛西北端将近北纬80o的地方建起了捕鲸城,致使这里的鲸骨堆积如山,鲸油流淌如河。而现今日本更是为了享用鲸鱼肉在大肆捕杀已经为数不多的鲸鱼。北极熊、磷虾、海象都成了人类换取财富的目标。当贵族们身穿雪白的熊皮,互相赠送精美的海象牙制品的时候,人们不会想到猎杀这些在北极处于食物链顶端的生物所带来的后果有多么严峻,北极的生命不应仅仅成为被掠夺的对象。
■ 小海豹只能生活在北极特有的海冰中。
No.4
极地生态系统将彻底改变
虽然北极熊的生存状况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还有更多大型、绒毛或羽毛动物在地球冰冷的极地繁衍并茁壮成长。它们中的一些生物可能不需要依赖海面上漂浮的冰块捕获猎物;可能有些生物食谱比较广泛,可以吃多种食物生存;更有些生物可以在较高温环境下繁衍。对于它们来说,全球气候变暖也许是个好事。科学家预计,由于全球变暖,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和较高的气温将加速北极的光合作用与风化分解作用,从而加快北极生态系统中的养分循环过程。因为气候变暖,植物生长季延长,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群落的组成会发生改变。此外,全球变暖造成陆地和海洋哺乳动物迁徙路线改变。例如,鳕鱼和其他一些鱼类会因为海水温度的变化而迁移数千公里,从而改变北冰洋生态系统的格局。气候变暖对几个环北极国家的渔业可能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但不可否认,未来几年在北极将会有一批生物走向灭绝。然而,学者们坚信,极地不会成为一个死区。那里仍会有生命存在,只是种类不同而已。美国阿拉斯加大学东南分校的海洋生物学家布伦丹·凯利说:“在不久的将来,极地生态系统将彻底改变。那里将会出现新的生物群,此生物群将与之前的生物群截然不同。”
■ 自人类发现了北极,极地的生物便遭遇了灭顶之灾。大量的生物被屠杀,而人类这样做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获取动物的皮毛和骨肉。
No.5
北极的未来就是世界的未来
与有限的资源相比,极地独特的景观、特殊的环境是无限的。世界需要一个地方,使人能够站在冬季黄昏中,对宇宙的寒冷和沉寂肃然起敬。
2010年3月29日,加拿大、美国、俄罗斯、丹麦和挪威在加拿大举行了旨在商讨北极地区未来的外长会议。这次北极五国的闭门会议,激怒了芬兰、冰岛以及瑞典等北欧国家,北极土著部落也感到十分不满。北极的未来由人类决定,而且还是一小撮人类?此刻,最为不满的恐怕是上帝。尽管人类活动很大程度上波及北极的未来,但毫无疑问的是,大自然的命运绝不应该由人来决定,人类所能做的决定只能是针对于自己的行为。
■ “我需要的不是硬币,而是改变!”——打扮成北极熊的绿色和平组织成员在抗议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南极条约》是一座和平协作、非军事化以及签约47国进行共同管理的里程碑。北极地区的管理除了一部《联合国海洋公约》和一个不具备任何法律效力的北极理事会之外,还没有一部专门的北极条约。今天由8个发达国家管理的北极地区,在科研方面的国际协作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但是并不排除战争威胁出现在未来的北极,加拿大、挪威和俄罗斯都在该地区进行过军事和海上行动,以展示它们的实力并宣誓主权。人类对北极的觊觎已成事实,人类向北迈进的步伐无法停下,一部全面针对北极问题的条约也许是必要的。
其实,北极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其蕴含的的资源,它本身极为纯洁的自然环境,就是上帝赐给我们的最大礼物,比如从极地冰岩芯和湖底沉积样品中提取的古气候资料的信息,为研究现代气候变化提供了科学背景条件,有助于预告未来气候演变。除非我们能够证明现代社会的繁荣能与大地取得和谐,否则,我们在阿拉斯加挽救出来的几小块荒野,也不过是人类可悲的博物馆中陈放着的几件奇怪古物而已。毫不夸张地说,北极的未来就是世界的未来。如今,北极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纯洁,它最美好的未来或许就是回到过去。事情再难,再不可为,但若有信念而为之者众,也许亦能扭转现状,期待北极之光能穿越时空永远耀眼。
■ 北极光是地球上最神秘的景色之一,北极亦是地球上最美的地方之一,如今一个可预见的北极灾难就摆在面前,我们的行动必须立刻从创造美好转向阻止灾难。
精彩版式呈现
本文原刊载于《文明》杂志2011年01期
收藏